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16课 两次战争(学案)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战争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
1.经济:
(1)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2)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2.外交:各国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二)中国:停留在封建社会
2003年非典死了多少人
政治
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
经济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科技
祝福小朋友的新年祝福语
科技落后
军事
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武器主要是冷兵器
社会
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二、两次战争
(一)战争
1.导火线——虎门销烟:
(1)原因:外国商人逐年扩大对华走私,使中国每年流失大量白银,烟毒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
(2)经过:林则徐将英美商人呈缴的走私烟土两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
(3)影响: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英国大贩子认为中国禁烟损害了其利益,英国政府宣布对华发动战争。
2.经过:1840年6月,英国军舰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虽然组织了抵抗,但仍以失败告终。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丧失众多权益。
时间
条约
内容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赔款2 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
1843年
中英《虎门条约》
英、美、法三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最新签名发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
中法《黄埔条约》
4.影响: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台湾偶像电视剧的开端。
(二)第二次战争
1.原因:邮箱的格式
(1)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英国等侵略者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3)重要原因:未达到贸易合法化的目的。
2.经过: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攻占北京。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时间
条约
影响
1858年
《天津条约》
英、法获得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权益;实现贸易合法化
1860年
《北京条约》
1858年
《瑷珲条约》
俄国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
4.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开眼看世界
1.背景:《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统治阶级高层仍然封闭、愚昧与腐朽。
2.表现:
代表
主要活动
林则徐
在广州开办译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
魏源
编成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
徐继畬社区服务活动总结
撰成《瀛寰志略》,系统介绍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3.影响: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1.战争前西方国家已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而中国仍处于落后的农耕文明时代。    ()
2.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
提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满足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3.《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    (×)
提示:《南京条约》割让的是香港岛,而不是香港。
4.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5.俄国通过《天津条约》割占中国东北100余万平方千米土地。    (×)
提示: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100余万平方千米土地。
6.林则徐的《四洲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    (×)
提示:魏源的《海国图志》首次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
1.阅读课本第二目“史料阅读”。
思考:英国的走私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
提示:损害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威胁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阅读课本第二目“英军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的情形”图。
思考:这幅图有什么史料价值?
提示:图片反映了战争期间英国对中国野蛮的侵略和掠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