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判断推理副省级)
以下答案解析是根据考生回忆的真题及网上搜集以做出的答案及解析,在题号顺序上可能与考生的试题有出入,建议考生在看解析时参考具体答案选项内容。
第四部分 答案解析
75.【解析】B.本题利用数字特性法,因全程的时间为18小时,故路程应为18的倍数,四个选项中只有900符合。因此B项当选。
76.【解析】C.题干图形都是由圆形与直线组成。可以考虑:①直曲交点数;②封闭区域数;③笔画数;④直曲线数;⑤交点数。直曲交点数分别为:2、4、2、3、5,没什么规律。封闭区域数分别为:2、4、2、3、10,也没什么规律。笔画数分别为:1、1、1、2、1,也没规律。考虑直曲线数,发现题干图形直线数都为5,曲线数都为1,观察选项,发现四个选项都符合这一规律,因此该规律不适用。考虑交点数,题干图形中直线在圆形内部的交点数分别为:0、1、2、3、4、(?),因此?处应为圆形内部直线交点数为5的图形,只有C项符合,当选。
77.【解析】D.观察题干图形,发现图形都是由两个元素组成,而第二个图形和第四个图形很
特殊,图形里面两个元素间是相切关系,因此我们考虑相对位置规律。题干图形元素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分别为:相交、相切、相交、相切、相交、(?),因此?处的图形元素间关系应为相切。因此D项当选。
78.【解析】D.题干图形均由两个图形组成,封闭区域数都为2,选项封闭区域数也都为2,所以此规律不适用。再观察发现图形都比较规整,整体不对称,但是每个小图形却又对称,考虑下对称轴。每组图形分别画出对称轴后发现,第一组图形每幅图两个小图形间对称轴的夹角分别为:0°、45°、90°,第二组图形每幅图两个小图形间对称轴的夹角分别为:0°、45°、(?),因此?处应为对称轴夹角为90°的图形,观察选项只有D项符合。因此D项当选。
79.【解析】C.九宫格中一般按行或者按列寻规律。观察发现第二行图形线条比较简单,前两个图形和第三个图形外面都是圆形,里面线条有相似之处,考虑外框里面图形的叠加规律。第一行和第二行图形的外框里面的图形满足去同存异的叠加规律,应用于第三行图形,C项当选。
80.【解析】D.
A项,假设正方体正面图形和右面图形是对的,那么顶面应该为,排除。
B项,假设正方体正面图形和右面图形是对的,那么顶面应该为,排除。
C项,假设正方体正面图形和顶面图形是对的,那么右面应该为,排除。
D项正确,当选。
81.【解析】B.考察立体图形,按照如下图所示分割方式,A.C.D三项都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或互为镜像的部分。因此B项当选。
82.【解析】D.如下图所示,A项为从多面体正面看过去得到的;B项为从多面体底面向上看得到的;C项为从多面体右侧看过去得到的。因此D项不能得到,当选。
83.【解析】A.观察发现图形③④⑤比较特殊,可以优先考虑封闭区域数和连接方式规律。封闭区域数分别为:4、4、3、3、4、4,没有选项符合。考虑连接方式规律,③④⑤中的小图形都是由直线连接的,没有公共边。①②⑥中的小图形都有公共的边。因此A项当选。
84.【解析】B.图形除了⑥,其他五个都是有曲有直,因此不考虑直曲性。封闭区域数规律通过简单观察也可以排除。而①这个图形线条很简单,考虑笔画数,①②⑤的奇点数是2,为一笔画图形。③④⑥的奇点数是4,为两笔画图形。因此B项当选。注意数图形奇点时别忘了端点。
85.【解析】A.题干图形均由一个圆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考虑位置关系,按照圆形在三角形位置的左右或者上下去分,发现④这个图形就不能分类了,因此舍弃此规律。观察发现,圆形或许与挨着的三角形的那个角有关系,因此考虑角的关系。观察发现②⑤⑥中圆形挨着的角都是三角形中最小的角,①③④中圆形挨着的角都是三角形中最大的角,因此A项当选。
86.【解析】B.定义要点:“由一定的预先约定、契约、承诺、誓言等引发的一种伦理关系”“遵守诺言、履行约定的道德准则”。
A项,陈某喝止围殴孩子的人,不属于“预先约定、契约、承诺、誓言”,也不属于“遵守诺言、履行约定的道德准则”,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赵某答应丈夫的临终请求,属于“预先约定、契约、承诺、誓言”,对丈夫前妻留下的两个孩子视如己出,抚养成人,属于“遵守诺言、履行约定”,符合定义,当选。
C项,王某要求张某还钱,没有涉及道德准则,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父亲要求李某发动其公司员工和圈朋友给灾民捐钱捐物,不属于“预先约定、契约、承诺、誓言”,也不属于“遵守诺言、履行约定的道德准则”,并且选项未明确赵某是否已经发动了募捐,不符合定义,排除。
87.【解析】C.定向调控定义要点:“政府针对不同调控领域”“制定清晰明确的调控政策,使调控更具针对性”“做什么”;相机调控定义要点:“政府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灵活决定当前应采取哪一种或几种政策措施”“预调、微调”“怎么做”。
A项,甲国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属于“做什么”而非“怎么做”,符合“定向调控”定义,排除。
B项,乙国政府的“双引擎”策略涉及了小微企业、“三农”、公共产品等不同调控领域,属于“制定清晰明确的调控政策,使调控更具针对性”,符合“定向调控”定义,排除。
C项,丙国政府根据不同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不同特点制定政策,符合“政府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灵活决定当前应采取哪一种或几种政策措施”,符合“相机调控”定义,当选。
D项,“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说明没有涉及到政府调控,排除。
88.【解析】A.举重以明轻的定义要点:“对于某一应当被允许的行为”“举一个情节比其严重而被允许的规定”;举轻以明重的定义要点:“对于某一应当被禁止的行为”“举一个情节比其轻微而被禁止的规定”。
A项,“公园攀折树枝的行为”属于“某一应当被禁止的行为”,因为攀折树枝比采摘树叶情节更为严重,所以“法律规定禁止在公园采摘树叶”属于“举一个情节比其轻微而被禁止的规定”,符合“举轻以明重”的定义,当选。
B项,“打死夜无故入人家者无罪”属于“某一应当被允许的行为”,不属于“某一应当被禁止的行为”,不符合“举轻以明重”的定义,排除。
C项,“携带大型动物的行为”属于“某一应当被禁止的行为”,法律规定禁止携带小型动物属于“举一个情节比其轻微而被禁止的规定”,不符合“举重以明轻”的定义,排除。
D项,15周岁的未成年人本来就属于法律规定的“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符合“举重以明轻”的定义,排除。
89.【解析】A.接触脱敏的定义要点:“通过示范,让病人逐渐与所惧怕的对象接触”“最终达到克服恐惧的目的”。
A项,让孩子旁观别人触摸、拿起和放下蛇,符合“示范接触孩子所恐惧的对象”,再慢慢让孩子逐渐接触和触摸蛇,符合“让病人逐渐与所惧怕的对象接触”,最终克服恐惧,符合接触脱敏的定义,当选。
B项,带孩子去室内蛇类养殖场看各种不同的蛇,属于“使孩子置身于令其感到恐惧的情景”,符合快速脱敏的定义,排除。
C项,给孩子讲有关蛇的童话故事,既没有体现示范与蛇的接触,也没有体现让孩子直接接触所惧怕的对象,不符合接触脱敏的定义,排除。
D项,录下孩子看见蛇后恐惧害怕的表情和动作,放给孩子看,既没有体现示范与蛇的接触,也没有体现让孩子直接接触所惧怕的对象,而是陪伴病人置于病人感到恐惧的情景,不符合接触脱敏的定义,排除。
90.【解析】D.独立证明法的定义要点:“证明与被反驳命题相矛盾的命题为真”“确定被反驳命题为假”。
A项,甲说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乙说的“有哪一个人见过哪一只猴子变成了人”是从肯定所要反驳的命题为真而引出了一个荒谬的结论,没有猴子变成了人,属于归谬法,排除。
B项,甲说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意指孔子没有诞生的话,中国的文化史将如漫漫长夜一般黑暗,其矛盾命题是:孔子没诞生的话,中国的文化史也不会像漫漫长夜一般黑暗。乙说的“难道仲尼以前的人都生活在黑暗中?”讨论的并不是文化史而是人们的生活,和甲说的话题不一致,不是甲所说的矛盾命题,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乙说的“人性本恶”属于肯定所要反驳的命题为真,从而得到“道德规范从何而来”这样一个荒谬的结论,属于归谬法,排除。
D项,乙说的“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是甲说的“温饱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的矛盾命题,“古往今来,没有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也在谈道德”证明了“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命题为真,属于通过证明与被反驳命题相矛盾的命题为真,从而确定被反驳命题为假的方法,符合定义,当选。
91.【解析】C.定义要点:“甲、乙两事物表意上没有相关性”“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时,甲可以视为乙的符号”。
A项,消防车和警笛声两者表意上不相关,但是用警笛声代表消防车时,可以视为其符号,发生紧急事件出动,符合定义,排除。
B项,医疗机构和十字标记两者表意上不相关,但是用十字标记代表医疗机构时,可以视为其符号,符合定义,排除。
C项,法院和天平两者都有公平、公正、不倾斜的意思,两者表意上相关,不符合“甲、乙两
事物表意上没有相关性”,不符合定义,当选。
D项,体育比赛裁判员和哨声两者表意上不相关,但是用哨声代表体育比赛裁判员时,可以视为其发出的指令,符合定义,排除。
92.【解析】A.定义要点:“人耳对一个声音的感受性会因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发生改变”“被人耳听到的最低值会因另一个声音的出现而提高”。
A项,吵闹的课间老师得大声说话才能被听到,对于老师的话来说,吵闹的课间是另一个声音,符合“人耳对一个声音的感受性会因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发生改变”,老师大声说话才能被听到符合“被人耳听到的最低值会因另一个声音的出现而提高”,符合定义,当选。
B项,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音量逐渐变小,不存在另一个声音的存在对其产生影响,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无法听到超声波,不存在另一个声音的存在对其产生影响,也不符合最低值的提高,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听到闹钟“滴答”的声音,不存在另一个声音的存在对其产生影响,也不符合最低值的提高,不符合定义,排除。
93.【解析】D.定义要点:“拥有者所具有的独创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和承担风险能力”。
国家公务员考试条件
A项,厂长李某大刀阔斧的改革,符合独创能力中的判断决策能力,符合定义,排除。
B项,技术员陈某将人们认为不太可能整合的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符合独创能力中的综合协调能力,符合定义,排除。
C项,设计师王某设计新颖,符合独创能力中的学习创新能力,符合定义,排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