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1、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之路:
(1)原因:发端于19世纪晚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向人类展示了新的发展前景。在一系列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2)表现:①美国 ②日本 ③德国:德国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最为强烈。20世纪初德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欧洲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但此时它比英国、法国抢占的殖民地少得多。 2、世界殖民体系确立: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其中法国在非洲三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殖民统治。 3、欧洲列强的军备竞争:
(1)原因:在瓜分世界和夺取霸权的过程中,欧洲列强的矛盾日益尖锐,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争。
(2)表现:德国和英国的海军竞赛引人注目。
(3)特点:在军备竞赛的过程中,工业革命中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武器研制上,新式的具有巨大杀伤力的武器不断被发明出来,更增添了军备竞赛的激烈性。 4、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形成:随着错综复杂的博弈,欧洲列强逐步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一个是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核心是德国;另一个是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核心是英国。
(2)影响:这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下。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原因: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竞争:军国主义论调盛行;极端民族主义高涨。 2、列强争夺的焦点:巴尔干地区 3、直接原因(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4、经过:(1)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2)两大集团卷入战争:战争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意大利见风使舵,
从自身利益出发,后来加入协约国一方。
(3)规模扩大:战争开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投入战争,战争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演变成具有世界规模的大战。
(4)主要战场和战线:以欧洲为主战场,形成了西线、东线和南线三条战线。 (5)主要战役:①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 ②凡尔登战役,1916年,“凡尔登绞肉机” (6)加速战争结束的因素:①交战双方无力继续战争; ②各国出现反战浪潮;③协约国实力增强:美国对德宣战,中国、巴西等国也对德宣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④同盟国瓦解:1918年,奥匈帝国土崩瓦解,德国内发生起义。
(7)结束: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署停战协定,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5、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 6、特点和影响:规模空前,损失惨重,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 7、人类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科学技术? 三、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 1、巴黎和会: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时间、地点:1919年1月,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3)概况:参加国:战胜国代表。德、奥等战败国和新生的苏俄被排斥在外。
各地纷纷兴起“路存与存,路亡与亡”的保路运动。四川民众在同盟会会员的组织下,成立同志军,发动武装斗争。 2、武昌起义:
背景:在四川保路运动的影响下,素有“”之称的湖北,革命形势迅速进入高潮。 准备:湖北两个重要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促进下,成立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准备在武昌举行起义。
直接原因:1911年10月9日,革命党人在汉口俄租借制造时不慎发生爆炸。俄国巡铺闻声而来,突击搜查并逮捕了部分革命党人。革命党人觉得提前起义。
经过: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打响了起义第一。他们迅速占领楚望械库。各起义部队从四面八方向楚望台集中后,猛攻湖广总督衙门等地。经过一夜激战,起义部队全部占领武昌。三日内,武汉三镇光复。
发展:起义军占领武昌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后仅一个多月,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的统治迅速崩溃。
辛亥革命名称由来:1911年是中国农历的辛亥年,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3、中华民国的创建:(1)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1.12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具有宪法性质。
(4)南京临时政府的政策、措施:在此期间,还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治法令、财政金融政策,采取了一些发展文化、教育的措施。
中国的世界之最有哪些4、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清朝覆亡。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5、辛亥革命性质: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政治上:辛亥革命是刚刚迈入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思想上: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三、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1、北洋政府的统治:(1)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势力采取的措施:
①将临时政府从南京前往北京;②改组内阁,委任自己的亲信为内阁总理;③想办法削弱革命派的力量,开始一步步独揽大权。
(2)袁世凯扩张武力,进一步独揽政权的做法:
A、袁世凯未经国会审议便擅自签订合同,向列强借款。B、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全面控制国会。C、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责任内阁,公布《中华民国约法》。D、1914年12月,公布《大总统选举法》。 (3)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4)复辟帝制:1915年底,宣布接受帝制,改国号中华帝国,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 2、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1)北洋军阀分裂: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三大派系。
(2)北洋政府统治时的中国局面:这一时期的中国,出现了长达十多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整个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各派系轮流控制政府,政局动荡不安。长年的战争,造成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一、生活中的变化:
1、新的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1)轮船:19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它逐渐取代木帆船成为水上交通的主要工具。
(2)火车:19世纪末。清政府大力建造铁路,火车随之传入中国。随着铁路路线的延伸,乘坐火车旅行的人越来越多。铁路的修建带动了沿线村镇的经济发展。(山东益都县杨家庄)
(3)自行车:20世纪初,自行车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并成为最受青睐的交通工具。 2、新型通信方式出现:
(1)新式邮政发展:清末,台湾省率先改驿为邮,在驿站的基础上创办了近代邮政。 (2)新式电信事业发展:电报通信发展起来,电话、电报等普及率提高。1882年上海外滩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电话局。
影响:不仅极大方便了人们的交流,还对近代的新闻、出版等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头脑中的变化:
1、新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传入:阅读报纸;看电影、拍照片成为时尚。 2、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1)民主观念逐渐被人接受;(2)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3)争取婚姻自由;(4)妇女的地位提高,进入社会,在教育、新闻、工商、政治等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教育体制的变化:科举制度废除后,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一套现代教育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4、服饰的变化:官服→中山装
第二单元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1、 为巩固这一新生的政权,俄国苏维埃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1)、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2)、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3)、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4)、1917年11月通过《和平法令》同德奥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2、 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的因素有哪些? (1)俄国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2)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以及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2)十月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3)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 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
A、政治和军事上 :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B、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 5、“余粮收集制”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在战争时期有什么作用? “余粮收集制”是战争时期的非常措施,它的实施为苏维埃政权赢得军事上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6、为什么“余粮收集制”不能继续实行了? 这一政策用强制性经济统制手段来管理经济,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引起了人民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它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7、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的历史意义。
1) 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又称为“凯末尔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
族民主革命,鲜明的反帝性质是这次革命最突出的特点。
2)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建立了土耳其历史上从未有的民主共和国,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3)使土耳其摆脱了民族危机,为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创造了前提条件; 4)凯末尔革命也是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民主革命。 8、评价凯末尔
1)功:① 领导土耳其独立战争,反抗外国侵略,使土耳其摆脱民族危机,赢得独立; ②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行一系列现代化改革,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国家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③是同时代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唯一取得成功的一次改革,它鼓舞了其他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反帝斗争。2)过:在改革中长期忽视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资产阶级局限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