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模拟试卷1_百...
注册造价工程师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模拟试卷1
必答题
【背景】
    某隧洞工程,施工单位与项目业主签订了1 20000万元的施工总承包合同,合同约定:每延长(或缩短)1天工期,处罚(或奖励)金额3万元。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1:施工前,施工单位拟定了三种隧洞开挖施工方案,并测定了各方案的施工成本,见表2.1.1。
    当采用全断面法施工时,在地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须改用其他施工方法。如果改用先拱后墙法施工,需再投入3300万元的施工准备工作成本;如果改用台阶法施工,需再投入1100万元的施工准备工作成本。
    根据对地质勘探资料的分析评估,地质情况较好的可能性为0.6。
    事件2:实际开工前发现地质情况不好,经综合考虑施工方案采用台阶法,造价工程师测算了按计划工期施工的施工成本;间接成本为2万元/天,直接成本每压缩工期5天增加30万元,每延长工期5天减少20万元。
【问题】
分值
1. 绘制事件1中施工单位施工方案的决策树。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决策树的绘制如图2.1.5所示。
解析:第一步:绘制出三个方案枝,如图2.1.2所示。
第二步:绘制三个方案的概率枝,如图2.1.3所示。
    第三步:绘制二级决策点以及剩余的决策树
    根据题意,“当采用全断面法施工时,在地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须改用其他施工方法。如果改用先拱后墙法施工,需再投入3300万元的施工准备工作成本;如果改用台阶法施工,需再投入1 100万元的施工准备工作成本”。这意味着,全断面法遇到地质条件不好的情况,需要再做一次决策,决策的内容是改用另外两种方法,因此,在这个地方将出现第二个决策点。各位考生一定要学会绘制二级决策树,这是决策树中常见的考试方法。二级决策点绘制后,请不要忘记,决策点后面应该紧跟着的是方案枝,两个方案枝就是两个替代方案,先拱后墙法以及台阶法。
在绘制机会点以及概率枝的时候,很多考生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在机会点后面仍然绘制两个概率枝:地质条件好以及地质条件不好。这个是一种常见的错误思维,因为,我们之所以要更换施工方法,前提就是“地质条件不好”,因此,在绘制概率枝以及收益值的时候,只需要绘制地质条件不好的即可。绘制的完整决策树如图2.1.4所示。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2. 列式计算事件1中施工方案选择的决策过程,并按成本最低原则确定最佳施工方案。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1)计算“更换施工方案”二级决策点的期望值。
方案1(先拱后墙法)= 3300+102000 =105300(万元)
方案2(台阶法)= 1100+106000=107100(万元)
“更换施工方案”应选择方案1(先拱后墙法)。
(2)计算“先拱后墙法”方案的期望值。
期望值=4300+(101000×0.6+102000×0.4)=105700(万元)
(3)计算“台阶法”方案的期望值。
期望值= 4500+(99000×0.6+106000×0.4)=106300(万元)
(4)计算“全断面法”方案的期望值。
期望值= 6800+(93000×0.6+105300×0.4)=104720(万元)
(5)计算“隧洞开挖施工方案”一级决策点的期望值。
综上,“隧洞开挖施工方案”应选择“全断面法”方案。
解析:(1)计算“更换施工方案”二级决策点的期望值。
    方案1(先拱后墙法)= 3300+102000=105300(万元)
    方案2(台阶法)= 1100+106000=107100(万元)
题目中指的是花费的成本,因此越小越好,方案1的成本较小,因此,“更换施工方案”应选择方案1(先拱后墙法),这意味着“更换施工方案”二级决策点的值为105300万元
(2)计算“先拱后墙法”方案的期望值。
    期望值= 4300+(101000×0.6+102000×0.4)=105700(万元)
(3)计算“台阶法”方案的期望值。
    期望值= 4500+(99000×0.6+106000×0.4)=106300(万元)
(4)计算“全断面法”方案的期望值。
    期望值= 6800+(93000×0.6+105300×0.4)=104720(万元)
(5)计算“隧洞开挖施工方案”一级决策点的期望值。
    题目中指的是花费的成本,因此越小越好,“全断面法”方案的成本较小,因此,“隧洞开挖施工方案”应选择“全断面法”方案,这意味着“全断面法”方案一级决策点的值为104720万元。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3. 事件2中,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施工单位应压缩工期、延长工期还是按计划工期施工?说明理由。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压缩工期:成本增加值=30—2×5—3×5
    =5(万元)
延长工期:成本增加值=3×5+2×5—20
    =5(万元)
按计划工期:成本增加值=0
综上,按计划工期施工的成本增加值最小,因此,应该选择按计划工期施工。
解析: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施工单位应压缩工期、延长工期还是按计划工期施工并说明理由。题目主要考查三种方案的成本计算,哪个方案的成本低就选择哪一个方案。
    压缩工期:成本增加值=压缩5天增加的成本一间接成本减少的成本一提前工期奖励
    =30—2×5—3×5
    =5(万元)
  延长工期:成本增加值=间接成本增加值+工期延误惩罚一直接成本减少
    =3×5+2×5—20
    =5(万元)
  按计划工期:成本增加值=0
  综上,按计划工期施工的成本增加值最小,因此,应该选择按计划工期施工。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4. 事件2中,施工单位按计划工期施工的产值利润率为多少万元?如果施工单位希望实现10%的产值利润率,应降低成本多少万元?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台阶法施工的总成本=准备工作成本+施工成本
    = 4500+106000
    = 110500(万元)
施工利润=签约合同价一施工成本
    = 120000—110500
    = 9500(万元)
利润率=施工利润÷签约合同价
    = [120000—(4500+106000)]÷120000
    =7.92%
假设成本降低额为x,则实际施工成本= 110500—x
利润率=施工利润÷签约合同价
10%=[120000一(110500—x)]÷120000
解得:x= 2500(万元)
解析:题干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为施工地质条件不好,采用台阶法施工。
  台阶法施工的总成本=准备工作成本+施工成本
    = 4500+106000
    = 110500(万元)
  施工利润=签约合同价一施工成本
    = 120000—110500
    = 9500(万元)
  利润率=施工利润÷签约合同价
    = 9500÷120000
    = 7.92%
  假设成本降低额为x,则实际施工成本= 110500—x
  利润率=施工利润÷签约合同价
  10%=[120000—(110500—x)]÷120000
  解得:x= 2500万元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背景】
    某承包人在一幢多层厂房施工中,拟定了三个可供选择的施工方案,专家组为此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对各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打分见表2.2.1,并且一致认为各个经济指标的重要程度为:F1相对于F2很重要,F1相对于F3较重要,F2和F4同等重要,F3和F5同等重要。
【问题】
分值
5. 采用0—4法计算技术经济指标的权重,将计算结果填入表2.2.2中。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技术指标权重计算表见表2.2.4。
解析:采用04法计算技术经济指标的权重。
根据已知条件,F1相对于F2很重要,F1相对于F3较重要,F2和F4同等重要,F3和F5同等重要。
利用不等式的传递原理,推导各个关系如下:
根据:F1相对于F2很重要+F2和F4同等重要,推出:F1相对于F4很重要
根据:F1相对于F3较重要+F3和F5同等重要,推出:F1相对于F5较重要
根据:F1相对于F2很重要+F1相对于F3较重要,推出:F3相对于F2较重要
根据:F3相对于F2较重要+F2和F4同等重要,推出:F3相对于F4较重要
根据:F3相对于F4较重要+F3和F5同等重要,推出:F5相对于F4较重要
然后根据0—4法的得分规则将答案填入表2.2.2即可。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6. 列表计算各个方案的功能指数,将结果填入表2.2.3中。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功能指数计算表见表2.2.5。
解析:列表计算各个方案的功能指数。
A方案的功能综合得分=10×0.350+8×0.1+9×0.225+8×0.100+9×0.225=9.1500
B方案的功能综合得分=9×0.350+10×0.1+10×0.225+9×0.100+9×0.225=9.3250
C方案的功能综合得分=9×0.350+10×0.1+9×0.225+10×0.100+8×0.225=8.9750
A方案的功能指数=9.1500÷(9.1500+9.3250+8.9750)=0.3333
B方案的功能指数=9.3250÷(9.1500+9.3250+8.9750)=0.3397
C方案的功能指数=8.9750÷(9.1500+9.3250+8.9750)=0.3270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7. 已知A、 B、C三个施工方案的成本指数分别为0.3439、0.3167、0.3394,采用价值指数法选择最佳施工方案。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采用价值指数法选择最佳施工方案。
A方案的价值指数=0.3333÷0.3439=0.9692
B方案的价值指数=0.3397÷0.3167=1.0726
C方案的价值指数=0.3270÷0.3394=0.9635
因为B方案的价值指数最大,因此B方案为最佳施工方案。
解析:采用价值指数法选择最佳施工方案。
A方案的价值指数=功能指数÷成本指数=0.3333÷0.3439=0.9692
B方案的价值指数=功能指数÷成本指数=0.3397÷0.3167=1.0726
C方案的价值指数=功能指数÷成本指数=0.3270÷0.3394=0.9635
因为B方案的价值指数最大,因此B方案为最佳施工方案。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8. 该工程合同工期为20个月,承包人报送并已获得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的网络计划如图2.2.1所示。开工前,因工作班组调整,工作A和工作E要用同一个工作班组分别施工,承包人应该如何调整网络计划(绘制新的网络计划)?新的网络计划的工期是否满足合同要求?关键工作有哪些?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调整后的网络计划如图2.2.7所示。
根据网络计划原理,图2.2.7的工期为19个月,小于题目中要求的合同工期20个月,方案可行。
关键工作为:A、E、H。
解析:调整网络计划并确定关键工作。
(1)计算原网络计划(图2.2.2)的工期并确定关键线路。
    根据双代号网络计划工作原理,总工期为18个月,关键线路为:①一②一⑤一⑦一⑧。
(2)调整网络计划。
    方法一:按照先A后E顺序施工。
    笔者先列出几种常见的错误,并指出错误的地方。
    错误1:直接用实箭线将③一④工作连接,如图2.2.3所示。这种错误在于将逻辑关系绘制错误,根据图中所示的逻辑关系,E工作的紧前工作不再是A工作,而是③一④工作,这与我们的要求“E工作的紧前工作是A工作”不相符合。
    错误2:用虚箭线将③一④工作连接,如图2.2.4所示。这种错误在于,虽然从逻辑上已经满足了“E工作的紧前工作是A工作”,但是此时,G工作的紧前工作就由原来的B、F工作变为了A、B、F,因此,我们给原来没有逻辑关系的工作之间增加了逻辑关系。
    为了正确地表达逻辑关系,在这个网络计划中需要保证以下几个要点:不能改变原有的逻辑关系,而且A工作必须作为E工作的紧前工作,因此必须得借助虚箭线。正确的画法如图2.2.5所示。
    根据网络计划原理,图2.2.5的工期为19个月,小于题目中要求的合同工期20个月,方案可行。
关键线路为:①一③一⑥一⑦一⑨。
    方法二:按照先E后A顺序施工
    正确的绘制如图2.2.6所示。
    根据网络计划原理,图2.2.6的工期为26个月,大于题目中要求的合同工期20个月,不符合要求。
    综合比较,应按照先A后E顺序施工。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背景】
    某施工单位制定了严格详细的成本管理制度,建立了规范长效的成本管理流程,并构建了科学实用的成本数据库。该施工单位拟参加某一公开招标项目的投标,根据本单位成本数据库中类似工程项目的成本经验数据,测算出该工程项目不含规费和税金的报价为8100万元,其中,企业管理费费率为8%(以人、材、机费用之和为计算基数),利润率为3%(以人、材、机费用与管理费之和为计算基数)。造价工程师对拟投标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分析后,以现该工程项目的材料费尚有降低成本的可能性,提出了若干降低成本的措施。该工程项目由A、B、C、D四个分部工程组成,经造价工程师定量分析,其功能指数分别为0.1、0.4、0.3、0.2。
【问题】
分值
9. 施工成本管理流程由哪几个环节构成?其中,施工单位成本管理最基础的工作是什么?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施工成本管理流程包括六个: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其中,成本核算是施工承包单位成本管理最基础的工作。
解析:施工成本管理流程由哪几个环节构成?其中,施工单位成本管理最基础的工作是什么?
施工成本管理流程包括六个: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其中,成本核算是施工承包单位成本管理最基础的工作。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10. 在报价不变的前提下,若要实现利润率为5%的盈利目标,该工程项目的材料费需降低多少万元?(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1+8%)×(1+3%)=8100
求得: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 7281.55万元
利润率若为5%,设材料费降低额为x,则:
(人工费+材料费—x+施工机具使用费)×(1+8%)×(1+5%)=8100
求得:x=138.69(万元)
因此,当材料费降低138.69万元时,可实现利润率为5%的盈利目标。
解析:求解材料降低费用。
按照题意: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投标报价
企业管理费=(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率
    =(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8 %
利润=(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率
    =(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1+8%)×3%
    (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1+8%)×(1+3%)=8100
求得: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 7281.55(万元)
利润率若为5%,设材料费降低额为x,则:
(人工费+材料费—x+施工机具使用费)×(1+8%)×(1+5%)=8100
求得:x= 138.69万元
因此,当材料费降低138.69万元时,可实现利润率为5010的盈利目标。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11. 假定A、B、C、D四个分部分项工程的目前成本分别为864万元、3048万元、2515万元和1576万元,目标成本降低总额为320万元,试计算各分部I程的目标成本及其可能降低的额度,填入表2.3.1,并确定各分部工程功能的改进顺序o(成本指数和价值指数的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成本指数、价格指数以及成本降低额计算表见表2.3.2。
解析:(1)计算成本指数。
    A工程成本指数=A工程成本÷成本总和=864÷8000=0.108
    B工程成本指数=B工程成本÷成本总和=3048÷8000=0.381
    C工程成本指数=C工程成本÷成本总和=2512÷8000=0.314
    D工程成本指数=D工程成本÷成本总和=1576÷8000=0.197
(2)计算价值指数。
    A工程价值指数=功能指数÷成本指数=0.1÷0.108=0.926
    B工程价值指数=功能指数÷成本指数=0.4÷0.381=1.050
    C工程价值指数=功能指数÷成本指数=0.3÷0.314=0.955
    D工程价值指数=功能指数÷成本指数=0.2÷0.197=1.015
(3)计算目标成本。
    A工程目标成本=目标总成本×功能指数=(8000—320)×0.1=768(万元)
    B工程目标成本=目标总成本×功能指数=(8000—320)×0.4=3072(万元)
    C工程目标成本=目标总成本×功能指数=(8000—320)×0.3=2304(万元)
    D工程目标成本=目标总成本×功能指数=(8000—320)×0.2=1536(万元)
(4)成本降低额
    A工程的成本降低额=目前成本一目标成本= 864—768=96(万元)
    B工程的成本降低额=目前成本一目标成本= 3048—3072=—24(万元)
    C工程的成本降低额=目前成本一目标成本= 2512—2304=208(万元)
    D工程的成本降低额=目前成本一目标成本= 1576—1536=40(万元)
    改进顺序为:C、A、D、B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背景】
    某工程有A、B、C三个设计方案,有关专家决定从四个功能(分别以F1、F2、F3、F4表示)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并得到以下结论:A、B、C三个方案中,F1的优劣顺序依次为B、A、C;F2的优劣顺序依次为A、C、B;F3的优劣顺序依次为C、B、A;F4的优劣顺序依次为A、B、C。经进一步研究,专家确定三个方案各功能的评价计分标准均为:最优者得3分,居中者得2分,最差者得1分。
    据造价工程师估算,A、B、C三个方案的造价分别为8500万元、7600万元、6900万元。
【问题】
分值
12. 将A、B、C三个方案各功能的得分填入表2.4.1中。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某工程设计方案各功能得分表见表2.4.5。
解析:F1的优劣顺序依次为B、A、C;因此,B=3,A=2,C=1。
F2的优劣顺序依次为A、C、B;因此,A=3,C=2,B=1。
F3的优劣顺序依次为C、B、A;因此,C=3,B=2,A=1。
F4的优劣顺序依次为A、B、C;因此,A=3,B=2,C=1。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13. 若四个功能之间的重要性关系排序为F2>F1>F4>F3,采用0—1评分法确定各功能的权重,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2.4.2中。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0—1评分法确定各功能重要性系数表见表2.4.6。
解析:四个功能之间的重要性关系排序为F2>F1>F4>F3,因此:F2与其他三个功能相比均可以得1分;F1与F4和F3相比可以得1分,与F2相比得0分;F4与F3相比得1分,F4与F2和F1相比得0分;F3与其他三个功能相比均得0分。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14. 已知A、B两方案的价值指数分别为1.127、0.961,在0—1评分法的基础上计算C方案的价值指数,并根据价值指数的大小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1)求C方案的功能指数。
    A方案的加权得分=2×0.3+3×0.4+1×0.1+3×0.2=2.500
    B方案的加权得分=3×0.3+1×0.4+2×0.1+2×0.2=1.900
    C方案的加权得分=1×0.3+2×0.4+3×0.1+1×0.2=1.600
    C方案的功能指数=1.6000÷(2.500+1.900+1.600)=0.267
(2)求C方案的成本指数。
    C方案的成本指数= 6900÷(8500+7600+6900)=0.300
(3)计算C方案的价值指数。
    C方案的价值指数=0.267÷0.300=0.890
    根据已知条件,A方案的价值指数为1.127,B方案的价值指数为0.961,C方案的价值指数经过计算可知等于0.890,A>B>C,因此,A方案最优。
解析:(1)求C方案的功能指数。
    A方案的加权得分=2×0.3+3×0.4+1×0.1+3×0.2=2.500
    B方案的加权得分=3×0.3+1×0.4+2×0.1+2×0.2=1.900
    C方案的加权得分=1×0.3+2×0.4+3×0.1+1×0.2=1.600
    C方案的功能指数=C方案的加权得分÷加权得分汇总
    =1.6000÷(2.500+1.900+1.600)
    =0.267
(2)求C方案的成本指数。
    C方案的成本指数=C方案的成本÷成本汇总
    = 6900÷(8500+7600+6900)
    =0.300
(3)计算C方案的价值指数。
    C方案的价值指数=C方案的功能指数÷C方案的成本指数
    =0.267÷0.300
    =0.890
    根据已知条件,A方案的价值指数为1.127,B方案的价值指数为0.961,C方案的价值指数经过计算可知等于0.890,A>B>C,因此,A方案最优。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15. 若四个功能之间的重要性关系为:F1与F2同等重要,F1相对F4较重要,F2相对F3很重要。采用04评分法确定各功能的权重,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2.4.3中。(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04评分法确定各功能重要性系数表见表2.4.7。
解析:已知:F1与F2同等重要,F1相对F4较重要,F2相对F3很重要。
由F1与F2同等重要+F1相对F4较重要,推导出:F2相对于F4较重要。
由F1与F2同等重要+F2相对F3很重要,推导出:F1相对于F3很重要。
由F2相对F3很重要+F2相对于F4较重要,推导出:F4相对于F3较重要。
利用不等式关系以及04评分法计算法则可以很容易得到系数矩阵。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背景】
某智能大厦的一套设备系统有A、B、C三个采购方案,其有关数据见表2.5.1。现值系数表见表2.5.2。
【问题】
分值
16. 拟采用加权评分法选择采购方案,对购置费和安装费、年度使用费、使用年限三个指标进行打分评价,打分规则为:购置费和安装费最低的方案得10分,每增加10万元扣0.1分;年度使用费最低的方案得10分,每增加1万元扣0.1分;使用年限最长的方案得10分,每减少1年扣0.5分;以上三个指标的权重依次为0.5、0.4和0.1。应选择哪种采购方案较合理?(计算过程和结果直接写入表2.5.3)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三个方案的各项指标得分计算表见表2.5.6。
解析:(1)计算购置费及安装费得分,规则为:最低的方案得10分,每增加10万元扣0.1分。
    A方案最低,A =10
    B方案=10—(600—520)÷10×0.1=9.2
    C方案=10—(700—520)÷10×0.1=8.2
(2)计算年度使用费得分,规则为:最低的方案得10分,每增加1万元扣0.1分。
    C方案最低,C =10
    B方案=10—(60—55)÷1×0.1=9.5
    A方方案=10—(65—55)÷1×0.1=9
(3)计算使用年限得分,规则为:最长的方案得10分,每减少1年扣0.5分。
    C方案最长,C =10
    B方案=10—(20—18)÷1×0.5 =9
    A方案=10—(20—16)÷1×0.5=8
(4)计算方案综合得分
    A方案的综合得分=10×0.5+9×0.4+8×0.1 =9.40
    B方案的综合得分=9.2×0.5+9.5×0.4+9×0.1=9.30
    C方案的综合得分=8.2×0.5+10×0.4+10×0.1=9.10
    A方案的综合得分最高,应该选择A方案。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17. 若各方案年费用仅考虑年度使用费、购置费和安装费,且已知A方案和C方案相应的年费用分别为123.75万元和126.30万元,列式计算B方案的年费用,并按照年费用法做出采购方案比选。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NAVB=600×(A/P,8%,18)+60=600÷(P/A,8%,18)+60=600÷9.372+60=124.02(万元)
已知A方案和C方案相应的年费用分别为123.75万元和126.30万元。因为A方案的年费用最小,因此应该选择A方案。
解析:只考虑购置费和安装费、年度使用费以及使用年限的参数见表2.5.4。
根据工程经济学的原理,A、B、C方案的现金流量图如图2.5.1所示。
NAVA= 520×(A/P,8%,16)+65 = 520÷(P/A,8%,16)+65 = 520÷ 8.851+65 =123.75(万元)
NAVB=600×(A/P,8%,18)+60 = 600÷(P/A,8%,—18)+60 = 600÷ 9.372+60 =124.02(万元)
NAVC=700×(A/P,8%,20)+55=700÷(P/A,8%,20)+55=700÷9.818+55=126.30(万元)
    因为A方案的年费用最小,因此应该选择A方案。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18. 若各方案年费用需进一步考虑大修费和残值,且已知A方案和C方案相应的年费用分别为130.41万元和132.03万元,列式计算B方案的年费用,并按照年费用法做出采购方案比选。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B方案的年费用=600×(A/P,8%,18)+100×(P/F,8%,10)×(A/P,8%,18)—20×(P/F,8%,18)×(A/P,8%,18)+60 =128.43(万元)
已知A方案和C方案相应的年费用分别为130.41万元和132.03万元,经过比较,B方案的年费用最小,因此应该选择B方案。
解析:各方案年费用需进一步考虑大修费和残值,参数见表2.5.5。
根据工程经济学的原理,B方案的现金流量图如图2.5.2所示。
B方案的年值可以看成四个部分构成:
600万元现值折算成年费用=600×(A/P,8%,18)=600÷9.372=64.020(万元)
100万元的大修折算成年费用=100×(P/F,8%,10)×(A/P,8%,18)=100×0.463÷9.372 =4.940(万元)
残值20万元折算成年费用=—20×(P/F,8%,18)×(A/P,8%,18)=—20×0.250÷9.372=—0.534(万元)
每年的年值60万元。
B方案的年费用= 64.020+4,940—0.534+60=128.43(万元)
已知A方案和C方案相应的年费用分别为130.41万元和132.03万元,经过比较,B方案的年费用最小,因此应该选择B方案。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背景】
某设计单位为拟建工业厂房提供三种屋面防水保温工程设计方案,供业主选择。
    方案一:硬泡沫聚氨酯防水保温材料(防水保温二合一)。
    方案二:三元乙丙橡胶卷材加陶粒混凝土。
    方案三:SBS改性沥青卷材加陶粒混凝土。
    三种方案的综合单价、使用寿命、拆除费用等相关数据见表2.6.1。
    拟建工业厂房的使用寿命为50年,不考虑50年后其拆除费用及残值,不考虑物价变动因素。基准折现率为8%o
【问题】
分值
19. 分别列式计算拟建工业厂房寿命期内屋面防水保温工程各个方案的综合单价现值。用现值比较法确定屋面防水保温工程经济最优方案。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NPV1=260+286×(P/F,i,n)=260+286×(P/F,8%,30) =288.42(元/m2)
NPV2=125+108×[(P/F,8%,15)+(P/F,8%,30)+(P/F,8%,45)]=173.16(元/m2
NPV3=115+96×[(P/F,8%,10)+(P/F,8%,20)+(P/F,8%,30)+(P/F,8%,40)]=194.01(元/m2)
经过比较,方案2的综合单价现值最小,因此选择方案2为最佳方案。
解析:方案1的现金流量图如图2.6.1所示。
NPV1=260+286×(P/F,i,n)
    = 260+286×(P/F,8%,30)
    = 260+28.42
    = 288.42(元/m2
方案2的现金流量图如图2.6.2所示。
NPV2=125+108×[(P/F,8%,15)+(P/F,8%,30)+(P/F,8%,45)]
    = 125+108×(0.315+0.099+0.031)
    = 125+48.16
    = 173.16(元/m2
方案3的现金流量图如图2.6.3所示。
    NPV3=115+96×[(P/F,8%,10)+(P/F,8%,20)+(P/F,8%,30)+ (P/F,8%,40)]
    = 115+96×(0.463+0.215+0.099+0.046)
    = 115+79.01
    = 194.01(元/m2
    经过比较,方案2的综合单价现值最小,因此选择方案2为最佳方案。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20. 为控制工程造价和降低费用,造价工程师对选定的屋面防水保温工程方案以3个功能为对象进行价值分析。各个功能项目得分及其目前成本见表2.6.2。计算各个功能项目的价值指数,并确定各个功能项目的改进顺序。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1)计算功能指数。
    平层的功能指数=14÷(14+20+40)=0.189
    保温层的功能指数=20÷(14+20+40)=0.270
    防水层的功能指数=40÷(14+20+40)=0.541
(2)计算成本指数。
    平层的成本指数=16.8÷(16.8+14.5+37.4) =0.245
    保温层的成本指数=14.5÷(16.8+14.5+37.4)=0.211
    防水层的成本指数=37.4÷(16.8+14.5+37.4)=0.544
(3)计算价值指数。
    平层的价值指数=0.189÷0.245=0.771
    保温层的价值指数=0.270÷0.211=1.280
    防水层的价值指数=0.541÷0.544=0.994
    保温层的价值指数>防水层的价值指数>平层的价值指数,因此改进顺序应该为:平层、防水层、保温层。
解析:(1)计算功能指数。
    平层的功能指数=平层的功能得分÷三个功能层功能得分总和
    =14÷(14+20+40)
    =0.189
    保温层的功能指数=保温层的功能得分÷三个功能层功能得分总和
    =20÷(14+20+40)
    =0.270
    防水层的功能指数=防水层的功能得分÷三个功能层功能得分总和
    =40÷(14+20+40)
    =0.541
(2)计算成本指数。
    平层的成本指数=平层的成本÷三个成本总和
    =16.8÷(16.8+14.5+37.4)
    =0.245
    保温层的成本指数=保温层的成本÷三个成本总和
    =14.5÷(16.8+14.5+37.4)
    =0.211
    防水层的成本指数=防水层的成本÷三个成本总和
    =37.4÷(16.8+14.5+37.4)
    =0.544
(3)计算价值指数。
    平层的价值指数=功能指数÷成本指数
    =0.189÷0.245
    =0.771
    保温层的价值指数=功能指数÷成本指数
    =0.270÷0.211
    =1.280
    防水层的价值指数=功能指数÷成本指数
    =0.541÷0.544
    =0.994
    保温层的价值指数>防水层的价值指数>平层的价值指数,因此改进顺序应该为:平层、防水层、保温层。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背景】
    某工程有两个备选施工方案,采用方案一时,固定成本为160万元,与工期有关的费用为35万元/月;采用方案二时,固定成本为200万元,与工期有关的费用为25万元/月。两个方案的人、材、机消耗情况见表2.7.1。
    为了确定方案一的机械台班消耗,采用预算定额机械台班消耗量确定方法进行实测确定。测定的相关资料如下:完成该工程所需机械的一次循环的正常延续时间为12min,一次循环生产的产量为0.3m3,该机械的正常利用系数为0.8,机械幅度差系数为25%。
【问题】
分值
21. 计算按照方案一完成每1m3工程量所需的机械台班消耗指标。
分值
您的答案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正确答案:施工机械台班产量定额=1.5×8×0.8=9.6(m3/台班)
施工机械时间定额=1÷9.6=0.10(台班/m3
完成每1m3工程量的机械台班消耗=0.1×(1+25%)=0.13(台班/m3
解析:机械纯工作th的正常生产率=1h循环的次数×每次循环工作的产量
    = 60÷12×0.3
    =1.5(m3)
    施工机械台班产量定额=机械纯工作th的正常生产率×8h×机械利用效率
    =1.5×8×0.8
    =9.6(m3/台班)
    施工机械时间定额=1÷产量定额
    =1÷9.6
    =0.10(台班/m3
    完成每1m3工程量的机械台班消耗=施工机械时间定额×(1+幅度差)
    =0.1×(1+25%)
    =0.13(台班/m3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22. 方案一和方案二每1000m3工程量的人、材、机费用分别为多少万元?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1)计算方案一完成1000m3工程量的人、材、机费用。
    每1m3的费用=1.8×100+700+0.13×800=984.00(元/m3
    1000m3工程量的费用=984×1000÷10000=98.40(万元)
(2)计算方案二完成1000 m3工程量的人、材、机费用。
    每1m3的费用=1×100+700+0.375×800=1100.00(元/m3
    1000m3工程量的费用=1100×1000÷10000=110.00(万元)
解析:(1)计算方案一完成1000m3工程量的人、材、机费用。
    每1m3的费用=人工消耗×人工单价+材料消耗×材料单价+施工机具使用费×台班单价
    =1.8×100+700+0.13×800
    =984.00(元/m3
    1000 m3工程量的费用=每1m3的费用×1000
    =984×1000÷10000
    =98.40(万元)
(2)计算方案二完成1000m3工程量的人、材、机费用。
    每1m3的费用=人工消耗×人工单价+材料消耗×材料单价+施工机具使用费×台班单价
    =1×100+700+0.375×800
    =1100.00(元/m3
    1000m3工程量的费用=每1m3的费用×1000
    =1100×1000÷10000
    =110.00(万元)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23. 当工期为12个月时,试分析两方案适用的工程量范围。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假设工期为x。
    方案一:总成本=160+35×12+0.0984×x=580+0.0984x
    方案二:总成本=200+25×12+0.1100×x=500+0.1100x
    两条曲线的交点为,x=6896.55(m3)
    因此,当工程量小于6896.55 m3时选用方案二;当工程量大于6896.55m3时选用方案一。
解析:假设工期为x,根据:总成本=固定成本+相关费用+生产费用
方案一:
总成本= 160+35×12+0.0984×x
    = 580+0.0984x
方案二:
总成本= 200+25×12+0.1100×x
    = 500+0.1100x
两条曲线的交点为,x= 6896.55(m3)
因此,当工程量小于6896.55m3时,选用方案二;当工程量大于6896.55 m3时,选用方案一。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24. 若本工程的工程量为9000m3,合同工期为10个月,计算确定应采用哪个方案?若方案二可缩短工期10%,应采用哪个方案?(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若本工程的工程量为9000m3,合同工期为10个月,则:
方案一的总成本=160+35×10+0.0984×9000=1395.6(万元)
方案二的总成本=200+25×10+0.1100×9000=1440.0(万元)
由于方案一的总成本小于方案二的总成本,因此,应该选择方案一。
若方案二可缩短工期10%,则:
方案一的总成本=160+35×10+0.0984×9000=1395.6(万元)
方案二的总成本=200+25×10×(1—10%)+0.1100×9000=1415(万元)
由于方案一的总成本小于方案二的总成本,因此,应该选择方案一。
解析:若本工程的工程量为9000 m3,合同工期为10个月,则:
方案一的总成本=160+35×10+0.0984×9000 =1395.6(万元)
方案二的总成本=200+25×10+0.1100×9000 =1440.0(万元)
由于方案一的总成本小于方案二的总成本,因此,应该选择方案一。
若方案二可缩短工期10%,则:
方案一的总成本=160+35×10+0.0984×9000 =1395.6(万元)
方案二的总成本= 200+25×10×(1—10%)+0.1100×9000=1415(万元)
由于方案一的总成本小于方案二的总成本,因此,应该选择方案一。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背景】
    某业主邀请若干厂家对某商务楼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经专家讨论确定的主要评价指标分别为:功能适用性(F1)、经济合理性(F2)、结构可靠性(F3)、外形美观性(F4)与环境协调性(F5)五项评价指标二各功能之间的重要性关系为:F3比F4重要得多,F3比F1重要,F1和F2同等重要,F4和F5同等重要,经过筛选后,最终对A、B、C三1、设计方案进行评价,三个设计方案评价指标的评价得分结果和估算总造价见表2.8.1。
【问题】
分值
25. 用04评分法计算各功能的权重,将计算结果填入表2.8.2中。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各功能权重得分表见表2.8.7。
解析:已知:F3比F4重要得多,F3比F1重要,F1和F2同等重要,F4和F5同等重要。
由F3比F4重要得多+F4和F5同等重要,推导出:F3比F5重要得多:
由F3比F1重要+F1和F2同等重要,推导出:F3比F2重要。
由F3比F4重要得多+F3比F1重要,推导出:F1比F4重要。
由F1比F4重要+F4和F5同等重要,推导出:F1比F5重要。
由F1和F2同等重要+F1比F4重要,推导出:F2比F4重要。
由F1和F2同等重要+F1比F5重要,推导出:F2比F5重要。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26. 用价值指数法选择最佳设计方案,将计算结果填入表2.8.3—表2.8.5中。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各方案功能指数表见表2.8.8,各方案成本指数表见表2.8.9,各方案价值指数表见表2.8.10。
解析:(1)计算功能指数。
A的综合得分=9×0.225+8 x0.225+10×0.35+7×0.1+8×0.1=8.825
B的综合得分=8×0.225+10×0.225+9×0.35+8×0.1+9×0.1=8.900
C的综合得分=10×0.225+8×0.225+8×0.35+9×0.1+8×0.1=8.550
A的功能指数=A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汇总
  =8.825÷(8.825+8.900+8.550)
  =0.336
    B的功能指数=B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汇总
  =8.900÷(8.825+8.900+8.550)
  =0.339
    C的功能指数=C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汇总
  =8.550÷(8.825+8.900+8.550)
  =0.325
(2)计算成本指数
A的成本指数=A的成本÷成本总和=6500÷(6500+6600+6650)=0.329
B的成本指数=B的成本÷成本总和=6600÷(6500+6600+6650)=0.334
C的成本指数=C的成本÷成本总和=6650÷(6500+6600+6650)=0.337
(3)计算价值指数。
A的价值指数=A的功能指数÷A的成本指数=0.336÷0.329=1.021
B的价值指数=B的功能指数÷B的成本指数=0.339÷0.334=1.015
C的价值指数=C的功能指数÷C的成本指数=0.325÷0.337=0.964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27. 若A、B、C三个方案的年度使用费用分别为340万元、300万元、350万元,设计使用年限均为50年,基准折现率为10%,用寿命周期年费用法选择最佳设计方案。(表中数据保留3位小数、其余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分值
您的答案是:
正确答案:A方案年值:A=6500×(A/P,10%,50)+340=6500×0.10086+340=995.59(万元)
B方案年值:A=6600×(A/P,10%,50)+300=6600×0.10086+300=965.68(万元)
C方案年值:A=6650×(A/P,10%,50)+350=6650×0.10086+350=1020.72(万元)
B方案的寿命周期费用最低,因此,选择B方案为最佳设计方案。
解析:A方案的现金流量图如图2.8.1所示。
A=P(A/P,i,n)+A1
=6500×(A/P,10%,50)+340
=6500×0.10086+340
=995.59(万元)
B方案的现金流量图如图2.8.2所示。
A=P(A/P,i,n)+A1
=6600×(A/P,10%,50)+300
=6600×0.10086+300
=965.68(万元)
C方案的现金流量图如图2.8.3所示。
A=P(A/P,i,n)+A,
  =6650×(A/P,10%,50)+350
  =6650×0.10086+350
  =1020.72(万元)
知识模块: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