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习题)
1.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2. 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
3.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4. 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加学校的民主管理。
5. 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6. 不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7. 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8. 教师的考核结果是受聘人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9.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10.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
11.侮辱、殴打教师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2.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教师申诉的30内,作出处理。
1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
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学制的建立。
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进行的:生理活动。
4.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杜威。
5.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6.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泰勒。
7.在教育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叙述;引导学生形成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是他们能够正确理解本书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直观性原则。
8.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事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称之为演示法。
9.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0.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11.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课程的设置要求
12.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13.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14.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15.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各学科教学。
16.道德教育的认识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皮亚杰。
17.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人馆。
18.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平行管理。
19.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的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平等评分评语综合评价法。
20.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相对评价。
填空题:
1. 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遍性
2. 学生的年龄特征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生理发育的第个高峰期。
3. 卢布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主要领域:一个是认知的,二是情感的,三是动作技能的。
4.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5. 教育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6. 理想信念是道德之本,教育观念是师德之魂。
7. 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主要是由于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和不作为侵权行为制造的。
8. 平等、民主、合作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
9. 教学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课程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还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0. 课程综合性是新课程特点之一,期综合性表现为加强学科综合设置综合课程、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义务教育法
一、填空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  )事业。
2.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3.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4.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
5.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
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应当保证所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批准。
6.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7.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  ),不得开除。
8.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  )、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9.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  )使用。
10.各级人民政府对的适龄(家庭经济困难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11.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  )、实施义务教育。
1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  )的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
13.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  );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1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参与或变相参与  )教科书编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职责权限责令限期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15.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人民政府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二、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15分)
1.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A  )义务教育制度。
A.九年  B.十年  C.十一年  D.十二年
2.实施义务教育,不收(C  )。
A.学费  B.杂费  C.学费、杂费  D.学费、杂费、住宿费
3.义务教育实行  领导,  统筹规划实施,  为主管理的体制。(A  )
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4.凡年满  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  周岁。(  )
A.七、八  B.七、九  C.六、七  D.六、八
5.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
出申请,由当地(  )批准。
A.学校
B.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县级人民政府
C.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 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
6.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  )予以保障。
A.人民政府  B.学校  C.监护人  D.基层性众组织
7.学校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担任工作人员。
A.可以  B.不得  C.特殊情况可以  D.经批准可以
8. 校长由(  )依法聘任。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
D.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9.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  )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相当于  B.不低于  C.略高于  D.略低于
10.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
A.鼓励  B.支持  C.协调  D.鼓励和支持
11.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  ),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A.学习和培训  B.沟通和合作  C.培训和流动  D.交流和学习
12.县级以上(  )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A.教育行政部门              B.地方人民政府
C. 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公安部门
13.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  )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A.相当于  B.等于  C.高于  D.低于
14.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所收费用。
A.责令退还  B.双倍退还  C.没收  D.追缴
15.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  )公办学校的性质。
A.变更  B.调整  C. 改变或者变相改变  D. 改变
三、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2.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  )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A.执行法律法规情况  B.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C.教育教学质量  D.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
3.(  )和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