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地震哀悼日心得体会]玉树地震全国哀悼日
[玉树地震哀悼日心得体会]玉树地震全国哀悼日
    国旗再次为遇难同胞而降,同样深重的哀痛,但传递着更多的信念:国家对生命的敬重已经形成了制度性安排。这一次的举国哀悼,是一种自觉,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众望所归,是政治文明的制度结晶。国家敬重生命、善待生命,势必更加激发国人的向心力和制造力,投入到整个国家的建立当中。
  今日,4月21日,青海玉树地震第七日,这是一个空气中充满着哀痛的日子,这是一个庄重而肃穆的日子。
  今日,我国为遇难同胞进行全国哀悼活动,以国家的名义,向每一位不幸遇难的同胞表达哀悼,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致哀,停顿公共消遣活动。“国之兴也,视民如伤。”举国哀悼,这是国家对逝者的祭祀、对生者的告慰,这是国家的最高礼遇,这是最庄重的仪式。
  两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国务院打算2023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为严峻自然灾难造成重大伤亡进行的全国性哀悼活动,也是第一次为自然灾难中罹难同胞降半旗致哀。
  在那一刻,我们读懂了生命的尊严,读出了国家对生命的敬重,也读出了一个国家的顽强和自信———举国哀痛的背后,站立着公民尊严;
每个公民的背后,站立着整个国家。
  这一次,国旗再次为遇难同胞而降,同样深重的哀痛,但传递着更多的信念:这说明,国家对生命的敬重已经形成了制度性安排。假如说,2023年的哀悼日是一种突破,是对国旗法条款的激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四条其次款明确写道,“发生特殊重大伤亡的不幸大事或者严峻自然灾难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致哀”;
那么,这一次的举国哀悼则是一种自觉,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众望所归,是政治文明的制度结晶。
  支撑这种国家哀悼的自觉的,是融入国家血液的生命至上理念。我们记得,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国家就集结各种力气加紧救援,“第一还是救人”,“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要切实解决好灾区学生复课问题”,“要加强对次生灾难的预防”……救援大军不舍昼夜的搜救,更进一步强调了敬重生命的深刻含义。玉树地区处于高
海拔、高寒地区,缺氧、昼夜温差大,救援难度极大,不少救援人员因而消失剧烈的高原反响,但他们“只要有一线盼望,就要用百倍的努力救人”,即便过了72小时黄金救援期,仍旧最大程度地救人。无论竭尽全力救人还是让遇难者有尊严地安眠,无论让灾区民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洁净水喝、有地方住,对生还者用制度善意加以保障,还是加快步伐,有条不紊地进展灾区重建,全部这些都表达了对生命的呵护和敬重。
玉树地震时间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国家敬重生命、善待生命,不仅唤起了国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决心和信念,还势必更加激发国人的向心力和制造力,从而投入到整个国家的建立当中。在汶川地震中,国人和衷共济、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一次次迸发,分散力和向心力空前提升,在这背后正是由于国家对生命更加敬重。正如有论者所称,“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到达上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久不会被打垮……”从汶川到玉树,不同的是地震的级别,一样的是众志成城,民族精神又一次得到彰显和发扬。
  敬重生命未有穷期,国家大爱没有穷期。在敬重生命的旗帜下,公民的各项权利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卫,这个社会必定前途无量,国家所传承的价值肯定亘古永存。玉树不倒,青海长青。让我们向每个逝者默哀,向生者致敬,让我们一起期盼每个公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