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经济技术指标分析
8经济技术指标分析
车间技术经济指标是指:车间内各项设备、原材料、燃料、动力以及劳动力、资金等利用程度的指标。
这些指标的高低反映了车间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制度执行的情况,是鉴定车间设计水平和工艺过程制定质量好坏的标准,是评定车间工作优劣的主要依据。
在生产过程中,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技术指标。其中包括: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各项材料消耗指标、车间劳动生产率指标以及车间资金利用与消耗等方面的指标。
8.1基本经济技术指标
(1) 金属消耗
金属消耗是轧钢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消耗指标,通常占产品成本的一半以上,它直接影响着车间的产品成本。因此,降低金属消耗对节约金属、降低产品成本有重要意义,金属消耗指标通常以金属消耗系数来表示,它的含义是生产一吨合格钢材所需要的钢锭或钢坯量。
金属的消耗一般由以下金属损失组成:烧损;切头尾,切边;清理表面速损耗;轧废;由于加热精整造成的缺陷以及钢号混乱所造成的损失等。而且在生产过程中,除以上所述损失外,还有取样,检验,钻眼等造成的损失。一般来说热轧钢板的金属消耗系数为1.051.18。具体来说:切损:包括切头、切尾、切边以及由于局部质量不好而必须切除所造成得金属损失。切损系数大约在6~9%。烧损:一般表面积愈大、加热时间愈长、温度愈高、气氛氧化性愈强则烧损愈大。对于厚板车间来说,冷装(低于150℃)的烧损一般在1~2%;热装(400~700℃)的烧损大约在0.3~0.7%;直接热装(700~1000℃)的烧损大约在0.2~0.8%。工艺损失:技术损失,各工序由于设备、工具、技术操作及表面介质等问题造成的质量不合要求的产品。损失系数大约在0.5~1.2%
(2)水的消耗
轧辊车间用水按其用途可分为: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劳动保护用水。其中生产用水是轧钢厂水耗量的主要方面。生产用水主要用于各项设备和钢材的冷却、冲刷氧化铁皮。轧辊车间耗水量主要取决于车间规模的大小、各项设备的需水量以及用水项目的多少。对中厚板轧机,它的用水量为70m3/t,现在利用水循环技术,吨钢耗新水量可控制在8 m3以内。
(3)电能消耗
轧钢车间的电能消耗主要驱动主电机和车间内各类辅助设备的电机、照明用电只占耗电总量中很小部分,每吨钢材的电能消耗与钢种、产品种类、轧制道次、轧制温度以及车间用电设备的多少有关。轧制时总延伸系数越大,或者轧制道次越多,电能消耗就越大。
(4)轧辊消耗
轧辊是轧机的主要备件,其消耗量是由轧辊每车削一次所能轧出的钢材数量和一对轧辊所能车削的次数来决定的。
影响轧辊消耗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轧机型式及机架数目;轧辊材质;所轧钢材的钢种和产品形状的复杂程度;轧制过程中金属变形的平均性;轧制时所采取的冷却方式和工作条件;操作工的操作水平以及轧辊加工方法。
(5)燃料消耗
轧钢差距的燃料消耗主要用于坯料的加热,常用的燃料有煤、煤粉、煤气和重油等。其消耗
量一般用每吨钢材加热消耗的燃料重量来表示。有时固体燃料或液体燃料用每吨钢材加热消耗的燃料重量来表示。
每吨钢材的燃料消耗决定于加热时间、加热速度、加热炉结构和产量、坯料的钢种和断面尺寸、入炉时的温度等因素。初轧生产因采用热锭装炉可以大大节约燃料。对连续式加热炉而言,炉子产量越高,相对的燃料消耗越小,因此提高轧机作业率,提高炉子生产率是减少单位燃料消耗的重要途径。另外,坯料断面尺寸愈小,加热时间愈短,燃料消耗也愈少,则燃料消耗系数就愈小。
(6)氧气消耗
轧钢车间氧气主要用于废品切割、坯料的表面清理以及检修各类设备等。在轧钢生产供应的氧气有两种方法:瓶装运输供应和氧气管供应。如氧气供应量不大,采用瓶装供应比较方便灵活,工作地点不受限制。此时氧气消耗按每日需多少瓶计算;如采用管道集中供应时,氧气消耗量按每小时需用多少m3计算。
8.2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1)日历作业率  以轧钢机一年实际工作时间为分子,以日历减去计划大修时间为分母求得的百分数叫做轧机的日历作业率,以式示之:
轧机日历作业率=实际工作时间/(日历时间-计划大修时间)*100%
轧钢机日历作业率是国家考核轧钢企业的日历时间利用程度的指标。轧钢机的日历作业率越高,轧钢机的年产量就越高。
2)有效作业率  为了便于研究分析和对比考察轧钢机的生产效率,用轧机有效作业率来考核轧机生产作业水平。
实际工作时间占计划工作时间的百分比成为轧机的有效作业率,以式示之:
轧机有效作业率=实际工作时间/计划工作时间*100%
3)成材率  用一顿原料能够轧制出合格产品重量的百分数成为成材率,她反映了轧钢生产过程中金属的收得情况。计算公式为:
b=(Q-W)/Q*100%
=G/Q*100%
=1/K*100%
式中  b—成材率(%
Q—原料重量(吨)
W—各种原因造成的金属损失量(吨)
      G—合格的产品重量(吨)
K—金属消耗系数。
提高成材率的途径是减少上述金属损失。
4)合格率  轧制出的合格产品数量(刚才或钢坯)占产品总检验量和中间废品量之和的百分比叫做合格率。以式示之,即
合格率=合格产品数量/(产品总检验量+中间废品力量)*100%
合格产品数量是榨汁的产品经检验合格后的入库数量。中间废品量是指加热、轧制、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废品以及未经成品检验的其他废品。产品总检验量则是指送至检验台上检验的总量,包括合格产品和检验不合格的其他废品。因此可以看出,合格率的高低是反映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志。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劳动生产率  劳动者在一定时间里平均每人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叫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反映了劳动者在一定时间里生产产品的多少,换句话说,反映了向社会提供的物质财富的多少。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劳动工具的先进程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劳动生产率是考核和反应劳动成果的重要指标。劳动生产率有实物劳动生产率和产值劳动生产率之分。
1)实物劳动生产率  实物劳动生产率也称全员劳动生产率。它是企业平均每个职工在一定时间里生产的实物数量,即
实物劳动生产率=考核时间内总合格数量/考核时间内全部职工数量(吨/人)
2)产值劳动生产率  是指生产职工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总产值。计算公式为:
产值劳动生产率=考核时间内各合格产品的产值/考核时间内职工总人数(元/人)
职工总人数包括参加生产过程的全部员工。
8.3 本车间主要经济指标
在轧钢生产过程中,有多种的技术经济指标。其中包括: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各项经济材料消耗指标、车间劳动生产率指标以及车间资金与消耗等方面的指标。而其中尤以产品的数量、质量、各项材料消耗、劳动力使用、资金利用以及轧机作业率等指标最为人们所重视和关心的。因而这些反映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人们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参考同类车间制定的车间技术指标如下表:
1 车间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1
车间产品产量
万吨
43
商品产量
万吨
38.2
2
车间所需管坯量
万吨
489481
3
车间设备总量
28446
工艺操作设备
27146
起重运输设备
1300
4
车间电气设备总容量
kw
40889
其中:直流
1w
20237
5
主厂房面积
m2
104650
6
机组工作小时
小时
6000
7
机组负荷率
%
85
8
劳动生产率
/人·年
13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