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
数的认识和运算
教学内容:
1. 数的运算 4课时
2. 数的认识 3课时
第1课时 数的运算(1)
教学内容 | 数的运算(1)。 | ||
教学目标 | 1.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及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2.培养学生运用法则熟练计算的能力和对学过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比较异同、形成知识结构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本质。 | ||
教 学 重点难点 | 1.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对四则运算法则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教学过程 | 【谈话导入】 创设情境。 (1)教师:“六一”快到了。同学们为欢庆“六一”在精心准备,瞧,有的折幸运星,有的做蝴蝶结,有的用彩带做中国结,还有的买来了矿泉水,真热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 如下所示:(有条件的教师可通过这些问题创设情境图) ①同学们折了37颗红星,23颗蓝星,一共折了多少颗星? ②同学们买了40瓶矿泉水,每瓶0.9元,一共要付多少钱? ③有24m的彩带,用做蝴蝶结,做蝴蝶结用去了多少米? ④有24米的彩带,用做中国结。做中国结用去了多少米?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些问题。 (3)教师:在解决问题中,你们使用了哪些运算? 学生可能说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复习讲授】 1.复习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 (1)学生自己编题并列式回答。(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求小组同学互相补充纠正编题和列式出现的错误。说出运用了哪种运算,这种运算的意义是什么? (3)小组汇报,其他同学注意补充纠正。说说用到的每种运算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板书 28+36= 36-28= 36÷28= 28÷36= 0.9×40= 40÷0.9= 24×12= 12÷24= (4)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指名说说整数、小数、分数的哪些运算的意义相同?哪些意义有扩展? (5)你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吗? 师生总结: 2.整理四则运算的法则。 (1)复习加法和减法的法则。 ①出示三道题,请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改正。 学生观察后回答,指出错误分别是:相同数位没有对齐,小数点没有对齐,没有通分。 ②三条法则分别是怎样的?(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分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 ③前两条法则的要求反映了一条什么样的共同规律?能用一句话概括吗?(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2)复习整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①出示两道题:对照下面两道题,口述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②把上面两道题改编成小数乘除法。 1.42×2.3,4.282÷1.23,让学生在整数计算的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③教师:通过上面的计算,你们发现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小数乘除法先按整数乘除法法则计算,小数除法把分数转化成整数后,也按整数乘除法法则计算。不同点:小数乘除法还要在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3)复习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①课件出示 指名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②分数乘法和除法在计算方法上又有什么相似点和不同点?(相似点是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不同点是分数除法转化后乘的是除数的倒数。) 3.完成教材第76页的“做一做”。 计算后说一说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 ||
教学反思 | |||
第2课时 数的运算(2)
教学内容 | 数的运算(2) | ||
教学目标 |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能正确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3.通过探索运算定律的应用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经历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过程,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 5.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的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 ||
教 学 重点难点 | 1.整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 2.能够准确灵活地选择简便方法。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教学过程 | 【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六年,已经学习了几级运算?几种运算?还记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的复习一下吧。 【复习讲授】 1.复习四则运算的顺序: 课件出示: 5400-2940÷28×27 怎样做中国结教师:这是两道四则混合运算的题,说说这两道计算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谁能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复习简便运算: 提问:把简算的式题进行分类,怎么分? 学生分类后汇报,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分? (1)加上或减去接近整数、整十数的运算。 3.87+2.9975.2-19.8 =3.87+3-0.01 =75.2-20+0.2 先让学生说出简便方法,教师再总结:像这类题目简算的时候一般先加上或减去整数,多加了几就减几,多减了几就加几。 (2)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运算简便。 指名说出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内容并用字母表示。 板书:a+b=b+a (a+b)+c=a+(b+c) 计算下面的题。 4.37++0.63+ 指名板演,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提问这样结合的目的是什么?(凑整) (3)根据减法性质,使运算简便。让学生说出减法的性质内容并用字母表示。 板书:a-b-c=a-(b+c)a-b-c=a-c-b 学生做下面的题: 10.47-5.68-1.325.39-2.88-1.39 一人板演,其余的同学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为什么要把后面两个数加起来?(凑整,也就是必须在能凑整的情况下才能用这个性质,否则就弄巧成拙了。第二个题目交换位置也是为了凑整,所以一道题到底怎样计算简便还是要认真分析题目的特征,再选择适当的性质来计算。) (4)根据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使运算简便。让学生说说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内容并用字母表示。 板书:a×b=b×aa×b×c=a×(b×c) (a+b)×c=a×c+b×c 1.25×7238×56+44×3894×101 (5)教师:我们已经回顾了加法、减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除法又有哪些运算性质呢? 3.课件出示。 例1:计算:4× 让学生观察这道题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提问: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在计算时用到了哪些运算定律? 让学生独立完成。 【课堂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