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酒店实习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择业倾向的影响
酒店管理专业怎么样第一篇:论酒店实习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择业倾向的影响
论酒店实习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择业倾向的影响
摘 要:在旅游院校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旅游专业人才的同时,酒店行业依旧存在人才不足、低进入的现象。本文从酒店实习角度出发,探讨这种人才隐性流失的问题,实证研究酒店实习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择业倾向的影响。结果证明,实习生对实习酒店的工作报酬、领导水平和培训机会方面的主观评价显著影响其对酒店行业发展的预期和在酒店行业的择业倾向,实习生对酒店行业发展的预期不仅影响到其在实习酒店留职的倾向,也影响到其他酒店求职的意向。研究说明,实习酒店在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择业倾向方面扮演着重要角。据此,文章最后为酒店的实习管理提供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酒店实习;旅游管理;择业倾向酒店实习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整体教学计划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术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其中,到酒店实
习是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选择,这一方面是由于酒店对于实习生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是酒店对于学生的吸引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酒店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数量上的表现尤为突出。我国的旅游涉外酒店(含星级酒店和未评星级酒店)从1978年的23家增加到2年的1481家,其中星级酒店从最初的几十家发展到2年629家,27年又翻番增长到13558家。数量上的急剧增长导致了对人员的大量需求,酒店直接从业人员从1989年的37.6万人(包括星级酒店和未评星级酒店)到27年已超过16万人(只含星级酒店)。同时,酒店数量的激增也加剧了酒店业的竞争,降低成本成为酒店企业的首要选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酒店实习之前已接受了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学习,经过短期培训就能顶岗操作,据中国旅游酒店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旅游院校学生在旅游行业实习时间超过半年的院校占56.7%,实习时间在3至6个月的占32.8%[1]。
实习生较长的实习期、较低的实习报酬和较强的专业技能以及酒店明显的淡旺季区分,使酒店可以按照淡季员工需求量配置人力资源,旺季用实习生动态补充,从而避免旺季人手不够、淡季人浮于事,达到用工灵活、降低成本的目的,因而具有高度积极性。当前,我国酒店在人力资源配置中普遍存在使用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的现象,据调查,一些酒店雇佣实习生多达总工作
人员的25%[2]。同时,酒店对于多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到酒店实习成为他们自愿的选择。富丽堂皇的酒店环境,优雅的待人接物方式,广泛接触各阶层人物的机会等等,使学生对酒店工作满怀憧憬和向往。通过酒店实习,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锻炼自身职业素质,熟悉酒店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掌握酒店服务的技能和技巧,这是多数酒店实习生出发前的心态。当然,选择酒店也有更为现实的原因:完成学业、挣点工资或通过实习了解和实现就业。作为操作性、应用性较强的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是提升和检验学生实际能力的一种途径。目前,各旅游院校都将实习纳入成绩考核,有些专科院系的实习课时已经超过了整个教学课时的3%,每个学生要想毕业,都需按要求完成自己的实习任务。随着高校持续扩招,就业压力日益增加,曾作为理论知识实践的实习行为,正逐步同就业挂钩,演变成预就业。学生把实习作为就业前的热身,真切希望曾经的实习经历能够让自己毕业时顺利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中国旅游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
1999年,我国旅游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在校生(特指旅游专业学生)4.9万人,其中高等院校在校生(含大专和本科).83万人,占16.9%。到26年,全国旅游院校在校学生总计有
73.5万人,其中高等院校在校生为36.1万人,占49.1%。16年时间,全国旅游院校在校生人数增
长了15倍,而旅游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增幅尤为明显,达到43.5倍。从数字上看,似乎中国的旅游院校为旅游企业培养了大量的旅游专业人才,尤其是旅游高等院校数量增加和招生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提高中国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但事实并非如此。种种调查显示,更多精彩文章请您关注
尽管近年来酒店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在上升,但与我国旅游业的地位和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以开元酒店集团为例,从员工的学历构成来看,高中职高中专的学历人数最多,占有效总数的61.4%,其次为初中以下学历的员工,占216%,大专及以上的员工只有18%[3]。尽管开元集团的人力资源制度有一定的学历导向型倾向,大专以上员工人数已经在同行中占据较高的位置,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目前酒店员工学历较低的现象。
正如中国旅游报社社长肖潜辉所说,由于缺乏统计数据,我不知道1年来全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提高了多少,但有的大学,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大约7%改了行。在市场经济和开放条件下,大学生的流动和改行本属正常,不动反而失常。对一个行业而言,大学生和人才一段时间流出多,一段时间流出少,一段时间趋于平衡,都是正常的,这是市场规律在人才供求中产生作用。但引起我注意的是,可能在一个连续和不短的时间内,旅游业中的大学生一直是-出超.。[4]以上海某
高校旅游系毕业生为例,毕业分配到酒店后,第一年的流失率高达5%,其后二年的流失率为8%;五年后,只有少数几个人仍留在酒店工作[5]。
一方面是各级各类旅游院校培养了大量旅游专业学生,每年以两位数的涨幅激增;另一方面是酒店企业人才不足的呼声日益高涨,旅游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仍然偏低。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错?有学者说是人才供需错位[6],旅游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中不少人或在择业时转行,或到旅游企业后不久因升迁无望或不能适应企业需要等原因再纷纷流出旅游业;有学者说是酒店业低进入率高流失率导致[7],旅游专业的高校生到酒店就业的比率逐年下降,且招进来的旅游专业大学生流失严重,两年以后仍然留在酒店工作的不到2%。他们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如果真是供需错位,就不会出现酒店企业对各旅游院校实习生的争抢,对实习生的大量利用说明了旅游院校培养的人才是符合酒店需求的;而对于低进入率高流失率的分析看到的只是结果而非原因。已有大量学者对旅游企业员工高流失率的原因做了较多的研究,但对于低进入率现象还未引起足够重视。为什么许多旅游院校的专业学生在择业时就转行?为什么旅游高等院校学生到酒店就业的比率逐年下降?如果说高等院校学生进入酒店后的高流失率是明明白白的流失,那么学生在择业时就发生的转行则是隐性的流失,这个数字也许更大更惊人。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一个过程和细节,就是实习对学生择业的影响。从学校到就业的过程中,
所有学生都经历了实习,到酒店实习是其中的主体。为什么一些学生满怀憧憬地到酒店实习后就不再对酒店行业抱有希望?实习到底对学生产生了什么影响?什么因素对学生产生了影响并进而影响到他的择业?基于此,有必要实证研究酒店实习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择业倾向的影响.3.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证明,处在职业探索后期的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对实习酒店及酒店行业发展前景的评价会对其未来职业选择产生显著影响。站在实习生立场,是继续留在实习酒店还是到其他酒店求职或者完全跳出酒店行业,它是学生在主体需求动机、自身条件制约下,从行业前景、职业声望、地位、经济报酬、劳动强度、晋升机会以及自身才能、兴趣、成就感等主客观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做出的选择。在客观因素方面,主要涉及一些人口特征。研究发现,实习生的性别、年龄、学历、实习职位和实习期对其行业发展预期和在实习酒店的留职意向具有显著影响。
在选拔和安置实习生时,应考虑客观实际,不同性别、年龄和学历的实习生要区别对待,如在实习职位和岗位安排上做出灵活调整,奖励、提升或者轮岗。实习期是显著影响因素,虽然不足1个月的实习生对行业发展最乐观也最倾向于留在实习酒店,但并不是要倡导缩短实习期,之所
以产生这种结果可能就是实习时间过短,学生对酒店及酒店行业的了解不全面,对酒店的新鲜感尚未消退的缘故。实习期过短只能让实习流于形式,成为参观而非实际锻炼。需要重点考虑的是为何实习半年之后,学生对酒店的态度发生明显转变,这不是某方面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与酒店对待实习生的方式态度以及实习生对酒店的主观评价存在着紧密
联系。从主观方面看,实习生对实习酒店的主观评价,包括工作报酬、领导水平、培训机会等,是影响实习生职业评价和择业倾向的主要因素。
首先是工作报酬,它不是单纯的外在物质报酬,如薪酬、福利,还包括更多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报酬,如工作成就感、工作挑战性、专长发挥、个人兴趣等,它是影响实习生的行业发展预期、实习酒店留职意向和到其他酒店求职意向的最主要因素。虽然实习生普遍对酒店发放的薪酬不太满意,这主要是由于酒店给予实习生的工资待遇确有不合理之处,与酒店正式员工同工不同酬现象过于明显,而实习生对薪酬福利的期望远远高于酒店所愿意给出的价位;但更重要的是,不少实习生尤其是本科生,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定位为管理型人才,不愿从基层做起,而酒店常常把他们安排在某一具体的操作岗位上,很少有轮岗锻炼机会,使他们原有的系统学习和掌握酒店服务流程和技巧的想法化为泡影。单调重复乏味的工作让实习生感受不
到来自工作的挑战性和成就感,更觉得自己的所学所长没能得到充分发挥。依据本姆(Bem)和德西(Deci)提出的自我感知理论[9],在外在报酬不能满足的情况下,人们总是寻工作内在的激励,求得心理平衡,但内在报酬的缺失,使实习生不到继续从事此工作的理由,产生更多消极负面情绪,影响其行业发展预期和择业倾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