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虻科普知识之十:黑水虻的同伴们
作为外来户,从物种学的角度看,黑水虻是孤独的,整个扁角水虻亚科在中国只有它一种。但是,生物世界往往有着完美的相对性,尤其在体现旧大陆和新大陆的联系时。比如,在亚欧大陆拥有穿山甲,在地球另一边的南美洲就发现了相似的犰狳;在中国东北山地中生长着人参,在美洲的针叶林里就发现了西洋参。除了这些,还有很多诸如骆驼和羊驼,等等。在生态学中,有一个生活型的概念。生活型是指生活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的不同生物,会进化出体态相似,其适应特点也相似的种类。比如不同沙漠中的植物,都进化出了肉状茎或结构,用来抵御干旱的气候。
水虻世界亦是如此!美洲大陆和亚欧大陆亿万年前就分离,如此长久的岁月,水虻科昆虫得以从不同的支脉中进化出来腐食性的种类。我在前边的章节里提到,在我们中国的水虻科昆虫里,除了黑水虻之外,仍然有其它腐食性的水虻种类存在。因此,从作为食腐水虻的角度,黑水虻仍然有几个可以一起“蝇营狗苟”的水虻伙伴。生活在中国的几种本土水虻也一样,与黑水虻是同一生活型的物种。不过,粪食性水虻大约只占到所有水虻种类的1%不到,属于小类。
10.1几种常见的粪食性水虻
经过在中国多地的观察和采集,比较重要的几种有指突水虻属的金黄指突水虻、黑指突水虻,瘦腹水虻属的丽瘦腹水虻和大瘦腹水虻。
1.金水虻
金水虻,全名金黄指突水虻,是野外最常见的水虻种类之一,在南方山区尤为常见。金水虻个体大,体长20mm以上,形态优美,常常被误认为黄蜂。从地域分布来看,金水虻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流域以南的山区,性喜冷湿。金水虻是我研究最深入的水虻种类之一,我也是全世界最熟悉这种昆虫的人。
2.黑指突水虻
本种水虻彩与黑水虻相近,体长约20mm。黑指突水虻分布更为广泛,几乎遍布整个亚欧大陆的平原和低海拔山地。在我国,从东北到华南地区都比较常见。在华南地区,其种密度不及金黄指突水虻。黑指突水虻曾经被我国学者沈亭默养殖开发,后被放弃。不过由于其老熟幼虫个体比较小,并且产卵量较少,生产性能不及金水虻和黑水虻,应用性较差。
黑指突水虻很容易被当作黑水虻进行宣传。许多电视台、水虻企业在宣传时都有过搞错的情况。其实两者从触角很容易区分。黑水虻触角粗细均匀,粗看为扁折的两节。黑指突水虻触角梗节前端向前成指状突起顶部着生一细长端芒。从体型上也可以将两种水虻区分开。
3.丽瘦腹水虻
丽瘦腹水虻身体背面呈现蓝光泽,也是一种常见的粪食性水虻。丽瘦腹水虻体长在10-15mm之间,由于其个体跟蝇蛆相差不大,因此生产应用性与蝇蛆相当。可以知道的是,本种水虻在野外分布很多,是诱集中最常遇到的水虻。
4.大瘦腹水虻
本种水虻体表具有蓝紫的金属光泽,体长在20mm左右,个体大小与黑水虻、金水虻相当,分布于我
国亚热带和温带地区。预蛹和蛹背面具有淡黄条带。本本种水虻同金黄指突水虻一样,是一种有待研究和开发的资源潜力很大的粪食性资源昆虫。不过本种水虻是五种常见粪食水虻中最少露面的,我也仅采集和养殖过两次,没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上述四种水虻都有一个共同的外形特征,那就是它们的触角都是指突状。但从其它方面进行形态上区分还是比较容易的。这四种水虻加上黑水虻进行对比,通过综合繁殖能力、食性、养殖难度、抗病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分析,其资源开发价值顺序如下:黑水虻>金水虻>大瘦腹水虻>黑指突水虻>丽瘦腹水虻。
10.2重点介绍一下金水虻
金黄指突水虻,是我国南方山地最常见的水虻种类,尤其以养殖场的粪堆中最为常见。金水虻属于水虻科指突水虻属昆虫。与扁角水虻属一样,指突水虻属也是根据水虻的触角形状命名的。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被派到南岭自然保护区的深山老林里研究金水虻。从一开始懵懵懂懂对水虻一无所知开始,我在四个月内解决了金水虻的人工繁殖,圆满完成了任务。这也让我有更多地时间去了解和研究更多的昆虫,可以说这段经历为我成为专业的昆虫学家打好了基础。
金水虻形态艳丽大方,体形高挑,拟态大黄蜂,十分美丽。中国人讲求阴阳生万物,喜欢成双成对的东西。我在推广黑水虻的过程中,向朋友介绍到了金水虻和黑水虻。他一下子显得很惊讶:原来水虻也是成对,也有金、银之分的啊!我承认,其实我也有这种感觉,天意就是如此神奇。在实际应用中像其它
蝇蛆养殖几种水虻包括黑指突水虻、丽瘦腹水虻和大瘦腹水虻,可用性不是特别强,很多应用方面会显的很鸡肋。偏偏最具开发价值的两种,就是一金一黑呢!
金水虻与黑水虻个体大小接近,成虫可以直接从体上分开。两种水虻的幼虫、预蛹与蛹的形态比较接近,初次见到不容易区分。金水虻幼虫更为宽扁一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