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认知家庭——学习家庭成员称谓教案
教案题目:小班认知家庭——学习家庭成员称谓
适用年龄段:3-4岁幼儿
教学目标:
1. 认识家庭成员的称谓,包括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等等。
2. 能够正确叫出家庭成员的称谓,并且知晓他们之间的关系。
3. 能够通过对比区分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
教学重点:
1. 认识家庭成员的称谓。
2. 能够正确叫出家庭成员的称谓,并且知晓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区分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
2. 学生的家庭构成和家庭成员的称谓可能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学准备:
1. 家庭成员的照片或插图。
2. 打印出学习家庭成员称谓的卡片。
3. 配置儿歌《家庭篇》。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新知
1.老师放儿歌《家庭篇》,引起幼儿的兴趣。
2.老师指着照片或者插图,问幼儿:“这是谁?”
3.逐一出示家庭成员卡片,强调每个家庭成员的称谓。
婚礼祝福语美句
第二步:认识家庭成员的称谓
1.老师说:“我们来认识一下家庭成员的称谓吧。第一个是爸爸,他是谁呢?”同时,出示卡片。
2.如果幼儿回答不出来,可以提示“爸爸是谁呀?他对你有什么样的关系?”
3.由老师逐一出示其他家庭成员卡片,引导幼儿在读完卡片上的标题后回答问题。
4.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
第三步:巩固练习
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词1.提出问题,“爸爸和妈妈是什么关系?”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东北的风俗2.出示不同家庭成员的卡片,请幼儿在卡片上到与之配对的关系。
3.老师可以通过游戏和竞赛加强家庭成员称谓的记忆,例如“称谓搜寻”等等。
第四步:课堂延伸
催泪歌曲
1.编一个故事,通过家庭成员的称谓,让幼儿了解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手工制作亲子卡片,印上家庭成员的图像,并附上正确的称谓,以便家长和孩子在家里使用。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教学活动需要买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家庭情况,可以引导幼儿把自己的家庭成员列成一张表格,以便教学活动更加有针对性。
2.频繁提问和发问可以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适当强化教材,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增加儿童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家庭成员称谓。
教学评价:
通过教学活动,幼儿能够正确地叫出家庭成员的称谓,并且知晓他们之间的关系。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趣味性的教材和游戏引导幼儿成功地掌握了家庭成员的称谓,丰富了幼儿的生
礼貌待人的谚语或格言如何取消qq号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提高了幼儿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