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美食叫“古董羹”
有种美食叫“古董羹”
作者:
来源:《发明与创新·中学生》2020年第06期
        古人称火锅为“古董羹”,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将食材放入汤水中煮时会发出“咕咚”声。吃着火锅时,你有没有想过古人是如何吃火锅的?中秋节信息
        火锅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至商周时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西周有盘鼎,造型类似现在吃自助餐时用的小火锅。
        20世纪70年代,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发掘了两座西周墓葬,在出土的60多件铜容器中,便有两个有盘鼎。其中一个刻有铭文的鼎的造型非常奇特:上部是一个立耳鼓腹圆鼎,底部中央有一个圆柱鼎足,立于一个三足盘上。由于鼎底和盘上还有烟熏火燎的痕迹,可见它是一种实用器具。当时的人在其底部盘内放置炭火加热,鼎内盛放食物,容量大小仅够一人享用。
        商周时期,祭祀活动频繁,往往先祭祀后用餐。寒冬腊月,原本热腾腾的美味佳肴在祭祀活动结束之后就变得冰冷。为了方便贵族随时享用热菜,温鼎应运而生。
        当时的火锅里都煮了哪些美食?2010年,陕西西安发掘出一座距今2 400多年的秦墓,随葬的青铜鼎内居然还有骨头汤。后来,锅里的骨头经鉴定是狗骨,说明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烹饪狗肉汤了。
        一提起让人辣到汗流浃背的重庆火锅,就不得不提“九宫格”锅底。
        为何火锅要用“九宫格”?美食界流传着这样一些说法:比如,区域不同的格子温度也不相同,不同的食材需要放在不同的温度下涮煮以获得最佳口感;把自己最爱的食物放在离自己最近的格子里煮着,避免被别人抢先夹走的尴尬;一些食物如鹌鹑蛋等一下锅就不见了,装在九宫格里能减少搜索面积……
        其实,早在汉代就出现了“鸳鸯锅”和“五宫格”。
        汉代开始出现关于火锅的文献记载,不过那时候的火锅被称作“锥斗”。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研究发现,当时已有各式各样的火锅,从器具材料来看,不仅有青铜火锅,还有铁火锅、陶火锅。就用餐形式而言,除了分餐制的“小火锅”,还有可以放不同汤料、煮不同菜品的“鸳鸯锅”。
        江苏省盱眙县境内大云山西汉墓出土的一个分格鼎证明,墓主西汉江都王刘非是一位火锅“吃货”,而且他吃的还是“鸳鸯锅”。这个鼎很别致,打开盖子后,鼎内分布着5个错落有致的小格子,中间是1个圆格,四周再分出4格。这种分格鼎与现在的九宫格火锅异曲同
工,既方便不同饮食习惯的食客拥有不同的底料,又能让鸡、鸭、鱼肉放在不同格子内避免串味。
        东晋末年,陶渊明当了80多天彭泽县令后弃职而去。在远离朝政、归隐田园的日子里,陪伴他的除了诗和酒,还有菊花和火鍋。而将后两者结合,就变成一道风雅的美食:菊花火锅。黑执事漫画图片
        热衷于“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某次煮火锅时突发奇想:若将菊花花瓣撒入火锅,味道应该不错。于是他放下筷子,快步走入庭院采摘菊花,将其清洗之后放进火锅,顿时清香四溢。
        到了清末时期,这种风雅的吃法成为慈禧太后的心头好。慈禧太后喜爱菊花,命人在御花园和圆明园里栽种了三四千盆名贵的菊花,不仅用来观赏、泡饮,还将菊花火锅列入冬令御膳。
二十不惑结局
单杠的练习方法        据说四川人一年可以吃掉3亿多只兔子,这让外地人大跌眼镜:兔子那么可爱,你们怎么忍心下嘴?
        其实,早在宋代人们就开始吃兔子了。
汤姆克鲁斯和女儿        在当时的黄河流域一带,民间有“暖冬”的风俗。每到农历十月初一,大家便认为入冬了,家家都要举办“暖炉会”。暖炉会上,有人吃烧烤,有人吃火锅。
        当时出现了一道“很文艺”的火锅,名为“拨霞供”,实际上就是兔肉火锅。南宋文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记载了这道美食:“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座上,用水少半铫,侯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熟啖之……”
        文中的“薄批”就是切成薄片的兔肉,“沃”的意思是腌制。山野间有客人来访,仓促之中没什么好东西款待,主人就搬来桌子、风炉、火锅,将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酱、椒料腌制之后,将筷子逐一分给来客,请他们将兔肉放入沸水中煮熟,夹出后即可食用。股东退股
        火锅在历史上也是许多皇帝喜爱的宫廷御膳,忽必烈、乾隆等都是火锅的“铁粉”。
        元世祖忽必烈钟爱火锅,北京有名的“涮羊肉”便是他赐名的。据说忽必烈当统帅时,有一年冬天,部队突然要开拔,而他饥肠辘辘,十分想吃羊肉。现炖羊肉肯定来不及了,厨师情急之中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入开水锅中烫熟,并加入盐末、葱花等调味物。忽必烈
尝后大呼好吃,之后带领军队打了胜仗。后来举办庆功宴,他特别关照厨师把他在战场上吃的那道羊肉片作为压轴大菜与将士们分享,并为其赐名“涮羊肉”。
        不过,所有朝代之中,最喜欢、也最会吃火锅的要属清朝人。清朝宫廷之中,日常饮食记载中多有“暖锅”“热锅”,正是火锅的别称。
        清朝很多皇帝都喜欢吃火锅,尤其是乾隆,只要天气转凉,几乎每天都吃火锅。以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八月十六日至九月十六日的御膳档案为例,这一个月内,乾隆共享用了23种、66次火锅。这些火锅之中,既有鸡鸭火锅、舒意火锅、全羊火锅、黄羊片火锅等汤底,又有豆腐、蔬菜等不同食材。
        乾隆还喜欢与民同乐,多次举办“火锅坝坝宴”。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正月初十,他在乾清宫筵宴宗室一次办了530桌火锅。他还两次举办“千叟宴”,邀请全国各地的老人入宫赴宴。嘉庆皇帝登基大典上的火锅大餐就更奢华了,共有1 550桌火锅,应邀品尝者多达5 000余人,场面十分壮观。(据封面新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