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之美——中国电影难以割舍的文化传统
小学生文明礼仪歌作者:***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9期
独善其身的意思 [摘要]含蓄是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在含蓄文化传统影响下的中国电影割舍不了含蓄之美。
[关键词]含蓄 文化传统 中国 电影
一、“含蓄”之意
岁岁除夕总相聚打一字 含蓄是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文化传统, 即使是在经济、政治、文化日益全球化,社会日益开放的21世纪,它依然是大多数中国人难以割舍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西方人眼中,含蓄之美充满了神秘感,让人难以琢磨,从而成为了东方文化的一个显著特。恋君未有期
怎么样和女孩子聊天 “含”,意为藏内而非露外;“蓄”,积聚而非发散。“含蓄”从只字到成词,历时漫长。后人组词,融合二义。
唐代可见“含蓄”成词连用。如杜甫《课伐木》:“舍西崖峤壮,雷雨蔚含蓄” ;韩愈《题炭崖谷湫祠堂》: “森沉固含蓄,本似储阴奸”;司马光《和邻几》:“下有万仞壑,含蓄太古冰”,等等。
含蓄是中国古代诗学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司空图在《诗品》中创“含蓄”一品,标志含蓄范畴的正式确立。随着时间的推移,含蓄美也成为诗文绘画评论中的基本准则,并推为艺之极致。
中国审美意识史上的含蓄观念,可以追溯到“周礼”的委婉性,后成为儒、道、禅美学共同推崇的审美理想。
周礼的委婉,直接影响了儒家美学的含蓄观。儒家在古史写作上推崇“春秋笔法”,即追求历史褒贬的隐晦性。《左传·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 “《春秋》之称”即称谓,包括讳言讳书和称谓煲贬,“微”、“晦”、“婉”说的是表现方式上的隐约、含蓄和委婉。这成为后世含蓄观的重要因素。
固话呼叫转移设置 “含蓄”既有其儒家的政治伦理渊源,更有其道家哲学美学的渊源。如金丹元先生所说:“‘道’的精神奠定了传统艺术思维的最初模型和传统艺术精神的基本框架”①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