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露已寒,将为霜
二十四节气——露已寒,将为霜
22
那为什么到了10月份,我
国大部分地区就开始明显降温了
呢?这件事还是与我们头顶的太
阳有关。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
baby中文版附近,随后太阳的直射点就会开
始向南半球进军,我们北半球看
到的太阳照射角度就会越来越小。
文/于鹏翔
本月即将到来的两个节气——寒露和霜降,听来都透着一份凉意。亲爱的朋友们,趁国庆假期赶紧出去走走吧,很快冷空气就要来啦!
每年的10月8日前后,我们会迎来寒露节气。在寒露之前是白露。“露”的出现是天气转冷的表现。“白”表示的是秋天的颜,而
寒露的“寒”字则更突出此时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了一些。寒露时节,
清晨的露珠已经变得冰冷,有些地方的露珠甚至已经冻成冰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从水到冰,空气
中的水汽用自己的形态变化告诉我们:虽然太阳上升到正中天的时候我们还会
感到有些热,但是清晨时已经能够感受到寒意,说明一天中的温差是很大的。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设有一个打开的手电筒,当它垂直于地面的时候,地面受到的光照是最
强的,但是当它斜斜地照向地面的时候,同样的光却会在地面上照出一个更大的面积,此时地
面接收的能量就会被分散、降低,而且倾斜的角度越大,单位面积上获得的能量也就越小。由此,
我们发现太阳直射的地方获得的热量最多,远离太阳直射点的地方获得的热量就比较少。所以,
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地区,那里的温度就很高;而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太阳离北半球越
来越远,北半球正午时分的太阳高度就会越来越低,温度也随之下降。不仅如此,北半球纬度
越高的地方,气温下降得越多。
在我们接收太阳的热量越来越少的同时,西伯利亚地区的冷空气势力越来越大,一阵阵来
自北极的冷风开始试探着南下,只等一次绝佳的机会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而寒露节气正是冷
空气试探的开始。此时,长城以北的地区气温已经降至零摄氏度以下,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甚
至已经开始飘雪。
古人不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因,但他们仔细观察到了这
些天气现象对应的物候变化,于是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寒露时节,鸿雁向南飞去;
慢慢的,天气越来越冷,雀鸟南归之后,北方的天空变得空荡荡的,
此时古人看到海边出现很多贝壳纹理及颜与雀鸟很
男性香水
相似的蛤蜊,于是便以为它们是雀鸟变成的,就有了
所谓雀鸟入海转化为蛤的说法;北方的天空越发寂静,
大地上却渐渐多了一抹灿烂的金黄——菊花盛开了,这便有了“菊
小狗的生活习性有黄华”的说法。
农业上,寒露意味着秋收的作物将要成熟,忙碌的秋收就要开始
了。人们不仅要将成熟的作物采摘收割,还要脱粒、翻晒,最
后全部归仓。寒露之后,北方降温明显,天气多晴朗。但是在南方却
会出现一些灾害性天气,如绵雨。正如其名,此时秋雨绵绵,
空气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所以,在南方就出现了一个词:
爱情留言板留言
抢收。对已成熟的粮食作物要抢在晴天收获,成熟一块,抢
收一块,并及时脱粒、翻晒、入仓。对于蔬菜,则要抢着修
建大棚并覆膜,以保证它们在寒冷的冬天可以平安过冬。与
23
此同时,寒露也是种植新一轮作物的时节,正如农谚所言:“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在民俗方面,因寒露与重阳节的时间相隔不远,所以重阳登高的习俗也会延续到寒露时节。
秋意正浓,天高云淡,登高四望,层林尽染,风光正美。
寒露过后,气温越来越低,我们将会迎来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凝结成霜,这是天气由凉转寒的标志。《月
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有言:“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也说道:“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所谓“肃”,有萎缩之意,而气肃是古人对于天气转寒的一种形象的描述。在北方,此时已经可
以明显感受到寒冷了。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豺狼开始大量捕食猎物,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脂肪,熬过将要到来的捕食困难的冬季;紧接着,树
上的黄叶纷纷落下,铺满大地;在这一节气的最后几天,各种昆虫隐匿自己的行踪,开始为
冬眠做准备或者已经开始冬眠。
霜降最显著的特征自然是霜。霜与露水的
形成很相似,都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过量饱
和的时候,由水汽凝结而成的。温度高于零摄
氏度时,水汽凝结成的就是露珠,而温度低于
零摄氏度时,就会由水汽直接凝华为固体的霜。
古人说:“霜,露所凝也。”这也说明古人观察
到了霜与露的关系,只不过古人发现它们总是
在相近的时间出现,便以为形成露和霜的水汽是从地下冒出来的,而实际上这水汽是存在于
靠近地面的空气中的。
那为什么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会变得很低呢?谚语有言:“霜重见晴天。”这就是说霜多出现在天气晴朗的时候。白天,地面会接收到来自太阳的热量。但是大地有一个特点就是吸
0513是哪里的区号热快,散热也快。天空中的云朵就像棉被一样,能够在夜间为大地保温。然而,天气晴朗时,
24
天空中是鲜有云朵的,所以白天储存的热量会在夜晚一点点散掉。尤其是靠近地面的地方,由
于受地面迅速降温的影响,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会下降得更加明显,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第二
天太阳升起。因此在晴朗的深秋清晨,我们会见到树叶上布满了露水,或是叶面上凝结了霜。
在我们看来,霜像是给树叶披上了
一层晶莹剔透的铠甲。但在农民看来,
作物上的霜让人又爱又恨。如果仅仅是
一层薄霜,在结霜的时候水汽会释放出
一些热量,这反而可以保护农作物。但
如果气温极低,这霜就有可能变成霜冻
灾害。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叫作“霜打的
茄子”,是形容一个人萎靡不振的样子,
而现实中,霜冻确实会严重危害植物的
安全,使植物细胞中的液体冻结成冰,
冰在冻结后体积增大,就会将植物细胞
的细胞壁损坏。当冰霜融化后,不完整的细胞壁就无法再支撑植物保持原有的形态,这时植物
就出现“打蔫儿”的状态。在霜降之后,霜冻现象会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尤其在北方,农
民会特别注意天气的变化,冷空气的突然出现,或是夜间无云的天气都会使农民警惕,他们会
通过覆膜等方式,保持地面温度。
在民俗方面,我国北方会在霜降时节吃
猴子出什么装备柿子,据说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还能强
壮筋骨。闽南人会在霜降这一天进食补品,
闽南有句谚语就说:“一年补通通,不如补
霜降。”此时,正是秋菊盛开的时节,很多
地方都会举办赏菊活动,用金黄的菊花为日
渐寒凉的天气增加一份热闹喜气。
露已寒,将为霜,冬天还会远吗?
2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