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建《项⽬管理》考点:预警体系的建⽴和运⾏
2016年⼀级建造师考试只有2个⽉的时间了,⼤家都在努⼒的在复习,店铺⼩编为⼤家收集了⼀些考试考点,希望对⼤家有帮助。
⼀、安全⽣产管理预警体系的要素
事故的发⽣和发展是由于⼈的不安全⾏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的缺陷等⽅⾯相互作⽤的结果,因此在事故预防管理上,可针对事故特点建⽴事故预警体系。各种类型事故预警的管理过程可能不同,但预警的模式具有⼀致性。在构建预警体系时,需遵循信息论、控制论、决策论以及系统论的思想和⽅法,科学建⽴标准化的预警体系,保证预警的上下统⼀和协调。
⼀个完整的预警体系应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四部分构成,相互关系如图1Z205022所⽰。
图1Z205022 预警体系基本框架
(⼀)外部环境预警系统
1.⾃然环境突变的预警
⽣产活动所处的⾃然环境突变诱发的事故主要是⾃然灾害以及⼈类活动造成的破坏。
2.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
国家对⾏业政策的调整、法规体系的修正和变更,对安全⽣产管理的影响⾮常⼤,应经常予以监测。
3.技术变化的预警
现代安全⽣产⼀个重要标志是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依赖越来越⼤。因⽽预警体系也应当关注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变动的预警。
(⼆)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
1.质量管理预警
企业质量管理的⽬的是⽣产出合格的产品(⼯程),基本任务是确定企业的质量⽬标,
制定企业规划和建⽴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2.设备管理预警
设备管理预警对象是⽣产过程的各种设备的维修、操作、保养等活动。
3.⼈的⾏为活动管理预警
事故发⽣诱因之⼀是由⼈的不安全⾏为所引发的,⼈的⾏为活动预警对象主要是思想上的疏忽、知识和技能⽋缺、性格上的缺陷、⼼理和⽣理弱点等。
(三)预警信息管理系统
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以管理信息系统(MIS)为基础,专⽤于预警管理的信息管理,主要是监测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信息,预警信息的管理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辨伪、存储、推断等过程。
(四)事故预警系统
事故预警系统是综合运⽤事故致因理论(如系统安全理论)、安全⽣产管理原理(如预防原理),以事故预防和控制为⽬的,通过对⽣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过程中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以及对
事故严重程度和发⽣可能性的判别给出安全风险预警级别,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矫正、预防与控制。当事故难以控制时,及时做出警告,并提供对策措施和建议。
⼀、预警体系的建⽴
预警体系是以事故现象的成因、特征及其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运⽤现代系统理论和预警理论,构建对灾害事故能够起
到“免疫”,并能够预防和“矫正”各种事故现象的⼀种 “⾃组织,,系统,它是以警报为导向,以“矫正”为⼿段,以“免疫”为⽬的的防错、纠错系统。
(⼀)预警体系建⽴的原则
1.及时性
预警体系的出发点就是当事故还在萌芽状态时,就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提前做好各种防范的准备,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消除。
2.全⾯性
对⽣产过程中⼈、物、环境、管理等各个⽅⾯进⾏全⾯监督,及时发现各⽅⾯的异常情况,以便采取合理对策。
3.⾼效性
预警必须有⾼效率,只有如此,才能对各种隐患和事故进⾏及时预告,并制定合理适当的应急措施迅速改变不利局⾯。
4.客观性
⽣产运⾏中,隐患存在是客观的,必须正确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不能因为可能涉及形象或负⾯影响隐匿有关信息,要积极主动的应对。
(⼆)预警体系实现的功能
预警体系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两⼤⼦系统作⽤的发挥。
1.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主要由预警监测、预警信息管理、预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预测评价等⼯作内容组成。
(1)预警监测
实现和完成与事故有关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状况的监测任务,并将采集的原始信息实时存⼈计算机,供预警信息系统分析使⽤。
(2)预警信息管理
预警信息管理是⼀个系统性的动态管理过程,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辨伪、存储和推断等管理⼯作。
(3)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预警评价指标能敏感地反映危险状态及存在问题的指标,是预警体系开展识别、诊断、预控等活动的前提,也是预警管理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之⼀。构建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的是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化。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内容⼀般包括:
1)预警评价指标的确定:⼀般可分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指标以及机(物)安全可靠性指标等。
预警级别颜 2)预警准则的确定:预警准则指⼀套判别标准或原则,⽤来决定在不同预警级别情况下,是否应当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
3)预警⽅法的确定:包括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误警和漏警等⽅法。
4)预警阈值的确定:预警阈值确定原则上既要防⽌误报⼜要避免漏报,若采⽤指标预警,⼀般可根据具体规程设定报警阈值,或者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报警阈值。若为综合预警,⼀般根据经验和理论来确定预警阈值(即综合指标临界值),如综合指标值接近或达到这个阈值时,意味着将有事故出现,可以将此时的综合预警指标值确定为报警阈值。
(4)预警评价
预警评价包括确定评价的对象、内容和⽅法,建⽴相应的预测系统,确定预警级别和预警信号标准等⼯作。评价对象是导致事故发⽣的⼈、机、环、管等⽅⾯的因素,预测系统建⽴的⽬的是实现必要的未来预测和预警。预警信号⼀般采⽤国际通⽤的颜⾊表⽰不同的安全状况,如:
⼯级预警,表⽰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红⾊表⽰。,
Ⅱ级预警,表⽰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橙⾊表⽰。
Ⅲ级预警,表⽰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黄⾊表⽰。
Ⅳ级预警,表⽰⽣产活动处于正常状态,⽤蓝⾊表⽰。
2.预控对策
预警的⽬标是实现对各种事故现象的早期预防与控制,并能对事故实施危机管理,预警是制定预控对策的前提,预控对策是根据具体的警情确定控制⽅案,尽早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避免事故的发⽣和⼈员的伤亡,减少财产损失等。预控对策⼀?般包括组织准备、⽇常监控和事故危机管理三个活动阶段。
(1)组织准备
组织准备的⽬的在于预警分析以及预控对策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其任务:⼀是确定预警体系的组织构成、职能分配及运⾏⽅式;⼆是为事故状态下预警体系的运⾏和管理提供组织保障,确保预控对策的实施。
(2)⽇常监控
⽇常监控是对预警分析所确定的主要事故征兆(现象)进⾏特别监视与控制的管理活动。包括培训员⼯的预警知识和各种逆境的预测,模拟预警管理⽅案,总结预警监控活动的经验或教训,在特别状态时提出建议供决策层采纳等。
(3)事故危机管理
事故危机管理是在⽇常监控活动⽆法有效扭转危险状态时的管理对策,是预警管理活动陷⼊危机状态时采取的⼀种特殊性质的管理,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的特别管理⽅式。
3.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的关系
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的活动内容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对系统隐患的辨识,后者是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纠错、治错的管理活动,但两者相辅相成,是明确的时间顺序关系和逻辑顺序关系。预警分析是预警体系完成其职能的前提和基础,预控对策是预警体系职能活动的⽬标,两者缺少任何⼀个⽅⾯,预警体系⽆法完整实现其功能,也难于很好地实施事故预警的⽬的。
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活动的对象是有差异的,前者的对象是在正常⽣产活动中的安全管理过程,后者的对象则是已被确认的事故现象。但如果⼯程已处于事故状态,那么两者的活动对象是⼀致的,都是事故状态中的⽣产现象。另外,不论⽣产活动是处于正常状态还是事故状态,预警分析的活动对象总是包容预控对策的活动对象,或者说,预控活动的对象总是预警分析活动对象中的主要⽭盾。
三、预警体系的运⾏
完善的预警体系为事故预警提供了物质基础。预警体系通过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实现事故的预警和控制,预警分析完成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功能,⽽预控对策完成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纠错和治错的功能。
(⼀)监测
监测是预警活动的前提,监测的任务包括两个⽅⾯:⼀是对⽣产中的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进⾏全⽅位、全过程的监测;⼆是利⽤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对⼤量的监测信息进⾏处理(整理、分类、存储、传输)并建⽴信息档案。通过对前后数据、实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存储和⽐较,建⽴预警信息档案,信息档案中的信息是整个预警系统共享的,它将监测信息及时、准确地输⼊下⼀预警环节。
(⼆)识别
识别是运⽤评价指标体系对监测信息进⾏分析,以识别⽣产活动中各类事故征兆、事故诱因,以及将要发⽣的事故活动趋势。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应⽤适宜的识别指标,判断已经发⽣的异常征兆、可能的连锁反应。
(三)诊断
对已被识别的各种事故现象,进⾏成因过程的分析和发展趋势预测。诊断的主要任务是在诸多致灾因素中出危险性最⾼、危险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成因进⾏分析,对发展过程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进⾏准确定量的描述。诊断的⼯具是企
业特性和⾏业安全⽣产共性相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评价
对已被确认的主要事故征兆进⾏描述性评价,以明确⽣产活动在这些事故征兆现象冲击下会遭受什么样的打击,通过预警评价判断此时⽣产所处状态是正常、警戒,还是危险、极度危险、危机状态,并把握其发展趋势,在必要时准确报警。
(五)监测、识别、诊断、评价的关系
监测、识别、诊断、评价这四个环节预警活动,是前后顺序的因果联系。其中,监测活动的检测信息系统,是整个预警管理系统所共享的,识别、诊断、评价这三个环节的活动结果将以信息⽅式存⼈到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中。另:外,这四个环节活动所使⽤的评价指标,也具有共享性和统⼀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