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历史影响的文献综述
文献检索作业
幸福qq签名                  文献综述—战争
                            历史学 2009217039 张馨
1、计划:运用数字图书馆来检索资料
2、运用工具: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数据搜索、万方数据库等
3、 (1)超星图书馆搜索资料(共检索图书9册)
《军事谈判:从战争到抗美援朝》谭一青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 年10月
《西风拂夕阳:战争前中西关系》 萧致治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5年01月第1版
《中国金融通史 第一卷 先秦至清战争时期》 叶世昌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
《从战争到八国联军 1840-1900》 哲夫主编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0年08月第1版
《近代的尺度 两次战争军事与外交》 茅海建 三联书店 1998年12月第1版
《沉沦与觉醒——从战争到《战争》》 郭伟成等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7年05月第1版
《战争与帝国主义侵略》[韩]太伦基 延边大学出版社 1996年12月第1版
《昨天——中英战争纪实》 麦天枢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6年07月第1版
《战争演义 (上册)》 魏文华 1996年01月第1版
(2) 读秀数据搜索(共检索到图书7150册,期刊论文12183篇)
①1990—1999年:
图书:
《战争》张冲 尉云出版 1998.02
《战争史 上》萧致治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6.12
《战争档案史料 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1992.12
《战争史》武堉干撰述 1996 
《战争史鉴》山东省职工教育办公室组织编写 1990.05 
《战争的故事》章 卫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04
期刊:
战争时期士大夫的民族意识与世界意识──“开眼看世界”思潮与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赵燕玲  韶关大学学报  1999第3期 
马克思、恩格斯对战争期间中国问题的看法董希文;董振平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9第2期 
战争后的近代经济开放与产业发展转型:《中国经济开放与产业转型历史》之二 张谷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第2
第一次战争后进出口税率史实考陈敏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第3期 
②2000—2011年:
图书:
《战争史话》著者朱谐汉 2000 
《西风拂夕阳 战争前中西关系》萧致治杨卫东编撰 2005.01  《战争 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 the addiction of one empire and the corruption of another》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W. Travis Hanes III)弗兰克·萨奈罗(Frank Sanello);周辉荣译 2005.08
《中国金融通史 第1卷 先秦至清战争时期》李飞等主编 叶世昌 2002.05  《战争前的东南四省海关》黄国盛著 2000 
《战争后澳门社会生活记实 近代报刊澳门资料选粹》汤开建等主编 2001  《战争 1》中国史学会主编;齐思和等编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06 
《当天朝遭遇帝国 大战略视野下的第一次战争》王鼎杰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10 
期刊:
向国旗敬礼留言两次战争时期八旗兵的抗敌斗争马玉良;张浩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5第3期 
传统、变革与国情——对战争后至抗战前中国手工业的一个分析林刚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5第4期 
战争前中国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迁郭立珍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第7期 
新“”战争新经济导刊  2005第19期 
从战争看清政府国防教育的驰废赵永伦  安顺学院学报  2007第2期  梁廷枏《夷氛闻记》及其战争史研究  陈恩维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第2期 
(3)万方数据库(共检索到3328篇论文资料)
1990—1999年:
战争期间的汉奸及清政府对策之探析季云飞《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3期
情报与战争武艳敏 河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 2000年
战争时期的澳门钟咏,张桂香,林文《兰台世界》1999年7期
战争时期的民众动员方秋梅 湖北大学:专门史(中国思想文化史) 1997年
战争时期耆英对外交涉述论李光和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 1997年
②2000—2010年:
两次战争时期传教士在华的文化活动李喜所《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6期
论战争期间以岭南为中心的"借取"西洋武器浪潮赵春晨《历史教学》2003年3期
庐组词语战争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双重影响徐宏波,陈爱萍《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4期
试探战争前夕中外具结交涉问题凌兴珍《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2期
战争前后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章永俊《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3期
战争可否称为商业战争--一个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及教学反思蒋碧勇《历史教学》2
005年1期
从水师的落后看战争失败的原因郑云波,宁波《学术交流》 2008年12期
两次战争期间(1839~1861)的澳门——以《华友西报》资料为中心叶农 暨南大学:历史学·中国古代史·明清史 2008年
论战争前的"钱贱"及其社会影响王德泰《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从海龄之死看战争时期官方与民间的英雄认同张连银《史学月刊》2006年12期
战争后的清朝监狱与狱制改良张震 山东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2008年
快速红警
战争前后中国复合金属炮技术兴衰的问题研究刘鸿亮,张建雄《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年2期
战争与近代中国龚书铎,邱涛《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年10期
战争时期英军卡龙舰炮问题研究刘鸿亮,孙淑云《社会科学》2009年9期
4、战争历史影响的文献综述
摘要
本文着重从战争的必然性、战争结果的原因分析、社会影响和战争的世界影响,较为客观的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
关键词
历史必然性 原因 社会影响 世界历史影响
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战争开始。它打开了中国的闭关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争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在世界历史上也有着重要地位。将战争置于世界和亚洲全局中加以考察,将有助于我们对战争史研究的深入。
一、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历史必然性
- 政治上,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的封建统治日益腐败;
- 经济上,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世界强国,而中国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 军事上,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而中国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 对外策略上,英国为扩大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到处进行殖民扩张,而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统治者愚昧无知,不了解世界局势。
- 在中英贸易中,由于中国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作用,英国依靠正常贸易难以打开中国市场,而其贸易又遭到禁烟运动的沉重打击。
    由以上事实看出,战争前中国日趋衰落的国力构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可能性,而英国为了满足自身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这就决定了英国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必然性。中国的禁烟运动只是战争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
二、战争英国胜利中国失败的原因
1.战争决策目标的差异
①英国:英国在决战前对于决策目标十分明确,而中国缺乏明确的决策目标。英国从商品贸易的的战略目标出发英国人已经在做以武力入侵中国打开中国大门的准备工作——以英国军舰为基础联合印度军队,作战路线由南向北,时间4月份左右。新娘婚礼致辞
②中国:从战争开始到最后战败始终没有明确的战争目标处于被动状态。中国长期闭关锁国,使得中华民族对外界一无所知。道光皇帝认为战争的爆发是归咎于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他没有了解到贸易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扭转中英贸易逆差的手段。虽然清政府对于英军也有抵抗的表现,但目标还是不明确的,打到哪里算到哪里。林则徐虽做了抵抗的准备,但也只限于广东沿海一带,初期没有人认识到英国的真正目的。道光只是想一昧赶走敌人,先想速胜,后转为速败。
2.双方兵力的优势
①就武器装备来说中国军队处于劣势,就人数来说中国多于英军。
②中国在道光年间的正规军有80余万人,另外还有乡勇、团练。英军全国总兵力为10万,最初派往中国的总兵力为4000人,后来派来了援军最多不过15000人左右,但从各个战役中中英双方各有优劣,但从实践中关键性战役英军占有优势。
③清朝军队废弛。例如,浙江沿海各炮台只有林亮光会用炮位发射,打仗时多为文臣或皇帝的亲戚领兵。在战争中劣势能变为优势,优势也能变为劣势,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作战部队,如果中国军队上下同心,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并非不可能。
3.英军胜利的必然与偶然
①英:有利条件:⑴国力雄厚,坚强的经济实力加强了英军的战斗力。⑵船坚炮利;不利条件:⑴远离本土,动员较多兵力来华作战,十分困难,后勤补给困难。⑵对于中国的地形、地貌,在中国作战,英军始终没有中国人熟悉。越深入内地,英军的军舰将失去用武之地。⑶英国发动的是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它不仅遭到世界正义人士的反对,也遭到英国人民的反对。
②中国:有利条件:⑴中国是大国,人口众多,具有雄厚的战争潜力。⑵清军在人数上大大超过了英军,而且兵源充足可以得到及时的补充。⑶在本土作战,无论是物资补给、军队调动,都是熟悉的,特别是战争由沿海深入到内地后,中国的有利因素可以得以发挥。⑷中国所进行的是正义战争,中国人民的抵抗情绪高昂,清朝只要号召人民起来抗战,必将给英军带来灭顶之灾。
义乌景点
三、战争的社会影响
(一)战后十年间中国社会政治与经济的新变化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的出现
  2、走私有增无减
  3、外国商品倾销局面形成
  4、自然经济结构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始解体
  5、苦力贸易盛行
  6、新阶级胚胎的产生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战前,中国经济上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国家,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有力地排斥着外国的商品侵略。战后,废除“公行”制度,
增加通商口岸,丧失关税主权,外国的廉价商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 这种商品“重炮”,逐渐摧毁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使中国日益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