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天下第一楼
话剧天下第一楼
  篇一:北京人艺话剧《甲子园》
   话剧《甲子园》
   演出时间:2012年9月12日-10月7日
   演出剧场:首都剧场
   演出详情: /perform/20120718/20120718_7529.htm
   主创人员简介:
   导演:任鸣、唐烨
   创作: 何冀平
   艺术总监:蓝天野
   主演:蓝天野 王姬 朱旭 郑榕 朱琳濮存昕等等
   人艺话剧《甲子园》
   为了纪念北京人艺60岁“甲子”的生日,一部由金牌编剧何冀平创作的“原创、当代、北京”为主题的话剧《甲子园》昨日建组。该剧聚集了北京人艺五代演员,从老一辈的郑榕、蓝天野、朱旭、朱琳、吕中、徐秀林,到中坚力量濮存昕、龚丽君、王姬,再到刚刚从学校毕业,还没正式入职的青年学生。该剧还特邀电视剧《红楼梦》作曲王立平,由任鸣、唐烨导演。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们将与年轻演员们同台演出这部以现在北京生活为背景的话剧《甲子园》。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于1952年6月12日,是具有独特表演风格的国家级话剧院,戏剧大师曹禺首任剧院院长。60年来,北京人艺秉承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在现实主义与民族化、体验与体现、再现审美与表现审美上达到完美的结合,理论性和人民性的国家级艺术殿堂。北京人艺排演了《茶馆》《雷雨》《龙须沟》《骆驼祥子》《狗儿爷涅槃》《天下第一楼》《李白》《窝头会馆》《我们的荆轲》《我爱桃花》《有一种毒药》《屠夫》《关系》等300多部中外剧目,演出场次数以万计。
   何冀平介绍,该剧讲述的是一个海归女孩因父亲病故,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家,发现这里
竟然变成了一家老人院。她希望尽快卖掉这个宅子,好赶紧离开,没想到这个决定却掀起了轩然大波。
   话剧《甲子园》最新消息:
  7月5日人艺排练厅热闹非凡,可谓是五代同堂的全家福,无论是功成名就的吕中、龚丽君、任鸣导演,25年首次回归话剧舞台的王姬,还是著名的作曲家王立平,众人发言都是激动万分,提到最多的词就是“幸福”、“荣幸”。
   何冀平:如此阵容让我三生有幸
   24年前,何冀平回忆道:“也是这间排练厅,《天下第一楼》建组,当时我受到于是之老师的鼓励。今年,我拿着一张纸的提纲到张和平院长,我对自己从来不自信,此时又是张院长给了我非常大的鼓励。我想今天比当时的阵容还要强大,我是人艺养育的艺术家,这些年无论走到哪里,我也不畏艰难,写剧本就是我安身立命的方式,这里每一位都是功成名就的艺术家,我能和他们合作,真是我三生有幸。”
   朱琳:上舞台转转我就满足了
   今年已经90高龄的朱琳老师神采奕奕,而且她坚持要站起来发言,她说:“前几个月,我还想要是能上台,哪怕是坐着轮椅去舞台转一转该多好哇!我的身体除了耳聋眼花之外,五脏六腑都没问题,我从1953年到剧院整
  整60年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舞台上度过,我这辈子没有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演戏!能有这么一个戏让我上台,我真是就心满意足啦!”
   蓝天野也把自己这次演戏说成“游子回归”,“凭我现在的体力、精力和记忆力,我想我可能顶不下来,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一句‘好吧!我演’,我和何冀平认识很早了,我欠她一个人情,她这个剧本很好,不简单是一个尊老敬老的剧本。在这里我不想说悲观的话,我力争以最好的状态登台,万一出状况,请大家见状勿惊。最后请大家祝福我!”
   王姬:25年带着赤诚之心回娘家
   “能和人艺泰斗级的老艺术家们合作,我是被幸福和快乐感动着。我离开人艺的舞台整整25年了,我和宋丹丹、梁冠华都是人艺学员班的,蓝天野是我们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还有朱琳老师、朱旭老师、郑榕老师,我真是看着你们的戏长大。北京人艺可以说是我
的娘家,是我开悟的地方,我在这里成长,这里有酸甜苦辣,到现在我还会梦见我要上台之前把台词忘了,梁胖子在旁边提醒我。现在的领导跟当年很不一样的,很尊重演员,也感谢张院长、马欣书记给我机会让我和娘家人团聚。我这次是抱着小学生的心态,诚惶诚恐回到话剧舞台。我感谢何冀平老师的剧本,您让我的艺术档案里又多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有幸和老艺术家们同台共襄盛举。”王立平:为《甲子园》作曲尽心尽力
   作曲家王立平说他最近两年因为忙于音乐剧《红楼梦》的创作,谢绝了所有其他的工作。但我今天是来还愿的,我第一次来人艺看演出是15岁,当时看的是34岁的朱琳老师演的《虎符》,我坐在五排一号,我妈妈告诉我,坐在我前面四排一号的是剧作家郭老(郭沫若)。这些年我经常和人艺的艺术家们见面,他们在台上,我在台下,今天我们终于坐在了一起,真是很荣幸。所以,能为人艺出力,我也当尽心尽力。拿到何冀平老师《甲子园》的剧本,我的女儿在家读了一遍,她最后哭得读不下去,我们也是泣不成声,很温馨也很阳光道出了她对人生的理解。我在这里为《甲子园》作曲,我也表个态,我的作品实行“三包”,“包改、包换、包退!”
   首都剧场
   首都剧场坐落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22号,交通便利,它是隶属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专业剧场。 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造的第一座以演出话剧为主的专业剧场,同时可供大型歌舞、戏剧演出和放映电影之用。1954年建造,设计者为林乐义。
   隶属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专业剧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造的第一座以演出话剧为主的专业剧场,同时可 供大型歌舞、戏剧演出和放映电影之用。1954年建造,设计者为林乐义。
   在建筑风格上,借鉴了欧洲与俄罗斯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给人以庄重、典雅之感。
   地理位置首都剧场坐落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22号,交通便利,它是隶属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专业剧场。 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造的第一座以演出话剧为主的专业剧场,同时可供
   大型歌舞、戏剧演出和放映电影之用。1954年建造,设计者为林乐义。
  篇二:话剧立秋的多重主题意蕴
   话剧立秋的多重主题意蕴
   山西省话剧团2004年上演的话剧《立秋》,是当代文学史上继话居糕茶馆》《天下第一楼》、
   等之后又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该剧讲述了晋商马洪翰继承祖业经营的丰德票号,在民国初年时局动荡、国运衰微的形势下,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最终由盛而衰的故事。该剧既展示了富甲天下数百年的晋商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又揭示了晋商衰败的重要原因及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它的成功不仅说明现实主义话剧仍然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其主题思想对于推进民族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对晋商衰败原因的文化反思
   金汉等学者认为:新时期以来的戏剧“创作者的视野扩展到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及其历史延伸和当代人的深层意识层面,其戏剧性不再满足于社会历史政治关系外部表层的冲突,而是力图在浓烈的民族文化氛围中,寻求揭示人物关系的深层意蕴。”[1]《:立秋》正是这样。“晋商”是清代在商界和金融界崛起的一种以自然经济为背景的推动古老封建社会向前发展的积极力量。他们最初只是几个普通农民,不甘在大山的皱褶中面朝黄土背朝天,便以“走西12”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靠了自己的拼搏与奋斗。靠了历史提供的机会,他们
终于造就了“晋商”这一奇迹。但历经数百年的繁盛之后,晋商又无可规避地走上了衰落的穷途o《立秋黼破了以往影视戏剧作品仅歌颂晋商创业精神,歌颂其宏图伟业的窠臼,通过马洪翰这个集中国传统文化多种因子于一身的人物及其命运,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解析与反思。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马洪翰的积极方面通过丰德票号的店训得到了精彩诠释:“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勤奋、敬业、谨慎、诚信”。靠了这些优秀的思想与品质,马洪翰继承祖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随着封建社会日渐解体,现代金融大潮扑面而来,其因循守119的消极方面也开始表现出来。作为总经理,他拒绝了副总经理徐凌翔及二百多家分号“参加国家银行”,“融入现代银行业”的请愿与建议,“即使我马洪翰粉身碎骨。只要有一线生机,我也要为丰德护碑守门”遗憾的是,历史并没有给马洪翰“一线生机”。而是步步紧逼,使他最终不得不以毁家纾难的方式,结束了丰德票号辉煌数百年的光荣历史。
   以马洪翰为代表的曾经富甲天下的晋商集团,终于在现代金融大潮中土崩瓦解了。但马洪翰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输在哪里,他百思不得其解,才发出这样的慨叹:“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自己,我到底输在那里?我不服啊!”余秋雨在《抱愧山西》中将其原因归结为山西商人“人格结构中还有脆弱的一面”,和“上世纪中叶以来连续不断的激进主义的暴力冲撞”,这当然是
有其道理的:但《立秋》另辟蹊径,从民族文化传统的角度切入,指出了另一种重要原因,那就是不懂得与时俱进、图变求存,最终在日渐艰难的“守成”之中丧失了历史机遇,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败。
2021年立秋准确时间几点几分   应该说,马洪翰是输在了小农经济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守旧思想,输在了缺乏政治眼光和危机意识,输在了鲁迅所说的“因袭的重担”。但是,编剧并不是一个民族文化虚无主义者,作为现代话语符号的许凌翔父子虽然在剧中没有取得关键性胜利,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更生的潜在因素,他们终于踉踉跄跄地走出了传统票号的运作模式而溶入了现代金融的新潮之中。应该说,在展现传统文化的合理性与保守性之间的重大差异、揭示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创新和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冲突方面,该剧取得了成功。对于时至今日必须面对“现代性”和全球化的中国人来说,这样的主题意蕴不仅具有回顾历史的认识价值,更有因“直面现实”而震撼人心的力量。它是沉重的,但同时也是积极的和必须的。
   二、对社会转型时期女性命运的思考
  除了表现家族事业应该如何应对时代变革这一重要主题,《立秋》还通过展示家族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表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在这一方面,作者首先表现出了对处于社会巨变
时期的中国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
   “几千年来,中国女性的生活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血泪史”。到了剧中的清未民初,社会的急剧变化也给女性的命运与思想情感带来了巨大变化。马洪翰的母亲。是一个“贾母”式的小脚女人,在丰德面临倒闭的危急时刻,打开祖传金库,拿出马家十三代积攒的六十万两黄金,还清股银和利息,倾家荡产保住了丰德票号最后的“诚信”,自有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度。但是,她对女性个体价值的认识是完全符合旧时代道德规范的:嫁到马家便以马氏家族的命运为自己命运的全部,甘愿将自己的襟怀和气度拘囿在院墙以内,“给男人一个窝,让他们尽管远在万里,心里也有个牵挂的地方,回来了也有个喝口热水、吃餐饱饭的地方。”她无视凤鸣的情感,自作主张将她嫁给了儿子洪翰:她认同旧俗,将孙女瑶琴困在绣楼六年只为等待许昌仁的迎娶。历尽沧桑的她,对女性命运的不公自然深有体会,但她却有感慨无 怨怼,表现出“认命”的人生态度。相比之下。儿媳凤鸣有所不同。她对自己的情感痛苦有刻骨铭心的体验,但她的态度是隐忍的,在这一点上,凤鸣很像巴金笔下的觉新。为了不使女儿重走自己的老路,她最终对瑶琴的出走采取了支持态度。这样的反抗虽然是间接的,但却透露出她发自内心的渴望。——这是时代对她影响的积极结果,也是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前奏。到了瑶琴,虽然因为阴差阳错而陷入尴尬境地,但到底在许昌仁和文菲的帮助下走出了
绣楼,冲出了家门。“五四女性以冲出家庭、恋爱自由为始点来争取个性、意志、自我价值的解放,这种解放以娜拉出走以后的经济问题为终点”。虽然这个起点还不能解决“娜拉走后怎样”的问题,但比起祖母和母亲,她到底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