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法在政治学说史本科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112
作者简介:郑旭涛(1986— ),男,汉族,江西吉水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冲突治理、当代中国政治。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项目“政治学说史课程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的资助。
古诗改编的歌曲
政治学说史是国内诸多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政治学说史为公共管理学科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政治学说史的时间跨度两千余年,涉及中西方诸多政治思想家的学说。政治学说史的本科课程教学对师生来说都是极具挑战性的。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本科学生对政治学说史课程缺乏兴趣、觉得该课程学习难度大。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使用情况
启发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
科学的教学方式。[1]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的现代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2]
启发式教学在国外有悠久的历史。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也以启发式教学而闻名,并且培养出了柏拉图、诺芬等一批著名弟子。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对西方哲学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专门研究了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
[3] [4]
启发式教学法在中国也受到了认可。早在上
世纪九十年代,就有学者指出,启发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5]据笔者了解,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名校地教师在政治思想史、政治学原理等政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启发式教学在国内高等教育中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
二、教学团队简介
笔者是所在院系政治学说史课程的主讲教师。为了促进教学,笔者组建了政治学说史的教学团队。笔者是政治学说史课程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团队成员均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行政管理系。团
队成员的教龄都在五年以上(其中魏毅敏老师拥有19年的教龄),普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都获得过校级教学质量奖。本团队成功申请了校内的本科教学改革课题。课题负责人具有政治学学科的教育背景,获得政治学理论专业的博士学位。课题组负责人已经讲授了五年的政治学说史课程,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课题负责人此前主持过三项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发表了4篇教学研究论文。课题的一名成员此前担任过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课程教学任务,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教学经验也很丰富,主持过学校的多项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项目,获得过学校和学院层面的相关教学奖项。课题组负责人此前在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教学改革中使用了问题式教学法,并发表了教学论文。课题负责人此前在政治学说史、政治学原理等课程教学过程中已经尝试使用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
良好的教学效果。课题组的谭爽老师、南锐老师、魏毅敏老师、欧阳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尝试过启发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设计
政治学说史的课程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重要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本课程启发式问题的设计要尽可能涵盖古今中外的重要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本教学团队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学习政治学说史的兴趣,激活课堂教学,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眼光和国际视野,促进学生对人类重要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深入理解。
课程负责人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政治学说史的重要知识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结合问题学习相关思想家的政治学说,从而加深对中外政治学说的理解和认识。本课程设计的相关问题与本课程的重要知识和重要理论密切相关,一方面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又有利于学生精准地把握和理解相关的重要知识。每个政治思想家的学说往往都非常广泛,内容庞杂。对于本科学生而言,最主要的学习目标是把握每个思想家最重要、最有原创性的思想。本教学团队结合每位思想家的相关学说提炼出至少一个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思想家的学说,加深对相关学说的理解和对重要问题的认识。
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围绕周公、管子、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商鞅、韩非子、墨子、董仲舒、林则徐、张之洞、梁启超、孙中山、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马基雅维利、洛克、霍布斯、密尔、柏克等思想家的主要观点或创新之处设置启发学生理解相关重要知识的问题。例如,在讲授周公的政治思想之前让学生思考君主与天是什么关系。课程负责人在讲授孔子的政治思想之前让学生思考伦理道德与政治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在讲授孟子的政治思想之前,课程负责人先让学生思考“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性善论”是孟子政治学说的基础。在讲授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之前,课程负责人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政体是最好的政体?在讲授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之前要求学生思考“什么是法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法治学说和政体学说。在讲授美国联邦党人的政治思想之前,课程负责人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党派政治斗争的弊端、好处、控制党派斗争弊病的方法。
任课教师在学说史的备课过程中设计启发式问题,在课前提供若干问题供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
中展开讨论。在学生发言、讨论启发式问题之后,任课老师进行点评、总结。课后,
摘 要:启发式教学法有助于政治学说史本科课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法在政治学说史教学过程中值得推广。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法在政治学说史本科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郑旭涛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北京 100083)
113
(上接第111页)
难题,使你的课堂大放异彩。以文学欣赏课程为例:
(1)“古诗今唱”:把难以理解、背诵的古诗文让学生改编为最喜欢的歌曲旋律唱出来。因为诗词都具有
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加之这个年龄的青少年大都喜欢流行歌曲,这种方法有效可行,很受学生欢迎。在改编的过程中让他们注意诗文本身的节奏、感情,并进行PK,看谁改编得更合适。曾有声称从小到大都没背过古诗的学生,把《将进酒》改编成自己喜欢的说唱形式,唱给全班同学听,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2)“多方对战”:把学生分为不同代表队,互相出题难倒对方。先秦诸子散文距离现在年代久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内容也难以理解。如在学儒家经典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我把学生分为“孔子代表队”“孟子代表队”,课下分别研究孔、孟的思想和代表作品,课堂上互相出题对战。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3)“游戏闯关”:把学到的知识点做成一道道闯关题,在课件上用游戏的形式答题闯关,闯关过程中设置一些惊喜,如:奖励分数、复活机会或是求助次数等。
(4)“剧情表演”:文学欣赏课程中的叙事诗、戏剧、小说等故事情节比较突出的篇目,就选取较难理解的典型片段让学生演绎文中故事情节,在演练过程中,就能更深入地体悟人物的思想情感。例如:在学习《史记》中的《项羽之死》时,学生分组表演了“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等剧情,学《屈原》时,表演了“屈原投江”情节,学生们演得有声有。
其他还有很多,如“看图竞猜”“画里诗情”“以诗会友”等等,通过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把学生本来“惧学”的
古典诗文摇身变为“爱学”的经典,把原来严肃单一的古典文化课堂变为和谐有趣的积极课堂。
(四)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指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够
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使师生处在一个和谐友好的关系中。学生努力学习,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感受到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教师的人格。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可以无所顾忌的畅谈,讨论学业上的疑难问题,师生间由交流而理解,由理解而赏识,由赏识而和谐。
(五)加强师生归属感
对大多数人而言,归属感是一个强大的动力因素。当学生认为自己是课堂中有意义的一员时,就会对自己感到非常满意。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的归属感,如接纳感、被尊重、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支持等,与学习动机、成就、课内外行为方式等有密切关联。
许多研究表明,关心学生地教师在教学上更有成效。教师平时向学生友好的问候,与学生聊聊天,课堂中关切的体态语言与微笑,积极地倾听学生的讲述,这些都是归属感的一种外在体现。应该让学生清楚老师对他们的学业期望和社会期望,以及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步骤。让所有学生共同制定规范并保证学生
的认同,通过建立稳定的课堂运作系统和规范,确保每个学生有存在的价值,这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遵守规范。
四、结语
通过对积极、和谐的课堂路径的创设,能够实现对课堂教学的优化,让课堂焕发出新的光芒。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使教师在课堂上发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动力,促进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融洽,实现共同发展与进步,会对彼此带来更多地满足与快乐。这对于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彩萍.积极思政课堂概念解析•问题剖析•路径探析[J].江苏教育,2020(68):65-69.
[2]黄敏.高校积极课堂环境建设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
[3]杨云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几个关键环节[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06-108.
课题组负责人与学生交流,获取学生的教学反馈,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保留学生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剔除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完善相关问题的设计。
四、教学成效
在笔者负责的政治学说史课程教学中,笔者普遍使用启发式教学法。该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政治学说史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有有助于学生掌握政治学说史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政治问题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大多数学生在课前围绕任课教师提出的启发式问题进行思考、查阅资料,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本课程课堂教学氛围活跃,时常出现争相发言的情况。不同学生的观点互相碰撞,激发出不少智慧的火花。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在课后积极与任课教师交流与课程知识相关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任课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神情,发现启发式教学比较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后,任课教师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感受和评价。任课教师与16位同学(占全班学生的32%)进行了访谈。16位同学都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给予了肯定。受访学生普遍认
为学习收获较大、教学效果明显。一些学生认为自己通过学习政治学说史这门课思考了很多重要的问题,启发了自己的思考,激发了自身的学习兴趣。2020年11月,笔者以政治学说史的部分课程教学内容参加文法学院举办的首届教学创新大赛,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最终获得了二等奖。
五、结语
简而言之,就本团队的教学改革经验而言,启发式教学法在政治学说史的教学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可
行性,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启发式教学法在政治学说史课程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学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陶沼灵.启发式教学方法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07(7):139-140.[2]吴翊.启发式教学再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1(1):67-68.[3]刘春梅.“从无疑到有疑”和“从有疑到无疑”——孔子与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差异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9(15):11-12.[4]朱智斌,杨伟东.孔子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底助产术之比较[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43-148.
[5]陈传尧.启发式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1998(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