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
1.原始社会早期的迁移活动有被迫性和求生性的特点。
2.人类早期的旅行是出于商贸目的,最初的年代中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道路。山东旅游点
3.奴隶制时代的旅行发展;(西方代表 罗马帝国 东方 夏商春秋时期)
4.奴隶制时期旅行发展的两点基本结论:
●就整个世界的情况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所有这些变化的出现,都与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有关。世界各地在旅行发展方面出现差异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同旅行活动的最初产生并不是出于消遣性目的一样,就旅行活动在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发展而言,绝大部分旅行活动的开展同样也不是消遣和度假活动,而多是人们出于外出易货经贸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经济性活动。
5.封建社会时期旅行发展(中国):文史考察旅行司马迁、公务旅行张骞、士人漫游李白杜甫柳宗元陆游等人、宗教旅行玄奘和鉴真、航海旅行郑和、药物考察李时珍、地学考察徐霞客(这个时期占据支配地位的旅行活动始终是商贸旅行)(西方)英国 威廉特纳发现温泉疗效。18世纪起温泉在上层社会中很时髦。
6.封建社会时期旅行发展的特点:
7.综上,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普遍都表现出以下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
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具体地讲在国家政治、社会经济繁荣的和平时期,旅行活动便会朝向新的广度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
●在封建社会时期,虽然旅行活动的规模和类型有了新的发展和扩大,但商贸旅行在其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乡村人口占绝对统治地位。传统农业劳动忙闲有致的季节性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乡村居民普遍缺乏对外出旅行或度假的要求。
●就非经济目的或消遣性质的旅行活动而言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他们人数不
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具体地讲在国家政治、社会经济繁荣的和平时期,旅行活动便会朝向新的广度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
●在封建社会时期,虽然旅行活动的规模和类型有了新的发展和扩大,但商贸旅行在其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乡村人口占绝对统治地位。传统农业劳动忙闲有致的季节性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乡村居民普遍缺乏对外出旅行或度假的要求。
●就非经济目的或消遣性质的旅行活动而言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他们人数不
多在人口中所占比重很小,因而他们的消遣旅行活动并不具备普遍的社会意义。
实际上,就整个世界的情况而言,以上所述不仅是封建社会时期旅行发展的特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用以解释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发展。
实际上,就整个世界的情况而言,以上所述不仅是封建社会时期旅行发展的特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用以解释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发展。
8.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起到了推动作用)的原因:1.生活环境的变化2.工作性质的变化3.阶级关系的变化4.运输条件的变化
9.旅游史上的铁路时代(詹姆斯瓦特 蒸汽机 轮船火车开始出现)
10.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诞生
1841英国 托马斯库克用包租火车的方式从莱斯特到拉夫堡参加禁酒大会,被誉为“伟大的创举”,被看做近代旅游业的开端(特点:公众性、全程陪同、规模大)
1845英国 托马斯库克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费旅游,从莱斯特出发到利物浦、开创了后来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这次旅行的特点(商业性、长途过夜、线路勘察、编写指南(第一本面向游客的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导游服务(世界上最早使用导游的先例))。
两次活动的区别在于:
两次活动的区别在于:
●这两次组团工作的性质有着根本的不同,前者是托马斯.库克非营利的“业余活动”或义务活动后者则属于有意识的商业活动。
●这两次旅游活动的目的不尽相同前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禁酒示威后者则纯粹是为了观光消遣。
●这两次组织工作的内容不同前者托马斯.库克只是负责组织和护送后者则包括了从策划和勘定旅游线路一直到提供全程陪同与导游等一整套的工作。
1855托马斯库克组织前往巴黎参加世界博览会的团体旅游活动。曼彻斯特卫报称此举为铁路史上的创举、全程一次性包价。这是世界上组织包价出国游的开端。
●这两次旅游活动的目的不尽相同前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禁酒示威后者则纯粹是为了观光消遣。
●这两次组织工作的内容不同前者托马斯.库克只是负责组织和护送后者则包括了从策划和勘定旅游线路一直到提供全程陪同与导游等一整套的工作。
1855托马斯库克组织前往巴黎参加世界博览会的团体旅游活动。曼彻斯特卫报称此举为铁路史上的创举、全程一次性包价。这是世界上组织包价出国游的开端。
托马斯库克还创造性的推出一种代金券,实际上可以看做最早的旅行支票。
1865年成立公司。
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行团。泰晤士报进行了报道。
11旅行社行业中的三大巨头 :英国托马斯库克公司 美国运通公司 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
以托马斯库克为代表的旅行社行业出现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12.由近代向现代过渡期间,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的科技因素当属于内燃机技术。
13.现代旅游通常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旅游,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13.现代旅游通常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旅游,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14.二战后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1.世界人口的增加2.世界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4.生产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5.城市化进程的加快6.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15.我国旅游业的发展:1.旧中国的旅游业:追溯到1923年陈光甫创立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的设立。1927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1947年在伦敦举办的首届世界旅游博览会上,以巨幅中国名胜图参展。2.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旅游业:1949第一家国营旅行社 华侨服务社,1954年中国国际旅行社成立,1964年中国国际旅行和国际事业管理局成立,1973年中国华侨旅行社总社恢复成立,1974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这一时期的旅游业发展归纳:(
背景环境:建国之后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为第一要务,对外封闭锁国:实行计划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经济短缺。
基本任务:服务于外交工作的需要,“宣传自己,了解别人”。
发展类型:有选择的人境旅游。.
企业经营:不计成本,国家补贴。
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不完整且总体规模很小。
政府干预方式:通过国营企业直接介人,突出表现在,“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虽为两块牌子,实为一 一套人马。)
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不完整且总体规模很小。
政府干预方式:通过国营企业直接介人,突出表现在,“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虽为两块牌子,实为一 一套人马。)
3.改革开放后的旅游业发展:以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1978~80年代中期)、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的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到1997年) 这个时期将旅行社分为三类旅行社:一类有外联权 二类无外联权 三类 国内旅游 、入境出境国内旅游全面发展的阶段(1997年至今) 改革开放后的旅游业发展的简要归纳:
(●背景环境:国家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急需外汇;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在这一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基本任务:拓宽外汇创收渠道;90年代后期转为发展创汇、拉动内需、提升国民素质。
●基本任务:拓宽外汇创收渠道;90年代后期转为发展创汇、拉动内需、提升国民素质。
●发展类型:从“大力发展人境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调整为“大力发展人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
●企业经营,强调经济效益:建设现代企业制度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企业经营,强调经济效益:建设现代企业制度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产业规模:迅速发展,持续扩大: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政府干预方式:通过制定和颁布政策、法规、标准等方式实行“政府主导”。)
.政府干预方式:通过制定和颁布政策、法规、标准等方式实行“政府主导”。)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旅行活动
1.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以外的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开展旅行和逗留的访问活动被称为旅游活动。所以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1.非移民和非就业性2.暂时性3.异地性4.旅行和逗留的合成性。)
2.旅游活动的内容构成要素(行、游、食、住、购、娱)其中购和娱并不是不可或缺的。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中介体旅游业。
3.艾斯特定义(对旅游活动):昆兹克尔和卡帕夫提出的: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关系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也不会牵扯任何赚钱活动。(对“非定居者"词的使用体现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对“不会导致定居”的强调不仅原则上指出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而且规定了旅游活动的非定居性或非移民性.对“不牵涉任何(收人性的)赚钱活动"的强调则阐明T旅游活动的非就业性。所有“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一表述反映出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内涵的综合性)
4.旅游活动较为常用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
按活动开展所涉及的地理范围进行划分:
例如,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区域旅游等等。
按活动开展所涉及的地理范围进行划分:
例如,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区域旅游等等。
按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行距离进行划分:
例如,远程旅游、近程旅游或短程旅游,等等。
按外出旅游的目的进行划分:
例如消遣旅游、商务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探亲旅游、修学旅游,等等。按旅游活动的组织形式进行划分:
例如消遣旅游、商务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探亲旅游、修学旅游,等等。按旅游活动的组织形式进行划分:
例如,团体旅游、散客旅游或自行旅游。
按所采用的旅行方式进行划分:
例如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游船旅游、徒步旅游等等。
例如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游船旅游、徒步旅游等等。
按主要的活动内容进行划分:
例如,观光旅游、民俗旅游、考古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特殊兴趣旅游,等等。
例如,观光旅游、民俗旅游、考古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特殊兴趣旅游,等等。
5.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WTO)将旅游活动划范围六种类型:
国际旅游:入境旅游与出境旅游的合称。
入境旅游:非该国居民来访该国的旅游活动。
出境旅游:某一国家的居民去另一国家访问的旅游活动。
国内旅游:一个国家的居民在本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
出境旅游:某一国家的居民去另一国家访问的旅游活动。
国内旅游:一个国家的居民在本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
境内旅游: 该国居民和非该国居民在该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入境+国内)
国民旅游: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的合称。(出境加国内)
国民旅游: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的合称。(出境加国内)
注意港澳台居民来内地算入境,内地居民去港澳台算出境。长驻中国一年或者一年以上外国人属于国内旅游。
6.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比较:1.消费水平。国内人均消费水平低于国际水平2.便利程度:国内方便3.经济作用国内旅游只是财富再分配,国际旅游的入境旅游能给本国带来收入。
7.旅游活动在性质上本质上属于社会文化活动,旅游活动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现象的综合。
8.现代旅游活动(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的特点:普及性、成长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普及性:大众旅游(旅游的大众化和大众型旅游)、奖励旅游、社会旅游。
奖励旅游能起到激励作用原因:1.高层领导作陪,是一种殊荣。2.出游目的地一般是员工不容易去的地方。3.根据员工情况量身定制4.旅游期间高层组织会议,员工有主人公体验。
成长性:旅游活动趋势持续增长。
地理集中性(全球集中欧洲、东亚太平洋、美洲,全国 旅游热点、线)现实意义:1.在微观上,认识地理集中性有利于指导旅游经营者的营业地点选址工作。2.在宏观上有助于指导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规划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
季节性(6-11月旺季 12月-1月平季)季节性的成因:旅游目的地的气候条件:旅游客源地的原因:出游目的、放假时间、传统习惯。
关于客源国市场出游季节性的认识:1.来自社会上层出游者在数量上占据统治地位,受季节性影响小2.以商务、公务出席会议为目的进行出游的旅游者比重多时不受季节性影响3.社会经济发展阶段高,居民家庭收入水平高时,该国国民出境旅游的季节性会相应减弱,受影响小4.以消遣为目的的出游受季节性影响比较大
9.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三项测量指标: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和支出、以及停留天数。一般采用的调查方法抽样调查估测法。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第三章旅游者
1.1953年联合国对旅游者的规定,入境旅游者在来访该国境内连续停留时间最长为6个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