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案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课程
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实施经验分享—以《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课程为例
一、课程及案例简介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是高等教育会计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政府职能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财政收支和财政绩效评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课程以财政总预算会计为理论基础,重点讲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双分录处理方式,让学生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预决算报表的编制过程和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机制。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注重课程思政,通过线上和线下主题讨论等方式,将会计职业道德、社会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中去,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合格的政府会计人才。
二、结合章节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结合如下表1所示:
表1 课程章节内容教学与课程思政结合设计
三、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知识目标方面,能正确使用政府单位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制作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能掌握政府会计中关于“双基础、双分录和双报告”的账务处理方式。在能力目标方面,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使学生全面掌握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以开阔眼界,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景与方向。同时,也能让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在素质目标方面培养学生的会计综合素质,让学生养成关注政府单位的预算决算信息披露情况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公众监督意识,同时利用政府单位的披露会计信息为企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四、案例意义
本课程共有五个重点章节,在每一个章节都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并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为指导依据,课程思政建设内容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在讲授政府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会计实务和分析方法的同时,重点将会计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了解
会计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努力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教学过程实施
为保证《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课程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实施,将教学过程分成课前导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实施、课后巩固与评价三个阶段,贯穿于“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过程中,设计思路如下图2所示:
图2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课前导学设计与实施。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平台上注册,熟悉“学习通”APP上的PPT、章节、资料、通知、作业、考试、讨论、统计等常用模块的功能,并设置邀请码,让学生加入课程学习,并让班级学委建立课程学习小组,采用体式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监督提高线上学习的频次和时长。其次,教师要制定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书,以便学生了解课程内容,明确课程考核目标。再次,教师需要在SPOC平台上上传各种学习资源、比如各章节思维导图、课程PPT、微视频、章节同步练习题,案例分析题等,并同时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单,明确学生在课前需要观看微视频和PPT内容,提前做好预习,要求每个小组需要完成课前导学任务。若遇到难题存在疑问时,鼓励学生在组内成员之间或者小组间自行讨论解决,也可以在SPOC平台讨论区发布讨论主题展开讨论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并及时反馈给有疑问的学生,通过讨论与分享,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加明确各章节知识的重难点,为后续课堂教学有效展开准备了条件,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学习成就感和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最后,课前学习完成后,教师根据SPOC教学平台自动记录的学生学习过程数据进行测评,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课堂教学分成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个层面,二者相互交融。一是在教师活动层面上,教师不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而是根据SPOC教学模式,将自己定位成课堂的设计者、引导者、观察者。由于在平台上上传的微视频时长较短,知识点比较琐碎和零散,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需要梳理各章节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链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另外,教师在备课时,要及时关注SPOC平台讨论区学生普遍反映的难点知识和有关难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课前线上学习的测评成绩来发现问题,来分别实施问题导向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二是在学生活动层面上,学生不再是传统课堂上被动的听课者,而是通过线上学习后,根据老师课堂讲述的思维导图来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成为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者和分享者。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对线上学习内容进行分享和输出。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间的比拼,采用例如知识抢答、案例分析展示、课堂小测试、小型辩论赛等多种方式,教师现场进行指导和点评,让课堂变成知识分享的盛会,通过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活跃度,减少枯燥课程内容带来的厌学情绪,让学生成为SPOC教学模式中课堂上的主导者、探索者、实践者。
(三)课后巩固与评价。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对课后知识点复习与巩固主要依赖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据调查,多数教师喜欢采取分组的方式来布置作业,这种方式不利于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考核,另外,教师需要手工批阅学生小组作业成绩,工作量较大。而在SPOC平台上,教师可以根据各章节的主要内容设计同步练习题,题型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并赋予不同的分值,同时给出详细的参考答案,在模块设计时,学生在线提交的作业就可以得到及时反馈。通过在线测试来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亦可以体现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一些较难的题目,教师可以通过SPOC平台及时发现和汇总,并在讨论区和学生互动进行探讨。
六、教学考核评价
在课程的考核评价方面,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指标评价体系,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2 课程期末总评成绩考核指标体系
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据调查,有一些学生平时不爱学习,总喜欢在期末考试前临时突击复习,凭借自己借阅和复习他人的学习笔记,也能考出较好的成绩,但考试结果并不能反映其对课程知识掌握程度和实际运用情况。另外,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方式对于其他重视过程学习的同学而言不公平,为了消除这种矛盾,在SPOC模式下,多元化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扭转这种情况,让学生回归过程学习,注重平时成绩的积累,使得最终的课程期末总评成绩更加合理、客观和公正。
七、案例反思
会计学专业课程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人在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课程采取混合式教学的同时,坚持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并积极探索该课程教学改革情况,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取得了一些课程教学成果。该门课程获得学校混合式教学改革课题立项,本人以该课程为例公开发表了教改论文一篇,该课程在SPOC平台上的学生选课人数达到了603人次,页面浏览量高达28万次以上,并发布课程思政主题讨论39次,在线下课程教学也取得了学生高度好评。另外,本课程思政教学也正处于探索之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课程思政元素比较单一,不够全面,课程思政的案例素材比较匮乏,线上教学资源更新较慢,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基于此,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和教学改革将从如下方面进行反思和改善。
1.转变教学理念和精心设计教学组织过程。转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实操培养,轻思政引领的思想,树立思政元素与会计学专业知识融合融通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有学问、会传授、爱学生、做榜样,这是培育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及情感目标协调发展的关键。并结合《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授课内容,准确把握每次课导入思政的内容,将思政理念贯穿于本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2.创建包含思政内容的教学资源素材库。先根据教学内容建立政府会计思政教学资源素材库,然后调研各班学生的思想动向,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在备课过程中结合各班学生的关注点,从思政教学资源素材库中选取适宜的教学资源。面对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出现的思想困惑,注重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SPOC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
3.持续更新和完善线上课程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最新的学习资源,以便帮助学生了解会计理论研究前沿以及专业实践近况,引导学生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技术,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培养与时俱进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
总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之路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改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