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复习方案》考点16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艺术(题组训练)(解析版...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16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艺术    解析版
题组训练
A组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这首诗前六句从多感官角度描写了山间夜景,请简要分析。
【答案】  2.夕阳西下、壑昏暝、樵人欲归、烟鸟栖定等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觉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听到的。诗人运用视觉、触觉、听觉等,以寻常山间景物构成了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和描写角度的能力。
首联“夕阳度西岭,壑倏已暝”夕阳越过了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从视觉角度描写夕阳西下、壑昏暝的山间景象。
颔联“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分别从触觉和从听觉角度,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
颈联“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山中砍柴人差不多走尽,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从视觉角度描绘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
前六句展示了山寺一带黄昏时美丽的自然景。诗人从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角度,先后描绘夕阳西下、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舍北行饭书触目二首  其一
陆游
晚餐初泼一瓯茶,曳杖闲行兴未涯。
烟树参差墨浓淡,风鸦零乱字横斜。
夕阳偏傍平桥路,寒蝶犹依晚菊花。
堪笑衰翁耐荒寂,短衣沾露未还家。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
【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闲散而游兴浓厚、喜爱荒寂的乡村生活的诗人形象。诗歌首联交代晚饭之后诗人曳杖闲行,“兴未涯”写出诗人游兴浓厚;中间两联写诗人看到的景,无论是烟树、风鸦,还是夕阳、寒蝶、菊花,处处透露出诗人对乡村自然的喜爱,也写出诗人此刻内心的宁静与闲适;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荒寂的乡村生活的热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诗歌首联“晚餐初泼一瓯茶,曳杖闲行兴未涯”写诗人晚餐喝茶之后,就拄着拐杖悠闲散步,游兴正浓。其中“闲”字交代了诗人的心境,悠闲而舒适;“兴未涯”写出诗人游兴正浓。此句起到总领全诗的作用。
中间两联写诗人游玩中看到的景。“烟树参差墨浓淡,风鸦零乱字横斜”,“烟树”写出暮中树的朦胧之美,而这浓淡相宜的树就像一幅水墨画一样;乌鸦归巢,因为有风,它们的排列并不整齐,队伍有些歪斜。“夕阳偏傍平桥路,寒蝶犹依晚菊花”,夕阳依依不舍的傍着平桥,蝴蝶依恋菊花,还在绕菊飞舞。自然景观在诗人眼中是如此美丽和谐,富有生机。这两联写景有很多细节,如鸦字零乱、寒蝶绕菊等,恰恰反映出诗人此刻内心的宁静闲适;而写景饱含情感,也反映出诗人兴致浓厚。
尾联“堪笑衰翁耐荒寂,短衣沾露未还家”,诗人自嘲的把自己叫做“衰翁”,说人们一定嘲笑我这个老头子能够耐得出荒村的孤寂,露水打湿了短衣还流连忘返,不愿回家。直接抒情,表达了对荒寂的乡村生活的热爱。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膝组词语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①贾生:即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十八岁时,以善文
为郡人所称。汉文帝时任博士,一年中迁太中大夫。他主张改革政制,颇得汉文帝赏识。后遭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又转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史记》、《汉书》有传。②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即善于选取典型细节抒写,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过人之处,请结合诗歌的第三句进行赏析。
【答案】①诗歌选取了“夜半前席”(答“前席”亦可)这一典型细节,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②在“夜半虚前席”前又加上“可怜”与“虚”连用,用“可惜、可叹,徒然”增强语气,又与最后一句中的“问鬼神”照应,把讽刺君王昏聩弃贤和伤叹贤士怀才不遇两方面的意蕴融于一篇,感概深沉蕴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艺术特的能力。
“夜半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过人之处。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
而转,也就在这高潮中开始。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可怜”与“虚”连用,增强语气,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汉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诗人引而不发,并未点出其原因,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一语中的——“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诗人同时抓住“虚前席”“问鬼神”这两处细节,借题发挥,在议论中把讽刺君王昏聩弃贤和伤叹贤士怀才不遇两方面的意蕴融于
一篇。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别来春半》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①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公元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②砌:台阶。
有人评价说“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是全词中的神来之笔,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答案】①寓情于景。描写台阶下飘落的白梅花犹如雪片纷飞,落梅沾满衣襟,拂去又来,这落不尽、拂不尽的梅花,犹如作者心中驱不散、挥不走的离愁。
②双关。“乱”字既指台阶下的落梅多且乱,也指作者此时心乱如麻,将离愁别恨引发的内心的迷乱不安精练、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③比喻。落梅如雪,一片洁白,尽为冷,画面的冷寂,调的愁惨,寓示着人生的哀伤,离情的悲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寓情于景。描写台阶下飘落的白梅花犹如雪片纷飞,花下久立恋恋不去,落梅如雪,一身洁白,是个深情的怀人形象,境界很高洁,拂了还满,而又洁白如雪,十分纯洁。这两句,词人巧妙地将感时伤别的抽象之愁绪,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天真纯情的艺术造型。
双关。“乱”字尤语意双关。此时思绪之乱决不亚于落梅之乱。“拂了一身还满面”,亦以象征手法表达自己扫不尽的离愁。“乱”字既指台阶下的落梅多且乱,梅花越落越多,而离愁亦拂去仍来。一笔两到,于婉曲回环中见出情思。
比喻。“落梅如雪”,一片洁白。白梅为梅花品种之一,花开较晚,故春已过半,犹有花俏。“如雪乱”,是说落梅之多。梅白如雪,尽为冷,画面的冷寂,调的愁惨,不正是寓
示着人生的哀伤、离情的悲凉么?
B组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此诗完整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1.(2023新编,5分)第三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这两句诗塑造了亲人们遭逢战乱、骨肉离散、四处漂泊的难民形象。(2分)诗人运用比喻修辞,前一句将亲人的离散比作千里分飞的大雁,后一句将背井离乡的亲人比成无根飘飞的蓬草,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亲人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凄惨、孤立无助的难民形象,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虑和思念。(3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