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灾害防护措施
⾯对⾃然灾害,我们应做到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今天店铺为⼤家整理了各种⾃然灾害防护措施,希望⼤家认真学习,避免⾃⼰受到伤害!
各种⾃然灾害防护措施
⼀、什么是洪灾
洪灾是指⼀个流域内因集中⼤暴⾬或长时间降⾬,汇⼊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洪能⼒⽽漫溢两岸或造成堤坝决⼝导致泛滥的灾害。
浙江省洪灾多发于6⽉⾄9⽉。6⽉中旬⾄7⽉中旬的梅⾬季节,7⽉中旬⾄9⽉的台风季节,都易暴发洪灾,致使农⽥受淹,村庄被冲,房屋倒塌,财产受损,甚⾄造成⼈员伤亡。
⼆、洪⽔暴发时如何防备与⾃救
(⼀)洪⽔来临前的准备
洪⽔到来之前,要尽量做好相应的准备。
1.根据当地电视、⼴播等媒体提供的洪⽔信息,结合⾃⼰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未⾛⽔先到”的被动局⾯。
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的地,避免因为惊慌⽽⾛错路。
3.⾃保措施:
●备⾜速⾷⾷品或蒸煮够⾷⽤⼏天的⾷品,准备⾜够的饮⽤⽔和⽇⽤品。
●扎制⽊排、⽵排,搜集⽊盆、⽊材、⼤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成救⽣装置以备急需。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捆扎后埋⼊地下或放到⾼处,票款、⾸饰等⼩件贵重物品可缝在⾐服内随⾝携带。
●保存好尚能使⽤的通讯设备。
(⼆)洪⽔到来时的⾃救
1.洪⽔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员,要就近迅速向⼭坡、⾼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即爬上屋顶、楼房⾼层、⼤树、⾼墙等⾼的地⽅暂避。
2.如洪⽔继续上涨,暂避的地⽅已难⾃保,则要充分利⽤准备好的>救⽣器材逃⽣,或者迅速⼀些门板、桌椅、⽊床、⼤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
3.如果已被洪⽔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的⽅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洪⽔中,⼀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机会逃⽣。
5.发现⾼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定要迅速远避,防⽌直接触电或因地⾯“跨步电压”触电。
6.洪⽔过后,要做好各项卫⽣防疫⼯作,预防疫病的流⾏。
三、什么是⼭洪
⼭洪最常见的是由暴⾬引起,通常指在⼭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及伴随发⽣的滑坡、崩塌、泥⽯流。拦洪设施的溃决也可引发⼭洪。⼭洪灾害是指⼭洪暴发⽽给⼈们带来的危害,包括⼈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洪灾害分为泥⽯流灾害、滑坡灾害和溪河洪⽔灾害。
(⼀)遇到⼭洪时如何迅速脱险
居住在⼭洪易发区或冲沟、峡⾕、溪岸的居民,每遇连降⼤暴⾬时,必须保持⾼度警惕,特别是晚上,如有异常,应⽴即组织⼈员迅速脱离现场,就近选择安全地⽅落脚,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做好下⼀步救援⼯作。切不可⼼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耽误避灾时机,造成不应有的⼈员伤亡。
(⼆)遭遇突发⼭洪怎么办
1.⼀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边环境,尽快向⼭上或较⾼地⽅转移;如⼀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个相对安全的地⽅避洪。
2.⼭洪暴发时,不要沿着⾏洪道⽅向跑,⽽要向两侧快速躲避。
3.⼭洪暴发时,千万不要轻易涉⽔过河。
4.被⼭洪困在⼭中,应及时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援。
四、什么是地质灾害
由⾃然因素或⼈为活动引发的危害⼈民⽣命和财产安全的⼭体滑坡、崩塌、泥⽯流、地⾯塌陷、地裂
缝、地⾯沉降等与地质作⽤有关的灾害称为地质灾害。危害最⼤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泥⽯流、滑坡、崩塌等。
(⼀)什么是泥⽯流
泥⽯流是⼭区沟⾕或斜坡上由暴⾬、冰雪消融等引发的含有⼤量泥沙、⽯块、巨⽯的特殊洪流。泥⽯流常与⼭洪相伴,其来势凶猛,在很短时间⾥,⼤量泥⽯横冲直撞,冲出沟外,并在沟⼝堆积起来。
泥⽯流的破坏性很强,冲毁道路,堵塞河道,甚⾄淤埋村庄、城镇,给⽣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极⼤危害。1970年南美秘鲁的安第斯⼭发⽣冰川泥⽯流,将3000多万⽴⽅⽶的冰雪泥⽯冲⼊容加依城,顷刻间全城被彻底摧毁,3万居民全部遇难。
在泥⽯流多发地区建新房,切记⼀定要选择安全地带。当地居民要随时注意灾害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避免到时措⼿不及。
(⼆)遇到泥⽯流如何避险
1.在沟⾕内逗留或活动时,⼀旦遭遇⼤⾬、暴⾬,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地,不要在低洼的⾕底或陡峻的⼭坡下躲避、停留。
2.留⼼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崩落、洪⽔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泥⽯流的征兆。
3.发现泥⽯流袭来时,要马上向沟岸两侧⾼处跑,千万不要顺沟⽅向往上游或下游跑。
4.暴⾬停⽌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段时间。
注意: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和⼤量堆积物的⼭坡下或⼭⾕、沟底。
五、什么是台风
我们平时常说的台风,是⼀种热带⽓旋。所谓热带⽓旋,是指发⽣在热带或副热带洋⾯上急速旋转的低压涡旋,常伴有狂风、暴⾬和风暴潮。
(⼀)热带⽓旋风⼒等级
热带⽓旋风⼒等级划分的原则是以底层中⼼附近最⼤平均风速为标准,划分为热带低压(中⼼最⼤风⼒6-7级)、热带风暴(中⼼最⼤风⼒8-9级)、强热带风暴(中⼼最⼤风⼒10-11级)、台风(中⼼最⼤风⼒12-13级)、强台风(中⼼最⼤风⼒14-15级)、超强台风(中⼼最⼤风⼒16级及以上)6个等级。
(⼆)遇台风时如何避险
(1)强风有可能吹倒建筑物、⾼空设施,造成⼈员伤亡。居住在各类危旧住房、⼚房、⼯棚的众,在台风来临前,要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不要在临时建筑(如围墙等)、⼴告牌、铁塔等附近避风避⾬。车辆尽量避免在强风影响区域⾏驶;
(2)强风会吹落⾼空物品,要及时搬移屋顶、窗⼝、阳台处的花盆、悬吊物等;在台风来临前,最好不要出门,以防被砸、被压、触电等不测;检查门窗、室外空调、保笼、太阳能热⽔器的安全,并及时进⾏加固;
(3)准备⼿电、⾷物及时饮⽤⽔,检查电路,注意炉⽕、煤⽓,防范⽕灾;
(4)在做好以上防风⼯作的同时,要做好防暴⾬⼯作。
(三)城市居民防范措施
1.⽓象台根据台风可能产⽣的影响,在预报时采⽤“消息”、“警报”和“紧急警报”三种形式向社会发布;同时,按台风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从轻到重向社会发布蓝、黄、橙、红四⾊台风预警信号。公众应密切关注媒体有关台风的报道,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台风来临前,应准备好⼿电筒、收⾳机、⾷物、饮⽤⽔及常⽤药品等,以备急需。
3.关好门窗,检查门窗是否坚固;取下悬挂的东西;检查电路、炉⽕、煤⽓等设施是否安全。
4.将养在室外的动植物及其他物品移⾄室内,特别是要将楼顶的杂物搬进来;室外易被吹动的东西要加固。
5.不要去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更不要在台风影响期间到海滩游泳或驾船出海。
6.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住所。
7.及时清理排⽔管道,保持排⽔畅通。
8.有关部门要做好户外⼴告牌的加固;建筑⼯地要做好临时⽤房的加固,并整理、堆放好建筑器材和⼯具;园林部门要加固城区的⾏道树。
9.遇到危险时,请拨打当地政府的防灾电话求救。
(四)离岸船舶防范措施
1.要及时回港、固锚,船上的⼈员必须上岸避风。
2.船舶在航⾏中遭遇台风袭击,应主动采取应急措施,及时与岸上有关部门联系,弄清船只与台风的相
对位置。
六、什么是暴⾬
暴⾬是指⼀定时间内强度很⼤的⾬。如果3时降⾬在16毫⽶以上,或者12⼩时降⾬在30毫⽶以上,或者24⼩时降⾬在50毫⽶以上,都称暴⾬。
(⼀)暴⾬的危害
暴⾬,特别是⼤范围持续性的暴⾬和集中的特⼤暴⾬、往往会引起严重的洪涝灾害,使⼈民的⽣命财产遭受巨⼤损失。
(⼆)暴⾬时的防护措施
1. 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包围”措施,如砌围墙、⼤门⼝放置挡⽔板、配置⼩型抽⽔泵等。
2. 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下⽔道,以防堵塞,造成暴⾬时积⽔成灾。
3. 底层居民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以上的安全地⽅。⼀旦室外积⽔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触电伤⼈。
4. 在积⽔中⾏⾛要注意观察。防⽌跌⼊窨井或坑、洞中。
5. 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通道,不准随意倾倒垃圾及废弃物,以防淤塞。
七、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黄⾊、橙⾊、红⾊表⽰。
(⼀)台风蓝⾊预警信号
含义:24⼩时内可能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低压影响, 平均风⼒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①做好防风准备,有关部门启动防御⼯作预案;②注意媒体关于热带低压最新消息和防风通知的报道;③把门窗、围板、棚架、户外⼴告牌、临时搭建物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 妥善安置易受热带低压影响的室外物品。
(⼆)台风黄⾊预警信号
含义:24⼩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或强热带风暴、台风影响,平均风⼒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风暴影响, 平均风⼒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①进⼊防风状态,有关部门启动防御⼯作预案;②关紧门窗,处于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居民,以及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空、滩涂、⽔上等户外作业⼈员应停⽌作业,危险地带⼯作⼈员应及时撤离。
(三)台风橙⾊预警信号
含义:24⼩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或强热带风暴、台风影响,平均风⼒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风暴影响, 平均风⼒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①进⼊防风状态,有关部门启动防御⼯作预案;②关紧门窗,处于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居民,以及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空、滩涂、⽔上等户外作业⼈员应停⽌作业,危险地带⼯作⼈员应及时撤离,露天集体活动应及时停⽌,并做好⼈员疏散⼯作;③切断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④其他同台风蓝
⾊预警信号。
(四)台风红⾊预警信号
含义:6⼩时内可能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①进⼊特别紧急防风状态,有关部门启动防御⼯作预案,相关应急处置与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案;②关紧门窗,处于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居民,以及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空、滩涂、⽔上等户外作业⼈员应停⽌作业,危险地带⼯作⼈员应及时撤离,露天集体活动应及时停⽌,并做好⼈员疏散⼯作;③其他同台风橙⾊预警信号。
⼋、暴⾬预警信号
暴⾬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橙⾊、红⾊表⽰。
(⼀)暴⾬黄⾊预警信号
含义:6⼩时降⾬量将达50毫⽶以上;或者已达50毫⽶以上且降⾬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①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作预案;②市民应及时收盖露天晾晒物品;③低洼、易受淹地区要做好排⽔防涝⼯作;④驾驶⼈员应注意道路积⽔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暴⾬橙⾊预警信号
含义:3⼩时降⾬量将达50毫⽶以上,或者已达50毫⽶以上且降⾬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①暂停在空旷地⽅的户外作业,尽可能停留在室内或者安全场所避⾬;②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落实应对措施;③交通管理部门应对积⽔地区实⾏交通引导或管制;④转移危险地带以及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⑤其它同暴⾬黄⾊预警信号。
(三)暴⾬红⾊预警信号
含义:3⼩时降⾬量将达100毫⽶以上,或者已达100毫⽶以上且降⾬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①⼈员应留在安全处所,户外⼈员应⽴即到安全的地⽅暂避;②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案;③已有上学学⽣和上班⼈员的学校、幼⼉园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应采取专门的保护措施,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停课、停业,⽴即转移到安全的地⽅暂避;④其它同暴⾬橙⾊预警信号。
九、什么是降⽔量
“降⽔量”这个⽓象术语,在⽇常的电视天⽓预报节⽬中,或电台⼴播的⽓象节⽬中每天都可以听到。那么降⽔量的含义是什么呢?
从空中降下的⾬、雪、冰雹等,⽓象部门统称为“降⽔现象”。⼀定时间内,降落到⽔平⾯上,假定⽆渗
漏,不流失,也不蒸发,累积起来的⽔的深度,称为降⽔量(以毫⽶为计算单位)。
按⽓象观测规范定,⽓象站在有降⽔的情况下,每个六⼩时观测⼀次。6⼩时中降下来的⾬雪统统融化为⽔,称为6⼩时降⽔量;24⼩时降下来的⾬雪统统融化为⽔,称为24⼩时降⽔量;⼀个旬降下来的⾬雪统统融化为⽔,称为旬降⽔量……⼀年中,降下来的⾬雪统统融化为⽔,称为“年降⽔量”。
⼗、什么是梅⾬
居住在长江中下游的⼈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晴⾬多变的春天⼀过,初夏随着⽽来,但不久,天空⼜会云层密布,阴⾬连绵,有时还会夹带着⼀阵阵暴⾬。这就是⼈们常说的“梅⾬”来临了。
梅⾬是指每年6⽉中旬到7⽉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 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段连阴⾬天⽓。
梅⾬,在古代常称为黄梅⾬。现在⽓象上的梅⾬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段阴⾬天⽓;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众习惯上取“芒种”节⽓为梅节令,此时正值梅熟时节,因此也叫“黄梅”;此外,由于这⼀时段的空⽓湿度很⼤,百物极易获潮霉烂,故⼈们给梅⾬起了⼀个别名,叫做“霉⾬”。
“梅⾬”或“霉⾬”的称谓由来已久,它开始在我国流传,⾄少可追溯到⼀千多年前。
⼗⼀、强对流天⽓
以强对流运动为动⼒,形成的巨⼤积⾬云所产⽣的天⽓,称为强对流天⽓。
(⼀)强对流天⽓的成因
空⽓质点的⽔平运动,称为风。空⽓质点垂直向上运动称为上升,向下称为下沉。当⼀团空⽓温度⽐周围空⽓温度⾼时,这团空⽓因密度较周围空⽓⼩,就要上升,周围的空⽓就要下沉,这称之为空⽓的对流运动。
当触发因热⼒原因处于不稳定状况的空⽓时,空⽓将产⽣较强的上升运动。低层潮湿空⽓在上升过程中必然导致⽔汽凝结,⼤量⽔汽凝结释放的潜热加热空⽓,使其⽓温升⾼,进⼀步加强了对流运动。当对流运动中空⽓质点的垂直速度接近50厘⽶/秒(强的超过1⽶/秒)时,称之为强对流运动。
强对流天⽓包括雷电(与地表物体和⼈发⽣的放电现象称雷击)、雷暴⼤风、强雷⾬(局地短时降⽔或持续性暴⾬的⼀部分)、冰雹和龙卷风等。通常情况下,将电闪雷鸣时出现的⼤风和降⾬称之为雷⾬⼤风。
(⼆)强对流天⽓的危害
强对流天⽓除雷⾬可以增加⼟壤墒情、增加池塘⽔库蓄⽔和炎热时、缓和⾼温天⽓程度外,基本上是灾害性天⽓。雷击造成⼈员伤亡,损坏建筑物和输电、通讯设施以及影响航空运输;雷暴⼤风吹毁建筑物、树⽊,影响⽔运安全;冰雹最主要的是砸坏农作物和房屋、设施,短时低温也影响农作物的正常⽣
长和发育;龙卷风具有很强的推毁⼒;强雷⾬有时还是局地⼭洪、⼭地灾害和⼤范围持续性暴⾬的元凶,都影响着⼈们⽣命财产的安全。
⼗⼆、雷电中如何保护⾃⼰
(⼀)雷电是怎么回事
雷电是⼤⽓中的⼀种放电现象。雷⾬云在形成过程中,⼀部分积聚起正电荷,另⼀部分积聚起负电荷,当这些电荷积聚到⼀定程度时,就产⽣放电现象。放电有的发⽣在云层与云层之间,有的则发⽣在云层与⼤地之间,这两种放电现象俗称打雷。打雷造成危害⼜叫雷击。雷击分为直接雷击与间接雷击。它会破坏建筑物、电⽓设备,伤害⼈、畜。打雷放电时间极短,但电流异常强⼤。放电时产⽣的强光,就是闪电。闪电时释放出的⼤量热能,能使局部空⽓温度瞬间升⾼1万-2万摄⽒度。如此巨⼤的能量,具有极⼤的破坏⼒,可造成电线杆、房屋等被劈裂倒塌以及⼈、畜伤亡,还会引起⽕灾及易爆物品的爆炸。
雷电全年都会发⽣,⽽强雷电多发⽣于春夏之交和夏季。
浙江省在进⼊梅⾬季节后,由于强对流性天⽓活动频繁,出现雷电的频率很⾼。
(⼆)怎样预防雷击
台风预警信号分为几种?
1.⼈在室内怎么避雷
●雷⾬天⽓时,要注意关好门窗,以防侧击雷和球状雷侵⼊。
●雷⾬天⽓时,最好把家⽤电器的电源切断,并拔掉电源插头;不要使⽤带有外接天线的收⾳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固定电话。
●雷⾬天⽓时,不要接触天线、煤⽓管道、铁丝⽹、⾦属窗、建筑物外墙等;远离带电设备;不要⾚脚站在泥地或⽔泥地上。
●不要在雷电交加时⽤喷头洗澡。
2.⼈在户外怎么避雷
⼈在户外碰到雷电天⽓,为防⽌被雷击,应遵守以下原则:
●⽴即寻避雷场所,可选择装有避雷针、钢架或钢筋混凝⼟的建筑物等处所,但是注意不要靠近防雷装置的任何部分。
若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可以蹲下,两脚并拢,双⼿抱膝,尽量降低⾝体重⼼,减少⼈体与地⾯的接触⾯积。如能⽴即披上不透⽔的⾬⾐,防雷效果更好。
●不要待在露天游泳池、开阔的⽔域或⼩船上; 不要停留在树林的边缘;不要待在电线杆、旗杆、⼲草堆、帐篷等没有防雷装置的物体附近;不要停留在铁轨、⽔管、煤⽓管、电⼒设备、拖拉机、摩托车等外露⾦属物体旁边;不要停留在⼭顶、楼顶等⾼处; 不要靠近孤⽴的⼤树或烟囱(⼭顶孤⽴的⼤树边尤其危险);不要躲进空旷地带孤零零的棚屋、岗亭⾥。
●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举⽻⽑球拍、⾼尔夫球杆、锄头等;应⽴即停⽌打⾼尔夫球、踢⾜球、攀登、钓鱼、游泳等户外活动。
●要避免开摩托车、骑⾃⾏车,更不能开摩托车、骑⾃⾏车在雷⾬中狂奔;⼈在汽车⾥要关好车门车窗。
●多⼈⼀起在野外时,应相互拉开⼏⽶距离,不要挤在⼀起。
●⾼压电线遭雷击落地时,近旁的⼈要保持⾼度警觉,当⼼地⾯“跨步电压”的电击。逃离时的正确⽅法是:双脚并拢,跳着离开危险地带。
●⾝处空旷地带宜关闭⼿机。
3.如何抢救被雷击伤的⼈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