(完整版)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分析
制作 DNA双螺旋构造模型
一、实验背景资料
本实验的根源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中的实验十二—— 《制作 DNA双螺旋构造模型》,旧人教必修高中生物实验十《制作 DNA双螺旋构造模型》。在上课以前同学们学习了 DNA的发现历程,认识到 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且它由四种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构成,它的摆列次序以及数目多少决定了其储藏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同时明确构成 DNA的化学元素是 CHONP,由它们构成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再由 1 分子磷酸、 1 分子脱氧核糖和 1 分子的含氮碱基构成基本单位一—脱氧核苷酸;再经过必定的化学键(氢键、 3-5 ’磷酸二酯键)连结作用形成 DNA分子。在本实验前中学生物学中与本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主要有“基因在染体上”、“ 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DNA的分子构造内容”等内容。即学生在本实验前已经对 DNA双螺旋构造模型的制作有了必定的理论基础。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本实验有关内容的要求主要有: 1、经过制作 DNA分子双螺旋构造模型,深入理解 DNA双螺旋构造的特; 2、经过本实验锻炼学生的着手操作能力; 3、培育学生对
生物的兴趣喜好; 4、激发学生的研究能力; 5、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本实验现代生物教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 模型方法被宽泛运用, DNA分子双螺旋构造模型的成功就是一个典范。订书机结构 DNA分子双螺旋构造模型是以形象化的详细模型, 能使研究对象直观化, 既能够促使研究, 又
能够简单地描绘研究成就,又便于理解和流传。在中学生物学教材中,制作 DNA 分子双螺旋构造模型作为生物技术性设计和制作的第一事例, 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常有的难题和疑问: 1、如何选用更好的实验资料便于更好地制作 DNA双螺旋构造模型; 2、如何保证模型建立的成功,即建立的重点步骤有哪些; 3 如何将模型和理论知识联合使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弄懂 DNA的双螺旋构造; 4、怎么经过平面构造使学生对 DNA的空间立体构造有更深的认识; 5、如何经过本实验开发学生的着手能力以及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6、实验的拓展(代替实验)
(一)核酸的发现历程

1868 年,瑞士的内科医生 F. Miescher 从脓细胞核中提取到一种富含磷元素的酸性化合物,将其称为核素 (nuclein) ;此后他又从鲑鱼精子中分别出近似的物质,并指出它是由一种碱性蛋白质与一种酸性物质构成的, 此酸性物质即是

此刻所知的核酸

(nucleic acid)


1889


Altman  制备了不含蛋白质的核酸制品    , 命名为核酸 . 此后四五十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