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校园足球产生的背景
一、历史背景
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在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过程中,青少年足球运动曾经历过三次高潮。
1964年2月,国家体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召开了全国足球训练工作会议,颁发了《关于大力开展足球运动,迅速提高技术水平的决定》。这是我国青少年足球开展的第一次高潮。
1979年6月,国务院批准下发《国家体委关于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技术水平若干措施的请示》的重要文件,并针对我国足球运动落后的面貌提出了“在众中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大力普及足球运动,抓好重点地区,迅速组建国家青年队”等九大措施。同年,在全国足球工作会议上,重新确定16个全国足球重点发展城市和地区,并增设了“萌芽杯”、“幼苗杯”、“希望杯”三个杯赛。这样,16个足球重点城市和地区的足球运动蓬勃开展起来了。1980年1月,国家体委、团中央、教育部又共同发出《关于在全国中小学中积极开展足球运动的联合通知》,这是我国青少年足球开展的第二次高潮。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抓起。1985年,我国举办了U16足球世界锦标赛,这对青少年足球界是极大的鼓舞,也是中国青少年足球的第三次高潮。
2009年4月14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建立和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形成校园足球文化,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它将会成为推动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的又一高潮。
二、时代背景
1994年开展职业联赛以后,中国足球完全走向了市场,青少年培养的任务也随之转移到了职业俱乐部。然而,职业俱乐部的粗放经营导致青少年培养存在种种弊端,影响了我国足球整体水平的提高。2008年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滑到最低谷,国家男子足球队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预选赛、2008年北京奥运会小组赛中均未出线,女足国家队在世界杯小组赛和奥运会中也双双失利。我国男子足球队世界排位跌至107位,亚洲第13位,成为亚洲名副其实的三流水平球队,与我国的国家形象严重不符。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因此,足球体制改革成了后奥运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社会背景
中国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上,我国还以51块金牌雄踞金牌榜首位。然而,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水平却迟迟上不去。中国国家队的糟糕表现引起了国家领导人对我国足球运动的关注,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问及足球运动的发展概况,并公开表示要大力推动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引起国家体育总局对足球运动的高度重视。2008年底,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多个部门共同整治足球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公安部成立假、赌、黑足球专案办公室,面向足协官员、俱乐部官员、职业教练员、裁判员、职业球员等多个体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扫毒”风暴,这项举措清除了一批阻碍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毒瘤”,为我国足球运动的再次腾飞铺平了道路,扫清了障碍。
其次,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成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和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担任组长,并制订了从2009年至2018年的校园足球十年发展规划,每年国家体育总局从公益金中拨出不少于4000万的启动经费,目的是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建立和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在青少年学
生中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形成校园足球文化,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这项举措将为我国足球运动的再次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国家体育总局内部调整了每四年一届全运会足球项目的金牌比重,全运会足球项目增加了低年龄段,足球金牌数由原来的4枚,增加到24枚。其中男、女各设置U18、U20两个组别,每个组别的第一名获得3块金牌,第二名获得2块金牌,第三名获得1块金牌,4个组别共计24枚金牌。这项举措引起了各地方体育管理部门对足球运动的高度重视,为足球运动的再次腾飞提供了保证。
四、中国足球改革背景
(一)提高中国足球的现实水平需要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
回顾近10多年中国足球的表现,除2002年韩日世界杯创历史地进入决赛阶段比赛外,在国际重大赛事中屡战屡败,中国足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08年凭借东道主身份进入奥运男足决赛阶段比赛的中国国奥队在小组赛中即遭淘汰。2006年、2010年、2014年连续三届世界杯和2012年伦敦奧运会预选赛,中国足球队表现平平,甚至在第一阶段小组赛就铩羽而归。
2013年6月6日,国家男足更是创造了我国足球史上最耻辱的记录,以0比5不敌由一半主力组成的泰国男足。中国足球的现实水平与我国体育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中国足球长期以来在国际重大赛事中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与国家整体足球基础薄弱,青少年足球人口缺乏有着密切的联系。2010年12月29日,中国足协颁布了《中国青少年足球“十二五”发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草案》),指出了目前青少年足球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也为增加足球人口提出了建议。青少年足球的发展是我国足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源头。开展青少年足球工作主要完成两大目标:一是抓好普及,扩大规模;二是培养人才,提高水平。为振兴中国足球运动,尽快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整体水平,中国足球协会特别制定中国青少年足球“十二五”发展方案,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有序、健康发展。《草案》深入剖析了青少年足球的现状和问题,明确指出当前我国青少年培养基础严重萎缩,后备人才青黄不接,青少年足球人才数量和质量的不断下降是导致国家队与职业联赛水平长期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并且从我国青少年足球所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步骤六个维度对近五年青少年足球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与思路。
(二)足球之崛起是实现体育强国的迫切需要
2008年9月,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奥运会与残奥会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这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所谓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主要是国家在体育领域发展数量与质量方面与世界各国比较而得出的,而体育强国则」是国家体育发展的综合实力超,总体水平明显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毋庸置疑是一个体育大国,但是还不能称为体育强国。从竟技领域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一举获得了51枚金牌,超越美国,荣登金牌榜第一的位置。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我国也取得了38枚金牌的骄人成绩相比美国,我国在奥运会的夺金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跳水、体操、射击、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而美国的夺金点主要是田径、游泳、三大球等基础大项。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美国的优势项目在美国国内的中小学和大学中均得到较好的开展和普及;而我们的优势项目在学校体育和众体育中并未得到较好的开展和普及,是一种依靠国力培养精英的模式。在诸如足球这类需要通过广泛青少年基础和完善的配套支持的项目上,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按照体育界专家和领导的观点,足球、篮球不行不能算作体育强国。
奥运强国不等于体育强国,从这个层面分析,体育强国不仅需要在竞技层面领先世界,还必须在基础设施建设、众体育发展、体育文化软实力等诸多方面领先世界。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把本国足球水平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发展,需要
遵循足球运动的客观发展规律,其中不仅涉及青少年足球的普及与提高,同时还涉及公众对足球本身价值的需求和整个国家足球氛围的营造等方面,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因此,中国足球之崛起与我国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不谋而合。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其影响力与感召力足以成为我国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迫切需求。
(三)体育回归教育、足球回归校园,中国足球需要全新的开始
在中国足球经历了一次次改革的阵痛后,我国已充分意识到,要提高足球水平,发展青少年足球是关键,决心卧薪尝胆,重新出发。2009年4月14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及“实施方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两部委首次就一个单项体育运动联合发文,全面推广。2009年6月在青岛正式启动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在全国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依据该校园足球活动方案,自2009年起,目前已在全国46个城市两千多所小学和初中推厂校园足球活动,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青少年拼搏进取、团结合作的体育精神”的思想指导下,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建立和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足球联赛,在青少年中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形成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首次合作,
在校园足球活动中,国家体育总局每年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布局城市和布点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和组织学校联赛,而教育部则在教育政策和制度指导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使学生在有效完成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条件下,有组织、有目的地参与足球训练和比赛任务。当前,体育回归教育、足球回归校园已成为共识,是日后我国足球发展的基本路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