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浙江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摘 要
出口一直是拉动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出口产品中,浙江实现了从服装,纺织产品为主到以机电产品为主的跨越性转变,机电产品出口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已成为浙江省对外贸易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但与广东,江苏等省份比较,浙江省的机电产品出口仍偏少,高新技术产品比例偏低,国际竞争力显弱等现状。因此,本文将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汇率,固定资产投资和当年本专科学生毕业人数与浙江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并提出增强浙江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协整检验
Abstract
Export is main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export products, Zhejiang has achieved leapfrog transformation from depending on textile products to depending o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With rapid export expansio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have been the important factor of external trade and econ
omic stabil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But compared to Guangdong and Jiangsu province, export of Zhejia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till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er export capacity, fewer export ration of high-tech product, lowe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o, this paper will analysis factors of FDI, RMB exchange rate, fixed assets investments and graduate number through cointegration test  and error correction test, offering advice to improv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Zhejia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朗读
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KEY WORD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Cointegration test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现已成为机电产品的出口大国之一。而浙江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较高和发展开放
型经济较早的东部沿海省市之一,机电产品出口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增长。近年来,伴随着技术水平提高,出口导向的增强,机电产品己取代服装,纺织品等传统出口产品的主导地位,成为浙江省第一大类出口产品。统计,2010年浙江省机电产品累计进出口958.2亿美元,同比增长41.5%。其中,出口795.0亿美元,增长42.4%;进口163.2亿美元,增长37.2%。机电产品出口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6.7个百分点,占比44.0%。同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47.4亿美元,增长49.2%,增幅高于全省外贸出口增幅13.5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对浙江省外贸出口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浙江省出口商品结构调整,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力量。
尽管2010年浙江机电产品出口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受从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复苏进程不平衡为全球经济复苏增添了几分不确定因素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和由此带来的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人民币持续升值压力持续增加,这些都将使浙江省机电产品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更加复杂,可能会遭遇更多的贸易摩擦。而且,与广东,江苏等省份比较,浙江省的机电产品出口偏少,高新技术产品比例偏低,国际竞争力显弱。再者,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要推进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核心的经济转型,实现出口方式的根本转变。在此大背景下,分析浙江省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从中提出对策和
建议就显得相当必要。
 
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1.国际贸易观
斯密和李嘉图的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别或技术差别是各国生产同一产品时存在价格差别的基本原因,这种价格差及其生产者对较高价格的追求是国际贸易的原因或动力。瑞典经济学家伊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当国际贸易使参加贸易的国家在商品的市场价格、生产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生产要素价格均等,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等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决定于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
Freeman C.认为,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受宏观、微观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微观方面包括:产品的价格、质量、技术等,宏观方面包括:资源禀赋、国际市场环境、外商直接投资、外贸体制及外贸政策等。
Stephen B, De Loach, Jayoti Das国际贸易专业排名(2008)用模型来比较了PPMS标准对一国出口的影响,当一国的标准和高品质货物生产互补性很大时,那么外界强加的生产标准将会增加一国产品的竞争力,而当两者互补性较小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会减弱。而这刚好与WTO所遵循的原理相反。
2.产业竞争优势理论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对竞争优势进行了系统详细的研究。他在著作中提出了产()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及决定因素,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及其对产()业竞争力的支持作用,并构建了著名的菱形模型(又称“钻石模型”),为企业竞争力分析提供了实践方法。他认为国家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优势产业的建立有赖于生产率的提高,提高生产率的源泉在于企业是否有创新机制。
钻石模型提出来后,学者们对其进行完善。曼等(1991,1993)在研究加拿大国家竞争优势时提出了北美钻石模型。认为加拿大竞争优势部分来源于国内经济环境,部分来源于美国钻石体系。
此外,Crossman和Helpman (2002)在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的内部化和外包的决策行为时发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正成为影响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WEF《全球国际竞争力报告》评价体系以未来510年的中长期人均GDP的增长为基础,是一个以多因素来决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而IMO《世界国际竞争力年鉴》评价体系从国际竞争力概念出发,强调国家整体现状、实力和发展潜力,兼顾国内经济与全球经济、国际竞争资产条件和竞争过程、引进吸收与输出扩张、个人风险与社会凝聚力的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平衡关系,是一个系统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