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检察组》观后感精选三篇
《巡回检察组》观后感精选三篇
《巡回检察组》观后感精选三篇
导语:在巡回检察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在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时代浪潮下,作为配合宣传政法系统整顿、检察体制改革的现实主义力作,由最高检权威指导的《巡回检察组》首度聚焦巡回检察制度,用生动的故事让高深厚重的政法系统整顿、巡回检察改革等“贴地飞行”,更加贴近普罗大众。
篇一:
最近在湖南卫视热播的一个电视剧叫《巡回检察组》,虽然还没有完结,但是仅看了一大半,就让我感触颇深。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剧中东川省政法委书记张友成提出“人民的正义”一词,他认为搞政法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给所有人民一个正义,这种正义超越权力,超越金钱,超越一切。所以我就想谈谈我对于正义的理解。
那么什么是正义呢?我想用孟子的话去定义,就是“浩然之气”,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
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的理解,它首先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需要用仁义去哺育,用道德去滋养。这种精神它有强大的支撑力和震撼力,它能让人在家财万贯时保持谦卑而不奢侈无度,让人在穷困潦倒时保持坚韧而不自暴自弃,让人在强权面前保持尊严而不卑躬屈膝。其次,它是一种实践品格。任何一种精神、一种意志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出它真正的价值,因此正义应该是一种实然而不是单纯的应然。它不仅仅是人们口中的道德仁义,书本上的感人案例,它最终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行为标准,成为整个社会的价值准则。
正义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呢?我认为正义是客观的,但与人的主观又密不可分。正如马克思的观点,任何实践活动都受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都需要符合真理和价值两重标准。正义不是一直存在的,地球有45亿年的历史,人类的产生也只有几百万年,人类文明更是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因此正义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最终会随着人类社会的灭亡而灭亡。正是因为正义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它必然产生于人类的某种价值需要,与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紧密联系。不同的人由于生活环境、教育程度、原生家庭等等因素的影响,他对于正义的理解也会大不相同,也即正义要符合人们的主体需要,所以正义和人的主观密不可分。
正义必然也必须是客观的。任何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能够上升成为一种正义的形式,都必然受到整个社会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它至少是一种公序良俗。作为公认的正义,它就有稳定性、绝对性、不可违背性和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点,因此它也就是客观的。
那正义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呢?我认为它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说,正义是客观的,因此我们对于某种行为正义性的认定是客观的,它的判断标准也是客观的绝对的。所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和前提条件之下,正义也就是绝对的。就比如,故意杀人,两千多年前的秦法认定这是绝对的非正义,现在我国的刑法也认定它是绝对的非正义。也就是说正义有绝对性。
另一方面,正义又是相对的,它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正义观,同一种行为在不同情况下是否正义也不同。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政府在两千多年来一直都征收农业税,农业税也是当时国家富强的根本所在,而从2006年开始,我国取消了农业税。因此我们可以认为,2006年前征收农业税是一种正义的行为,而2006年之后取消农业税也是一种正义的行为,如果现在再征收农业税就是对于正义的违背,就是非正义的。还有就是杀人,如果故意杀人,就是非正义,如果正当防卫杀人,就是正义的。所以,正义也是具有相对性的。
从而正义就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绝对性与相对性相统一的一种精神,一种实践品格。
很多人认为正义看不见摸不着,就认为正义不存在或者没有价值,再加之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觉得金钱名利、人情世故相较于正义更为重要。这最终就会导致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崩塌。我想举一个很多人都会举出的例子,你永远不能画出一个完美的圆,即使你使用最先进、最精密的仪器,画出的圆都不标准。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画不出完美的圆就去否认完美圆的存在。也许我们真的可能无法做到绝对的正义,无法做到所有事情都按照正义的准则进行,就像arctanx在往正无穷大方向上的极限是π/2,但是它永远也不会等于π/2。我们能因此而说这个极限没有意义吗?当然不能,因为极限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概念,而不是一个结果概念。正义也是如此,正义的价值不在于最终要达到绝对正义的结果,而是在于我们不断地坚持正义、追求正义、维护正义,在于正义接近于绝对正义的过程之中。
巡回检察组演员表介绍
篇二:
十年前,巡回检察组组长冯森的妻子在地下车库被五辆车连续碾压致死,十年来,与儿子郑锐形同陌路的冯森从未放弃对真凶的追查,十年后,冯森在调查沈广军杀人案和黄四海过失杀人案的过程中发现了当年妻子遇害的真相。
整整十年,冯森未曾有过一刻停歇,整整十年了,真相终于要大白于天下了,冯森却失声痛哭心如刀绞,十年如一日,没有人能体会冯森的内心是多么的煎熬,十年的执念和执着,冯森终于要赢了!
妻子的遇害,冯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冯森工作上的铁面无私毫不留情给自己树立了很多死敌,他们把对冯森的憎恨发泄在了冯森的妻子身上,用极其残忍的手段结束了冯森妻子的性命,儿子郑锐也因此再不和父亲冯森来往,整整十年,父子俩没有见过一次面,没有说过一次话,面对妻子的突然离世,面对儿子的横眉冷对,冯森一个人独自承受了十年。
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冯森是如何一步步发现妻子被害的真相的。
沈广军杀人案是最大的推力,一个由省政法委书记亲自牵头组织上百位专家论证的铁案沈广军杀人案,犯罪嫌疑人沈广军从始至终都不认罪,沈母也从未停止过为儿子上访伸冤的脚步,奉命重新调查此案的冯森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巧合的事情。
沈广军的哥哥沈广顺和前妻宋丽敏竟然是冯森妻子遇害现场的目击者,两人一直守口如瓶不愿将当年的事情说出来,唯一的突破仍旧在沈广军身上。
事情的转机就在沈广军自残胳膊陷害郑锐一事上,同监舍的米振东和马国远是此事的知情人,通过调查发现真相后,冯森抓住时机告诉沈广军,他相信沈广军不是杀人凶手,他能够帮助沈广军翻案,唯一的条件是要沈广军说服哥哥沈广顺把当年冯森老婆遇害的重要信息说出来,重要案情呼之欲出。
意外收获是在走访米振东家里的时候,冯森发现了《电脑山庄杀人案》那本书,书中杀人案的所有细节和妻子被害的经过一模一样,冯森心中开始有了真凶的人选:米振东。但一切都只是推断,还没有任何证据。
事情的发展来到了沈广顺身上。冯森通过仔细分析沈广军杀人案的现场照片,实地勘察案发现场那片小树林后,到了此案中被遗漏的关键,树林中有一颗树很显眼,因为它要比周围的树粗一些,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这是难以解释的。果然,在这棵树下发现了沈广顺和宋丽敏的女儿苗苗的尸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