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研究
·经济管理·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研究
上官慧军
(长治学院师范分院,山西长治046000)
摘要:壶关太行山大峡谷,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并重,旅游资源丰富.针对景区自然生态及区域
文化特征,发展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景区,定位旅游形象,进行保护性开发,并扩大客源市场,提高
接待能力,以促进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双赢.
关键词:壶关;太行山大峡谷;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论文编码:Doi:10.3969/j.issn.1673-9329.2012.06.40
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
县东南30km处,地处山西境内的太行山南段,东
临广袤的华北平原,西倚雄伟的山西高原,是国家
AAAA级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
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和山西省重点开发建设的
旅游景区,大峡谷以五指峡、龙泉峡、王莽峡三大峡
谷为主线,旅游区占地面积100多km2,主要有黑
龙潭、红豆峡、八泉峡、十八盘、阁老陵、真泽宫、紫
团洞、羊肠坂、天桥、女妖洞、青龙峡等景点,共有景
观44处,景点400余个.本文对壶关太行山大峡谷
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进行
了分析.
山大峡谷的景观主体,五指峡之奇、龙泉峡之雄、王
莽峡之秀绘成了一幅风光秀丽的壮美画卷.自然的
崩塌和构造剥蚀,形成了峡谷景区内众多的奇峰异
岭,奇岩异石,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独特韵味,有切磋
棋艺的对弈仙人,有镇守领地的凛凛雄狮,有沐浴
朝阳的金鸡报晓,险峰、奇石相映成趣.
岩溶桥洞、悬泉飞瀑
1.1.2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景区石灰岩分布广泛,岩溶
泉、悬挂泉、岩溶性瀑布及溶洞等岩溶地貌遍布,深
潭、银瀑,层出不穷.黑龙潭水乌青,潭体多变;漫
步青龙峡景区,郊河沟、冠龙溪交汇于此,泉溪叮
咚,瀑潭相连.青龙潭河水奔腾直下,狐仙洞、莲花
台泉水从天然石灰岩溶洞喷涌流出形成喷泉.八泉
峡景区之“泉”别具一格,两岸山壁鬼斧神劈,谷内
有8股较大的泉水,常年流水不息,瀑布甚多,层叠
交错,龙洞、朱砂洞、黑龙洞3个天然石灰岩溶洞,
窟顶泉水淅沥,水流飞泄谷底,水石相击,浪花飞
溅,地上石笋林立.“天桥”是迄今华北最大的天然
石拱桥,高200m,跨度50m,宽约5m,厚度8m
以上,呈天然石拱桥状,桥身为石灰岩石质,飞跨于
南北2座危崖之间,远远望去颇似一座巨大的山门
洞开.
旅游资源类型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景区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既有峡谷、陡崖、奇石等美不胜收的自然风景,又有
历史、神话、民俗等丰富优美的人文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
1.1
峡谷陡崖,奇岩异石
1.1.1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在亿万年前的地质动力作
用下,地壳断块构造隆起和差异剥蚀,形成了有单
面山形态的陡崖绝壁,后经千百万年的流水侵蚀切
割,形成众多峡谷,相对高差一般为200~300m,
最高可到800m,最窄处仅十几米,景区内断壁如
削,山高谷深,纵横交错,形成峡中有峡、峡中藏峡
的峡谷奇观,由王莽峡、龙泉峡、五指峡三大主峡
串连红豆峡、八泉峡、青龙峡等9条支峡,成为太行
茫茫林海、特生物
1.1.3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森林公园有森林资源5.33
多万hm2,林草覆盖率达74.9%.大峡谷林区自然
环境复杂多样,以油松、辽东栎为主要树种,还有灌
①    收稿日期:2012-09-29
作者简介:上官慧军(1972-),女,山西阳城人,长治学院师范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122
木、木本花卉、菌种植物、中草药材等珍稀植物多种.这里既有享誉全国的紫团参、红豆杉等珍稀植物300多种,又有金钱豹、黑鹳等国家保护动物130多种.紫团山出产的优良紫团参及枝繁叶茂的各鲜果,为大峡谷旅游增添了新的内容.由五棵油松组成的盘龙松,形似游龙,冠如巨伞.红豆峡是一处天然植物园区,因峡内生长着成片珍稀树种红豆杉而得名,峡谷现有330余种植物,其中稀有植物、观赏品位较高的植物颇多,尤其是亚热带树种红豆杉,与山萸、枫杨、辽东栎混交共生,使大峡谷更显得神秘.介绍地球的地质地貌、生命起源、生物演化等科学知识.
地方商品、民间习俗
1.2.3
千百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的太行人,孕育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壶关鼓书是上党地区民间说唱的一种形式,唱腔优美动听,表演朴素自然.壶关民间艺术有龙灯、竹马、狮子舞、高跷、跑旱船等.店上黄蒸、黄山火烧等传统风味小吃美名远扬.壶关农副产品丰富,有核桃、小米、杮子、山楂、苹果、蘑菇、黄花菜、地皮菜等,核桃大部分为“绵核桃”,味美且营养价值高;太行山大峡谷柿子,是本地特特产之一,真正的绿、纯天然果实,柿饼、柿疙瘩是当地柿子类的特产,是冬天的美味食品,柿饼粥、冰糖蒸柿饼等在当地很流行,去太行山大峡谷的游客可以好好品尝.
1.2人文旅游资源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山水风光令人陶醉,人文景观也光彩照人.
遗址遗迹、故事传说
1.2.1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魏武帝曹操、唐玄宗李隆基、宋太宗赵光义、诗人元好问、军事家于谦、地理学家徐霞客等帝王名人的足迹,留下了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北上行》、白居易的《初入太行路》等名作.大峡谷景区有不可移动的古迹文物537处,见于史书县志的故事传说100多个,历代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和英雄人物多不胜数,一石一峰一洞都有动人的传说,孔子回车、二仙真人的故事源远流长.羊肠坂古栈道,以奇险闻名,曹操北上太行留下的千古悲吟《苦寒行》史迹犹存,曹公垒就是曹操北上太行古战场的营寨遗址.真泽宫是保存完好的典型道教建筑,始建于唐代,有十分珍贵的历史和艺术欣赏价值.太行山大峡谷军事位置重要,抗战期间,这里曾是抗日根据地,发生过树掌阻击战、常行窑洞保卫战、东长井伏击战等众多战役,还有朱德大井划界遗址、八路军兵工厂址及抗大一分校遗址等,这些革命文物及遗址是大峡谷开展红旅游的珍贵资源.
大峡谷旅游资源特征分析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地质地貌景观类型多样、保存完好,人文资源内容深厚,是一处品位很高的旅游场所.
独特地质地貌,具有科研科普价值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巨大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地质地貌,以其典型性、稀有性、系统性、完整性、优美性而成功入选全国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是一处理想的地质科普场所.地壳运动和侵蚀作用沉积了许多地质遗迹,这里的岩溶地貌有:溶沟、石芽、峰林、孤峰、溶洞、天生桥、石笋、石柱等.构造地貌有:断层崖、单面山、褶皱山、断块山、断层谷和断陷盆地等.这一地区也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化石资源,红豆峡裸露在河床崖壁的片麻岩、三叶虫、甲胄鱼等130余块古海域生物化石,成为地质生物科学研究的集中区域.峡谷里众多的岩壁是地质断层,桥上乡大河村的大河组地层出露比较完整,厚度大,成为太行山大峡谷地层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大峡谷断层的考察,可以了解地壳运动、古代地质时期气候变迁.2.1
水利工程、地质博物馆
1.2.2
壶关八泉峡供水工程建于八道水河干流上,八
道水河为郊沟河的一大支流,八泉峡供水工程是一座以城镇供水和发电为主,兼顾旅游、水产养殖、防洪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这项工程可为八泉峡景区增,丰富太行山大峡谷旅游景观.太行山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坐落在青龙峡景区,建筑面积2500m2,设综合厅、多媒体厅、地球厅、古海洋厅、峡谷厅和壶关厅6个展厅,通过馆藏标本、模型、展板图表展示地球的奥秘、地壳物质成分、景区内特地质作用现象、矿产资源以及生物的演化,并通过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向人们展示和
优美景观组合,体现美学欣赏价值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景区雄奇的山体景观、内涵丰富的地质遗迹景观、北方独有的岩溶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的生物景观、绚丽多姿的水体景观,浓郁民风民俗、迷人的神话传说,共同构成大峡谷的整体景观资源系统.山景、水景、洞景相互融合,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风景优美,文化深厚.红豆峡陡峭的崖壁,象形的山石、潺潺的流水、壮丽的瀑布、珍稀的物种、古海域化石,奇特的石林,加之古寺遗址及壁画、石刻遗产,步移景换,集北方粗犷2.2
与南国柔美于一体.王莽峡的自然景观在我国北方 堪称绝景,素有“30 里画廊”之称,以“美”而闻 名, 宛若游龙的谷底流水,斧劈刀削的座座山峰,千奇 百怪的谷内山石,盘龙古松、阁老陵,阁老像等,人
文景观古今结合,与自然景观自然天成,远眺近观,
别有洞天.
峡谷是晋、豫、冀三省的连接点之一,壶关太行山大
峡谷西接河南林州太行大峡谷风景区,南连陵川太 行绝顶风景区.河南安阳林虑山风景区开发较早, 且林虑山风景区已注册“太行大峡谷”商标.壶关太 行山大峡谷应利用与林虑山的区位关系及市场影 响力,加强省际合作力度,成立综合旅游管理区,实 行统一规划、管理、开发、经营模式,整合太行山峡 谷旅游资源,避免相互模仿,促进联动开发,整合形 成拳头产品.壶关太行山大峡谷还可与周边长治老 顶山国家森林公园、长治县天下都城隍庙、长子法 兴寺和崇庆寺、高平炎帝陵和姬氏民居、平顺佛头 寺等文化景点组成新的精品线路,形成良好的区域 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推动太行山大峡 谷整体旅游产业发展.
大峡谷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生态环境比较敏感脆弱,不 当开发极易造成植被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对大峡 谷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开发不足、产品相似、 宣传促销不够等问题,太行山大峡谷景区应合理分 区,科学开发旅游资源. 3 做好规划和
管理,营造 良好的旅游环境 1999 年,
壶 关县政府开始对壶关 太 行 山 大 峡 谷进行旅游开发,但直到2004 年才有了第一部旅 游开发总体规划,在此之前各景区缺乏功能协调.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开发应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将壶 关太行山大峡谷作为一个整体开发,围绕地域特 旅游资源,变粗放开发为节约精品开发,景区矿产 资源丰富,严禁砍伐树木、私挖滥采,建设林业
生态 工程、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搞好大峡谷旅游资源 的普查工作,建 立 资 源 与 生 态 环 境 的 动 态 监 测 系 统,将旅游开发强度控制在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基 础设施的建设和布局要注重与自然的整体协调,保 护各类地貌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每年 5 月 ~10 月 是大峡谷主要旅游接待期,应按旅游环境容量严控 游客规模;景区倡导步行或环保交通工具,控制燃 油机动车辆运行,保持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 生态平衡. 3.1 加强旅游形象策划与传播,
开拓新 客源 市场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是山西众多景观中一大亮 点,通过举办太行山大峡谷画展、红豆峡“七夕”情 人节、太行山大峡谷摄影展和国际攀岩邀请赛等各 类宣传推介 活 动,提 高 壶 关 太 行 山 大 峡 谷 的 知 名 度.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进一步加强与新闻、体育、
文化、影视界的合作,在多领域营造浓厚的宣传氛
围,积极参加各种旅交会、推介会,利用报刊杂志、 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播放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形 象推介片,定期发布旅游信息,全方位、立体化的宣 传.就旅游市场来看,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在山西有
着较为稳定的客源,省外有北京、天津、河南、河北
等周边省份客源,远程客源市场可达广东、上海等 省市,旅游市场前景广阔.可采取多种形式,突出地 方特,对近程、远程市场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扩大
客源市场.
3.4 开发特旅游产品,
提升景区竞争力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周边有河南林州、焦作等成 熟旅游风景区,太行山大峡谷与云台山、林虑山在 地貌上同属太行山南段,资源具有同质性,而且焦 作云台山、林州“太行大峡谷”的知名度相对较高.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的开发应依托优势资源,进行深 层次开发,如通过文化挖掘,把大峡谷自然风景与 太行红旅游联系起来开发;青龙峡景区可利用险 峻自然环境、淅河水资源推出崖壁攀岩、大河漂流 等探险猎奇 游;红 豆 峡 可 围 绕 红 豆 杉 这 种 珍 稀 物 种,推出红豆杉盆景系列旅游产品;太行山大峡谷 还可利用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气象生物特点,组建 专业研究基地,开展科考科普旅游,增加旅游
的知 识性,进而有效地保护太行山大峡谷的生态环境.
3.2 改善基础设施,
完善服务体 系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在旅游交通方面,有荫林路、 福川路、壶平路、紫盘旅游公路横穿其中,丁盘旅游 公路缓解了旅游高峰期交通堵塞;八泉峡景区建设 旅游步道、观光电梯;红豆峡景区铺设主峡水泥路、 石板道.在接待服务方面,建起大型停车场,旅游接 待中心,新建一批旅游饭店宾馆.基 础 设 施 较 为 完 善,但相对于快速增长的游客体来说,旅游设施仍 需改善.荫林公路是贯穿整个大峡谷主谷的旅游公 路,也是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道路较窄,弯道较多, 大型运煤车对旅游区环境和交通影响较大.可开发 新的循环公路,将运煤路线和旅游交通区分开,将荫 林大道改造成一条旅游专用通道,改善健全荫林公 路桥上乡配套设施.改善对外铁路和航空交通,完善 省内外自驾游览路线,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
3.5 整合旅游资源 ,
中国最美十大峡谷加强区域旅游联合 太行山是中国东部的一条重要山脉,太行山大 3.3
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利用资源优势,对大峡谷
实施生态旅 游 开 发,强 调 生 态 保 护 和 资 源 开 发 并 重,倡导以获取知识为基础,欣赏和研究为目
的,广 泛开展地质科普教育、峡谷探险、徒步野营、森林探 密、登山攀岩、漂流等多种生态旅游活动项目,实现 地区经济良性增长,实现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 保护双赢.
参考文献:
加强专业人力资源 培养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有丰富的岩溶、构造地貌景 观,优美的人文资源,这就需要具备地理知识、熟悉 大峡谷旅游资源和典故、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专业 导游人才,与省内外高校及旅游研究院联合,选拔 优秀人才配置到旅游队伍,建立在岗培训机制,加 强对景区内宾馆、旅行社服务人员的培训,完善人 才培训机制.对于攀崖、漂流等探险旅游项目,需要 配备专门的设备、掌握旅游服务、漂流基本知识和 技能的导游和护漂员,为旅游者提供更加优质、安
全的服务.加强人才培养,在知识和技能上适应高
质量旅游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壶关太行山大峡谷 的服务水平.
3.6 [1]吴郭泉,王 艳,等.旅游资源经济学[M].
北 京:中 国 林业出版社,2007:15 -24.
[2
]郭瑞娟,南江辉.关于开发太行山大峡谷生态旅游的思 考[J].太原科技,2008(11):67 -68. [3]孙 文 昌.现 代 旅 游 开 发 学 [M].山 东:青 岛 出 版 社, 1999:18 -32. [4]李 天 元.旅 游 学 概 论 [M].
天 津:南开大学出版 社, 2005:78 -79.
[5]安瑞生.山西导游词精粹[M].
北京:中国旅游出 版 社, 2005:188 -200 .
结语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旅游资源丰富,深邃的峡谷 景观、珍稀的动植物资源,沧桑多变的地质地貌、源 远丰厚的文化底蕴,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并重,融 南北风光于一身,大峡谷内的地质地貌遗迹,是漫 长地质历史演化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 与区域内的生物、气候、水文等都是大峡谷生态环
4 [责任编辑:孟立霞]
TheDevelop
mentofTouristResourcesin HuguanTaihangGrandCany
on
SHANGGUAN Hui-jun
(NormalSchoolofChangzhiCollege,Chang
zhi,Shanxi,046000,China)
Abstract:TheHuguanTaihangGrandCanyonisfamousbothforitscombinationofnaturale- c
ologyandhumanityhistoryandfortheabundanttouristrecourses.By waysofintegerpro- gramming,touristimageestablishing,protectivedevelopmentandreceptioncapacityimprove- ment,ecologicaltourismshouldbedevelopedonthebasisofitsnaturalecologyandregional cultures.Withallthe measures,th
etourism of Huguan Taihang Grand Cany
on willhavea sustaineddevelopment,andawin -winsituationofthedevelopmentofbotheconomyandeco- logicalenvironmentcouldberealized. Keywords:Huguan;TaihangGrandCanyon;ecologicaltourism;sustaineddevelop
ment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