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战争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次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分析其影响。 2.掌握《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认识其对中国的危害。 3.比较两次战争的异同点,理解第二次战争是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 1.重点:两次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2.难点:理解两次战争的关系,分析两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一、虎门销烟
1.背景
(1)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工业革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2)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清朝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英国走私,掠走中国大量白银,并严重摧残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2.概况: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于1839年6月将缴获英美走私贩的大量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英国政府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二、战争护士节最美文案
1.过程(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
(1)1840年6月开始:广东海面→厦门→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道光帝改派琦善“议和”。
(2)1841年初开始: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驶抵南京下关江面。
2.结果:1842年8月,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割地赔款: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
(2)开放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3)协定关税: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3.影响: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三、战火再燃
文件打开方式1.原因刺客信条2操作
(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
(2)直接原因:英国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2.过程
(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法国加入。
(2)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进逼天津,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3)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3.结果
(1)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 | 《北京条约》 | |
时间 | 1858年 | 1860年 |
赔款 |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
开埠 | 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 增开天津为商埠 |
割地 |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 |
其他 |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
(2)美俄两国也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4.影响
(1)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52“学思之窗”,思考:为什么自诩为西方文明国家的军队,会将东方文明的精华焚毁?
【提示】 火烧圆明园是英法侵略者为掩盖其劫掠罪行而犯下的滔天罪孽。西方侵略者在传播西方文明的幌子下进行侵略与践踏别国文明,体现了其掠夺性与野蛮性,这是由资本主义的本性决定的。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 知识精要 |
1.战争是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 dz开锁2.战争清政府战败,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发动了第二次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4.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严重践踏了中国主权,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 |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两次战争之间的关系
[史料一]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
——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1)史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根据史料一,分析英国要求修订条约的原因。
第(1)问中的条约可利用标注中的“1854年”的时间判断,应是战争后签订的。原因提取“为了适应……需要”和“对华通商……许多失望”分析回答,注意联系第一次战争的原因。
【提示】 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加强经济侵略。
[史料二] 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这些观点是:
防腐木地面1.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如这一点做不到,将前功尽弃。
2.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
——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2)史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战争中得到了没有?请说明你的理由?
首先从两段史料中提取列强的要求:增加通商口岸和实现内河航运,之后再从第二次战争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来看,列强的目的基本实现了。
【提示】 得到了。理由:《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增开沿海沿江11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第二次战争是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战争 | 第二次战争 | ||
继 续 | 原因 |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 |
性质 | 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 ||
扩 大 | 过程 | 侵略国家 | 英国 | 英法两国, 美俄帮凶 |
侵略范围 | 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 | 从沿海一直到北京 | ||
危 害 和 影 响 | 开放口岸和割地 | 开五口、割香港岛 | 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割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 |
主权破坏 | 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 | 主权进一步丧失,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 ||
社会性质 |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 ||
两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上:中国社会性质变化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由开始到加深,主权被严重破坏 |
经济上: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客观上有利于新经济因素的生长 |
思想上:开始学习西方 | 一些人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如林则徐等 |
政局上:统治者与侵略者勾结 | 统治者对西方的态度变化:排斥→抵抗→妥协→勾结 |
对外关系上:国门被打开 | 此时对外开放是被动的,但在客观上有进步意义 |
革命阶段上: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中国人民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这正是民主革命的特征 |
[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
1.林则徐说:“烟不禁绝,国日贫,民日弱,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这句话旨在 ( )
A.说明输入危害
B.抨击政府军备废弛
C.建议增加财政收入
D.提出扩充军队数量
A [从题干材料“烟不禁绝”“无可筹之饷”“无可用之兵”可知说明的是输入的危害,故选A项。]
2.1840年8月,道光帝授命琦善向英军表示:林则徐上年禁烟是“措置失当”,“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其态度( )
【导学号:84162083】
A.表明清政府转向妥协立场
B.是笼络英军的缓兵之计
C.是保护林则徐的有效方式
D.体现出“天朝上国”的大度
A [根据材料中“重治其罪”的信息,可知道光帝明确表态惩办林则徐,这是清统治者妥协投降的重要表现。故选A项。]
3.“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
【导学号:84162084】
A.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开始向近代社会演进
C.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D.专制君权受到冲击
B [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争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各个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逐渐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开始向着近代社会艰难地迈进,故选B项。]
4.1888年,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为天津海关赐书匾“津海新关”,赐此匾距天津开埠通商已有( )
A.48年 B.46年
C.30年 D.28年
D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规定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1888年距1860年28年,故D项正确。]
5.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材料表明( )
【导学号:84162085】
A.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的外交权利
B.天朝上国的观念被迫发生变化
C.《天津条约》的不平等性
D.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B [题干信息“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反映了在第二次战争的冲击下,传统的天朝上国的观念也随之受到冲击,故选B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