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皮肤屏障作用和吸收作用的因素
婴儿和老年人的皮肤比其他年龄组的更易吸收
影响皮肤屏障作用和吸收作用的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全身及皮肤的状况、透入物质的理化性质、外界因素,下面分别作介绍。
全身及皮肤的状况
年龄、性别:有人认为婴儿和老年人的皮肤比其他年龄组的更易吸收。但大多数研究显示新生儿和婴儿的皮肤其经皮吸收减少或正常。性别之间无差异。
部位:不同部位皮肤的吸收能力也有一些差别,阴囊皮肤的通透性最好,面部、前额及手背比躯干、前臂及小腿好,四肢的屈侧比伸侧好,手足掌跖部位最差。这种差异可能和角质层的厚薄有关系。
时期:在同一部位测量几个星期,其结果也不一样。因为:
1.角质层在生长、脱落和不同时间内功能上有变异;
2.湿度和温度有改变,温度从26℃增至35℃时表皮的水的弥散可增加一倍。
皮肤的结构:角质层的通透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角质细胞膜的脂蛋白结构,如果改变这种结构,则角质细胞的通透性将会改变。脂溶性物质(如酒精、酮等)可透人细胞膜,水溶性物质因细胞中含蛋白质可吸收水分,故也可透人。角质层细胞的内部切面也为镶嵌性,有脂质20%~25%蛋白质75%~80%,所以水溶性物质可通过蛋白质,有机溶剂则通过脂质而透入。
皮表脂质膜对皮肤吸收功能的影响不大,实验证明,使用脂溶剂除去皮表脂质膜后,并不改变皮肤对水分的吸收能力。
皮肤的水合程度:当角质被水合后,许多物质的渗透性均见增加。封包式湿敷或封包用药可阻止汗液和不显性汗的蒸发,致使角质的水合作用增强,因此可使药物吸收增加。若角质层水分含量低于10%,角质层即变脆易裂,肥皂和去污剂易于透入。
透入物质的理化性质
分子量及分子结构:透人物质分子量的大小与通透率之间无明显的关系。分子量小的氨气极易透入皮肤,分子量大的物质,如汞软膏、葡聚糖分子也都可透入皮肤。这种情况可能和分子的结构、形状、溶解度有关系。
浓度:一般认为透人物质的浓度愈高,皮肤吸收愈多。但也有少数物质浓度高,对角蛋白有凝固作用,反而影响了皮肤的通透性,致吸收不良。如石炭酸,低浓度时,皮肤吸收良好;高浓度时,不但吸收不好,还会造成皮肤损伤。
电解度:一般能离解的物质比不能离解的物质易于透人皮肤,如皮肤吸收水杨酸钠就比水杨
酸好。后者很难溶于水中。
电离子透入:一般经皮肤附属器官透人,但有人用放射性核素钍标记的氯化钍电离子透人后,其经皮透人量显著增加。
外界因素
温度:外界温度升高时,皮肤的吸收能力增强,这是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已透人组织内的物质弥散速度也加快,物质不断地进入血液循环中所致。
湿度:当外界湿度升高时,由于角质层内外水分的浓度差减少,影响了皮肤对水分的吸收,因此对其他物质的吸收能力也降低。如果外界湿度低,甚至使皮肤变得很干燥,即角质层内水分降到10%以下时,则角质层吸收水分的能力明显增强。
外用药剂型:一般认为剂型对物质的吸收有明显的影响。同一种药物,由于剂型的不同,皮肤吸收的情况不同。粉剂、水溶液等很难吸收。霜剂中的药物可被少量吸收。软膏及硬膏可促进药物的吸收。有机溶媒(如二甲基亚砜、月桂氮卓酮)可增加脂溶性及水溶性物质的吸收。
及的结构病理情况:
1.充血:当皮肤充血,血流增速时,经过表皮到真皮的物质很快即被移去,所以皮肤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物质浓度差大,物质易于透入;
2.物理性创伤:磨损和粘剥后的皮肤易透入,若用胶布将角质层全部粘剥去,水分经皮肤外渗可增加30倍,各种外界分子的渗入也同样加速;
3.化学性损伤:损伤性物质如芥子气、酸、碱等伤害屏障细胞,使其通透性增加;
4.皮肤疾患:影响角质层的皮肤病可影响其屏障作用。急性红斑和荨麻疹对皮肤的屏障和吸收作用无影响。角化不全的皮肤病,如银屑病和湿疹,使屏障功能减弱,而吸收功能则增强,皮损处水分弥散总是增速,外用的药物在该处也比在正常皮肤处更易透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