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哈尼族的生殖崇拜
哈尼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红河下游与澜沧江之间的山岳地带,其中双柏县西南部,新平县西部以及元江、墨江、江城、红河、元阳、绿春、金平等县均在哀牢山境,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建水、景谷、普洱、镇沅、孟连、澜沧以及禄劝、昆明、玉溪、通海、石屏等二十余县都有哈尼族居住。国外有32万余人,分布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勤劳勇敢的哈尼人民利用自然优势,以智慧和汗水开垦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百万亩梯田,顺山势蜿蜒、重鳞叠影,尤如层层天梯,直插云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睦、人与神共处的古老而优秀的文化特质,为人类农耕史上的奇迹,梯田也被誉为哈尼族的名片。
鱼是稻作文化区的一种常见之物,在其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是稻作文化的标志之一。梯田养鱼是哈尼族梯田文化的一大特征,人们不仅吃鱼,还十分崇拜鱼,哈尼族捉鱼时捉到的第一条鱼,不论大小均要放生。鱼创世的神话,在中国各族神话中不太多见,而保留较完整的,当属哈尼族。
红河一带的哈尼族流传着两则独特的鱼化生神话:洪水泛滥之后,人们无衣无食,正发愁之际,
鸟儿告诉他们,鱼腹中藏有万物的籽种,人们受蜘蛛结网的启发,结大网促住了巨鱼,获得了籽种,从而得救。此则神话还有另一种说法:洪水后五谷被冲走,人们最后在一条大鱼的腹中到了籽种。
元阳一带的创世神话这样叙述:世界之初,只有一条大金鱼“密吾艾西艾玛”。亿万年后,金鱼娘把天地来生养,右鳍一扇,扇出蓝天,留给天神去住;左鳍一扇,扇出大地,留给地神当家。然后,脖子里抖出太阳神和月亮神;背上抖出天神和地神;腰部抖出人神以及大力神。由此,宇宙万物萌芽诞生。
另一则神话有着更为神奇的表达:祖先鱼嫌咸水湖太单调,就来生万物。头天生天,所以天是老大;第二天生地,所以地是老二;接着生了“有”、“无”、“黄”、“红”、“绿”、“黑”、“生”、“死”、“大”、“小”……一共七十七个,最后一个是“半”。于是,不仅具体可视之物为神奇的祖先鱼生养,就连抽象之概念也为祖先鱼所生。
红河等地哈尼族少女喜用金属打制的鱼装饰腰胸、挎包,女子出嫁时要用许多金属鱼装饰帽子,作为吉祥的象征。在孩童的裹背上,丰满稚拙的大鱼也被刺绣在较明显的位置,成为其避邪的灵物之一。哈尼族众多的女性服饰中,当推奕车支系的女性服饰款型最富特。 一套
奕车妇女传统日常服饰,包括一顶白尖顶软布帽、一件黑无领斜襟交叉系带半袖九层衣、一件无领无扣黑内褂、一条紧身黑超短裤。逢节日喜庆还要系上自织彩腰带,并披挂一身叮当作响的银饰。使用最普遍的是银双鱼须坠,以银链或丝线挂于颈上,左右两大组呈扇形垂挂于胸前。第一重坠饰是一只大银鱼,第二重坠饰是一排小银鱼或银铃,最下面坠许多小银铃或银币。服饰中的“鱼”是哈尼女子对神鱼创世的歌颂,对民族文化起源的一种记录。 闻一多在《说鱼》一文中,援引《诗经》、《周易》、《楚辞》、古诗、民谣以及其它资料,指出中国人从上古起以鱼象征女性,象征配偶或情侣。从考古学的角度,中国多处母系氏族社会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绘着或刻着的鱼纹符号,也系女性生殖器的象征,鱼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物,鱼纹体现着女阴崇拜的内涵。由此可见,鱼在哈尼人心中寄寓着生殖的期望,曲折地反映着女阴崇拜的内容。
奕车人对旺盛生命力是极其崇拜的。奕车长老说“生首先是谷子的生”。所以奕车人的重大节日都和稻作联系在一起,是哈尼稻作文化的构成内容。“仰阿娜”是奕车人于春耕结束时青年男女相聚在孟子轰都山谈情说爱、休闲娱乐的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三月谷秧栽种完后的第一个属猴之日举行)。这个节日的主角是奕车姑娘,故又称“姑娘节”。“仰阿娜”将秧苗的插种与男女青年的谈情说爱联系在一起,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稻谷的发芽,与爱情的萌芽正
体现了人类与农作的关系,意味着社会生产与人类繁衍的统一。
“仰阿娜”节日之晨,主要村寨德高望重的长者就赶到孟子轰都山顶进行祭典,祈求五谷丰登,男女安康,吉祥合美。早上10点后,奕车姑娘们穿上自己最漂亮的服饰,手持白伞,腰挎小三弦;小伙子则身揣信物上山,打起传统的牛皮鼓。男女青年两两成对,手舞足蹈,他们以注重臀胯甚至模拟性交的舞蹈动作来展现自我,表达对生命的诚挚热爱及对自由的尽情追求。他们谈情说爱的方式别具一格,姑娘用美妙动听的小三弦自弹自唱与小伙子山歌对答,如果喜欢上某位小伙子就会把头上的白帽子摘下来送给他;如果不喜欢就只送一面小镜子给对方,作为此次交往的纪念物。如果男方把白帽子强行抢走也不能代表女方喜欢男方。而小伙子则会赠送自己的手帕或钥匙给心仪的姑娘,直接表达愿与姑娘同宿同栖的心意。在人海歌潮中,“姑娘节”成了奕车男女青年欢乐的大舞台。“仰阿娜”节日里的“打磨秋”是一项勇气与想象力结合的运动,且具有生殖崇拜的象征。在一个一米多高的桩上支起长达六、七米的木杆。木杆绕着支点上下飞旋打转,木杆一头翘起时可高达十米左右。人为之飞舞的一刹那,有如被抛上天空的感觉。磨秋桩子象征男性生殖器,高高挺拔矗立在地;被插在上面的磨秋木杆上有个深深的圆洞,被磨秋桩尖顶着,象征着女性生殖器。在“打磨秋”的前一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磨秋仪式,仪式后想有后代的妇女可以去摸一摸磨秋桩,祈求得子。
许多古老的民族都相信生与死同样神圣,在生命轮回的庇佑下,死只不过是另一种生。正是在这股生生不息的力量推动下,人类才得以发展和壮大。红河南岸一带的哈尼族,凡为死者宰杀3头以上丧牛的人家,就可举行隆重的“莫搓搓”葬礼,即为死者跳舞送葬之意。举行“莫搓搓”的人家,灵柩要在家中停置3-5个月。留置灵柩期间,每天早晚饭前要放三响土炮,每12哈尼族的传统节日天要举行一次隆重的宗灵仪式,称“莫伤”。“莫伤”当天要请村里长辈男子及众亲友喝酒,唱送葬酒歌。当晚,青年男女聚集在丧家房前吹拉弹唱跳“莫搓搓”舞,借以谈情说爱,选择对象。生死达观的哈尼人认为生老死葬,本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死的人走了,活着的人要照常欢乐。“莫搓搓”出殡仪式极为隆重,历时2-3天。远村的亲朋好友,抱鸡牵羊,相邀成地至丧家吊丧。出殡之时,“贝玛”吟唱娓娓动听的古歌和忧伤凄凉的送葬歌。全体男女老幼,身着华丽端庄的衣服,边摇扇子边吆喝着跳“莫搓搓”舞。土炮之声连绵不绝,大号唢呐长鸣,敲锣击鼓,彩幅飞扬。哭的哭,唱的唱,笑的笑,哀伤伴合着欢乐。——揭开生殖崇拜的层层面纱,它就是人类对于“生命力”赤裸裸的崇拜,就是张扬生命活力的自然之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