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劳动课程实施报告(通用3篇)
小学三年级劳动课程实施报告 篇1
自建校以来,周鹿初中一直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劳动技能的教育和培养,我们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目标。以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增强学生的劳动光荣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品学兼优、身体强壮的合格人才。
一、制定好劳动计划。
为切实搞好学生劳动教育,在每一个学期初,学校全体领导班子及全体班主任参加的劳动教育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劳动教育计划、方法、途径,分析近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确定教育的重点,并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取得了显著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1、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借助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直面劳动的全过程,完整地了解一个馒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深刻体会劳动的艰辛,从而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
2、营造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古今中外,关于劳动的有很多,可以在教室里张贴或悬挂,让学生随时阅读、感悟。比如“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等等。这些名言笔者是通过举行书法比赛让学生书写,然后从优秀作品中挑选的`。
3、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有关劳动的课文,如诗歌《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学到这首诗,让学生体会到劳动者的艰辛,激发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意识,从而使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政治课上,在学到有关劳动的章节时,教师要将一些名人的劳动故事,让学生们由衷地体会到,真的是“劳动最光荣”。
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1、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表:
我校多年来一直每个班安排一节劳动教育课,每次一个班,由总务处安排劳动内容,班主任组织和带领学生在校内开展卫生清整、整理花木、搬柴火、学习做饭炒菜等力所能及的劳动项目,每一次,同学们都非常认真,效果很好,受到各方面的肯定。
2、学生负责教室和教学楼的卫生:
当前不少学校将学校的卫生清整承包给清洁工,也有一些人认为周鹿初中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如果将学生做卫生的时间尽可能减少或干脆不做卫生,他们就有更多时间学习,成绩可以再提高。但是,为了提高周鹿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始终坚持让学生负责教室、教学楼和宿舍的卫生清整,做到一日三扫,轮流值日、坚持小组承包制、个人责任制等。学校派专人对各班教室、寝室、卫生区进行检查和学生互查相结合,成绩记入班级量化综合评定。
3、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自从学校团支部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以来,学校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加入学校的青年志愿者组织。每个学年,在我校团支部的带领下,开展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包括劳动,比如:每年的雷锋活动月,我们的青年志愿者到要到敬老院慰问敬老院的老人,此项活动自然是少不了劳动,也就是帮孤寡老人擦玻璃、扫地、叠被子等等。除此之外,还开展了很多有关劳动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如:扫街、清理校园陈年垃圾等等。这些青年志愿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心,而且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
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校园文明建设,提高了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质,增强了青年人的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以及爱家乡、建家乡、强家乡的思想感情。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周鹿初中的劳动教育取得了不少成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想素质、意志品质、集体观念、劳动技能,为我校美丽校园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小学三年级劳动课程实施报告 篇2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计算机技术本身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过程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开发技术,面向对象的研究遍及计算机软硬件的各个领域,如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设计、面向对象的分析、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的DBMS、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面向对象的开发环境等。目前不仅在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有些软件产品已经投放市场。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新的设计技术,与传统的面向过程技术相比,它试图依据人们对问题的看法来解释软件的架构,并力求将问题域中的问题映像到分析模型中,再转换成对应的程序代码。面向对象技术倡导一种新的认知和表示世界的思想,计算机专业人士利用它提出了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等,使面向对象
技术在今天的应用设计中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
一、面向对象的有关基本概念
面向对象技术为软件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学,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这些概念是理解和使用面向对象技术的基础和关键。
(一)对象(Object)、方法(Method)及消息(Message)
客观世界的问题都是由客观世界中的实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的。我们将客观世界中的实体抽象为问题空间中的对象。由于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我们面向的对象也就不同,因此对象是不固定的。一本书可以是一个对象,一家图书馆也可以是一个对象。从动态的观点看,对象及其操作就是对象的行为,一个对象的通常定义是:对象是对一组信息及其上面的操作的描述。
私有数据结构和处理,这些处理又称为操作(Operation)或方法(Method),包括控制和过程。其中私有数据表示了对象的状态,该状态只能由私有操作来改变,每当需要改变对象的状态时,只能由其它对象向该对象发送消息。
消息是用来请求对象执行某一操作或回答某些信息的要求,消息统一了数据流和控制流,程序的执行是靠在对象间传递消息来完成的。表示消息的形式是消息模式。对同一消息模式的不同消息,同一对象所作的解释和处理都相同,但是会由于对象状态的不同而导致操作结果不同。一个消息模式定义对象的一种处理能力,所有消息模式及相应于消息模式的处理能力,定义了对象的外部特征。
(二)类(Class)、实例(Instance)、继承性(Inheritance)
在客观世界中,有许多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如:小轿车、大客车、卡车等,可以归类为机动车。从对象观点看,具有共同的属性、共同的操作性质的对象的集合就是类,而单个对象则是对应类的一个实例。例如:书是一个类,而某一本具体的书如《面向对象的分析》则是该类的一个实例,任何一个对象都是某一个类的实例,并继承该类定义的私有数据和操作。这就是继承性,一个类实质上定义的是一种对象类型。
类构成层次结构,相对上层的是超类,相对下层是子类,子类在继承超类的私有数据结构及操作的同时可以拥有自有的私有数据结构及操作。如果一个子类只有一个超类,则称为单继承性,这时该类共享多个超类的属性及操作。
类和继承性是现代软件工程中的重要概念,软件的可重用性、程序成分的可重用性是通过继承类中的.属性和操作而实现的。许多工业观察有相信可重用软件不是通过建立传统的过程序(子程序库),而是通过建立“类库”实现的。
(三)封装性(Encapsulation)
对象的封装性是面向对象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对象本身的定义即提供了封装性。对象的封装性是一种信息隐蔽技术,对象的使用者只能看到对象封装界面上的信息,对象的内部对使用者是隐蔽的,其目的在于将对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分开。对象的封装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象具有清楚的边界:对象的内部软件(数据结构及操作)的范围,限定在这个边界之内;对象具有统一的外部接口;对象的接口(消息模式)描述该对象与其他对象间的相互作用;对象的内部实现是不公开的;对象的实现给出了对象提供的功能细节,外部对象是不能访问这个功能细节的。
信息隐蔽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强调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象的封装性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概念。这
就便利得用面向对象技术所开发设计的软件的可维护性大为改善,这也是软件技术追求的目标之一。
二、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思想
面向对象的方法是一种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思维方法。计算机系统通常是在指定的对象上执行特定的行为操作,要获得符合用户需求的灵活而且可重用的系统,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软件结构建立在对象之上,而不是行为之上,使计算机求解问题更加类似于人类的活动。因此,概括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思想为:从客观存在的对象出发来构造软件系统,并在系
统构造中尽可能运用人类的自然思维方式。面向对象技术是从问题域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来构造软件系统,用对象作为这些事物的抽象表示,并成为系统的基本构成单位。每个对象都有其属性和服务,对象的属性和服务融为一体,对外屏蔽其内部细节,称作封装,把具有相同属性和相同服务的对象归为一类,类是这些对象的抽象描述,每个对象是该类的一个实例,通过在不同程度上运用抽象原则,得到较一般的类和较特殊的类,特殊类继承一般类的属性和服务,复杂的对象用简单的对象构成,称作聚合。对象之间的消息通信表达对象之间的动态联系,对象之间的关联表达对象之间的静态关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