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战争
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
课两次战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我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有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是,通过战争使英国A.对华贸易合法化B.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
C.打开与中国进行商品贸易的大门D.获得了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2.林则徐在给英国女王的信中写道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观历次进贡表文云:‘凡本国人到中国贸易,均蒙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等语,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称者,赖有此也。”这反映了林则徐
A.主张与英国通商贸易
B.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C.熟悉英国的政治制度
D.具有“天朝上国”思想
3.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五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
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
4.有学者指出,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南京条约》对中国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
A.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B.导致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C.引发了中国内部的革命运动
D.刺激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意识
5.美国驻华公使瑞德·威廉在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说:“从外交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中国同意打开门户……绝对和彻底地打开了她辽阔版图的每一个角落。她同意我们的汽船可以在她中部的大河沿河而上。她还同意,如果我们愿意,可以在北京开设使馆。”这封信最早当写于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以后
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
6.(题文)有人说,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其历史依据是
A.英国军舰到达天津白河口
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C.开放通商口岸增多
D.关税主权受到破坏
7.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这里所说的“实倡先声”是指
A.组织编著《四洲志》,引导国人关注了解世界
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起洋务运动
C.编制《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学习
罗志祥演唱会
D.提出了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8.著名学者李时岳认为,他们“认识了在当时世界潮流下改革的主要方向:向西方学习”,但其“人单力薄在权贵的压抑下不能有所作为,主张只不过成为一种珍贵的思想资料在历史文库里闪闪发光”。材料中的“他们”
A.注重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B.主张创办民企挽回权利广东高考成绩查询时间
C.意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
D.强调兴民权以启迪民智母亲节的由来简介
9.徐继畬曾说:“逆夷以商贩为生,以利为命,并无攻城掠地割据疆土之意,所欲得者,中国著名之马(码)头,以便售卖其货物耳。”他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A.掠夺工业原料
B.割占中国领土
C.进行资本输出
伊能静为什么离婚
D.抢占商品市场
10.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倘查出本船有一两,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走私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11.战争后,两广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尤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贫富不均B.莠民作乱C.吏治败坏D.民性懦弱12.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刷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A.清政府实行文化专制B.近代中国印刷业严重滞后
C.社会变革的意识淡薄D.魏源的思想脱离中国实际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国沦入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民族的深重灾难,国家的积弱不振,社会的贫弱穷困,正是不平等条约造成的。李文海先生曾形象地指出:“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像蚊子吮血似的将坚船利炮的尖刺刺入近代中国的孱弱肌体,造成近代中国的大出血。”
——摘编自李育民《中外条约与近代中国研究丛书》总序材料二只有蒋廷蔽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谈到《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时明确说:“条款虽很多,主要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他认为开放通商,密切与西洋的关系是必要的,关键是要自己振作。在看
到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这点上,他是先驱者。
——袁南生《近代不平等条约另一面》(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不平等条约给中国造成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认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以法律条约为基础的新型国家平等关系秩序。然而这一新的国家秩序在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驱动下,又形成了向外扩张的“世界国家秩序”。西方将暴力强权贯注到条约形式之中,用有悖于国家主权原则的条约制度,不断将更多的国家纳入新的“世界国家秩序”之中。18世纪末英国商人和政府开始谋划与中国建立条约关系;1816年带着“将公司贸易建立于安全、稳固和平等的基础上”的使命来到中国的英国代表阿美士德却连嘉庆的面都没有见到便被送回。此时英帝国开始放弃长期实行的和平协商方式,用武力与中国建立条约制度的舆论在战争爆发之前已普遍形成。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材料二: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表们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因为条约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之(夷狄)以恩惠的羁縻之道。60年代后,英、美等国分头向清政府递交一项声明,对各省执行条约的状况表示不满,并向清政府提出警告。1864年,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对此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与应用《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
十分遵约,依本万国公法而行。”至20世纪初,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世界国际秩序”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期英国将中国纳入“世界国际秩序”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变化做出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
1.D
【详解】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故D
项符合题意;对华贸易合法化并非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故A项不符合题意;扭转对
华贸易逆差是英国向中国走私的原因,而不是发动战争的原因,故B项不符合题意;
打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大门是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D
10大热门专业【解析】
从材料“历次进贡”“均蒙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中可以看出,当时林则徐仍然有“天朝上国”的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英之间的贸易和“闭关锁国”政策,故AB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争前后,英国早已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C项错误。
3.A
【解析】
关于教师节的感谢语
表格表明,从1840年6月战争爆发,到清政府从各省调兵增援东南沿海、各省执行,存在着时间长、兵力人员不足、距离偏远等体制僵化落后等问题,故选A项。清政府害怕人民众力量的壮大,不可能采取全民动员抗敌的方式,故排除B项;C、D两项所述与材料
信息无关,均排除。
4.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解体,便利了列强侵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项正确;A项包含在B项之中;CD项不符合题意。5.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津条约》签订以后,美国等列强获得了汽船在中国中部的大河即长江“沿河而上”,“北京开设使馆”等特权,C项正确;《南京条约》没有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内容,A项错误;《望厦条约》中不包括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内容,B项错误;《北京条约》签订晚于《天津条约》,D项错误。
6.B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