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高历史总复习:千年变局,两次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变化(二)
高考总复习:千年变局,两次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变化(二)
——第二次战争、新思潮的萌发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战争
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3、“师夷长技”
复习建议
    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是用来衡量中国近代历史的尺子。在复习中,要用好这些尺子,能够从不同视角认识历史,以促进思维的全面发展。如把“开眼看世界”放在近代思想发展历程中,不仅可以看到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新文化者在器物、制度、文化观念的变化,而且可以发现近代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演进。
知识清单
两次战争
战争
第二次战争
分子动理论起止时间
1840.6~1842.8
1856~1860
时代背景
英国进行    ;清朝闭关锁国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至    等国
参与国家
英国
英、法
海鲜有什么种类目的
打开中国   
  ④  在华权益交电费
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  电势能公式  》、《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等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    》、《   
影响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近代    发生变动;中国人    发生变化,开始学习    、寻求变革
参考答案:
1、①工业革命,法、美,市场,扩大,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经济结构,思想,qq牧场西方。
考点聚焦
考点一、第二次战争
    (一)背景
    19世纪50年代,英法等国为扩大在华权益,提出修订条约要求,遭到拒绝。
    (二)战争过程
    ①1856年,英法联军挑起战争。
  ②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③1860年,联军再占天津,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帝出逃,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战争结束。
    (三)列强所获利益
  1.《天津条约》
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2.《北京条约》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美、俄两国也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不平等条约;俄国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四)影响
第二次战争,使中国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部分官绅认识到变局,兴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注:从文明史观看两次战争
简单说来是工业文明和农耕文明冲突和碰撞
在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古代中国,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睦邻友好的形象矗立在世界舞台。但从16世纪中期开始,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来,古老的东方大国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进入19世纪中期,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机器声和坚船利炮的轰鸣声,西方列强对中国先后发动了两次战争。西方列强在这两次侵略战争中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市场的愿望。这两次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这种结局反映出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落后的农耕文明受到先进的工业文明的严峻挑战。
【典型例题】
1、(2015  安徽高考)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拿破仑三世在1852年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改为法兰西第二帝国直到1870年,与《南
京条约》无关,另外传教方面的特权最早是在《天津条约》中获得,故A项错误;按材料所述,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自由传教和公使驻扎北京的特权是从1858年的《天津条约》获得的,而“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说明“条约”是在公使已经驻扎到了北京之后签订的,结合拿破仑三世的在位时间,故B项正确;《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规定的条款中没有涉及材料相关内容,而且与拿破仑三世在位时间相去甚远,故C.D项错误。
答案:B
2、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战争。通过第一次战争后的《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西方国家已经取得“最惠国待遇”,因此A项错;B项为教材的原话,“修约”与题干中的第二次战争原因相符,为正确选项;C项《南京条约》中,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协议,清政府都履行了,因此不符合史实;D项中总理衙门是在第二次战争之后设立的,与题干无关。
答案:B。
考点二、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原因
    19世纪中期,西方商品棉纱、棉布等大量涌入通商口岸和内地,外商在中国大量收购原料和农副产品。
    (二)表现
    耕织分离,一些地区小农和手工业者破产;丝、茶等农副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传统经济中自给自足成分。
    (三)影响
    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典型例题】
1、(2015  新课标全国Ⅰ卷)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解析: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英国棉布的价格优势,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生丝在英国是否畅销,故C项错误;曼彻斯特上等棉布之所以是“无用的”,是因为受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的上等棉布仍然滞销,因此用来包装中国生丝,故D项正确。
答案:D
葫芦丝教程视频2、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
A.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
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的危机
解析: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因此A项正确。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是在战争以前,B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战争以后,中国已开始进入半殖民地社会,排除C项;1845年中国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排除D项。
答案:A。
考点三、“师夷长技”思想的出现
    (一)背景
    ①战争前程朱理学盛行,思想界死气沉沉,“天朝上国”观念严重。
  ②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提倡“经世致用”,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思想基础。
  ③战争战败,使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
(二)实质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三)主要内容
介绍西方科技和史地知识
林则徐在广州期间设立驿馆,翻译外国书报,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介绍世界一些国家的地理分布、历史变迁等,开近代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被视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依据《四洲志》等资料,编写成《海国图志》,指出西方军事之长,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四)指导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五)影响
    “师夷长技”思想的出现,使关注世界的思想逐渐发展成社会思潮,具有思想启迪作用。此后,学习西方、独立自强的思想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主流。
【典型例题】
1、(2015  海南单科)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