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实施学生主体性原则的难点与对策
作者:陈玮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5年第07期
作者:陈玮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5年第07期
摘 要:近年来,农村初中也在开展素质教育,但所有旨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在实际上都难以得到有效贯彻实施。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对此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发现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原则
一、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实施学生主体性原则难的原因
1.农村生活环境的制约。农村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视野较窄。平时了解国内外时事的途径,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讲解。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思维活跃度低,课堂气氛也不热烈,加之农村长期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相当数量的学生回答问题词不达意,缺乏规范性的政治言语。
2.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过去教师沿用传统的讲授法,备起课来不太费劲。现在实施学生
主体性教学模式,要打破原来的体系,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教案也得全部更新,一切从头开始。同时,近几年来,初中政治课教材变化大,教学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社会学、历史、国情等内容,教师必须花费大量时间熟悉教学内容。此外,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落后,教学参考资料缺乏,加上农村每个年段班级人数少,基本上一个年段由一个教师单匹马、孤军作战,工作负荷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难而退,又回到传统教学模式中去。
3.应试教育的弊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中学仍笼罩着浓厚的应试教育的氛围,片面追求升学率,许多教师认为政治课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比不上一个“背”字。为了追求分数,教师忙于赶进度,编练习。形成“课堂教学习题化,要点规范化”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变成僵硬的教条,让学生死记硬背。为了应付考试,学生不得不“上课划条条,下课背条条,考试考条条,考后全忘掉”。为了不使这些枯燥的理论被忘得一干二净,学生不得不三番五次地背下去。部分教师甚至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个个过关,学生向学习组长背,组长向老师背,以求在中考或统考中取得好成绩。
二、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学生主体性原则
1.拓展学生智力背景,提高学生参与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表现
出来的聪明与愚笨的区别,原因在于学生的智力背景不同。农村初中生普遍智力背景狭窄,教师应努力拓展学生的智力背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看报纸、杂志。应积极配合学校、班主任开辟固定的场所,利用校报栏、阅览室、班级读报角,使学生随时随地有报可读。应经常向学生推荐高质量的文章,指导学生阅读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读物,适时组织学生开展时事热点问题讨论、辩论,开展读报知识竞赛活动。要引导学生多看电视新闻。应努力取得家长配合和支持,允许学生适当观看电视,并向学生推荐《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法制经纬》等相关节目。要积极组织开展课内外集体性活动。可以利用课前一分钟开展“新闻导播”、“时政演说”、小品表演等活动;可以开展时事政治报告会、时事热点辩论、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课外活动;可以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等。以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拓展知识,提高教艺。政治教师要开拓教学的更大空间。既要精通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又要通晓自然、社会、名言典故、教学统计、社会思潮、法律、伦理、社会风情、国内外大事等知识,同时要懂得使用计算机,善于利用网络发掘丰富新颖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知识面。要做有心人,天天关注报刊信息,时时注意搜集具有浓厚时代气息、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的典型资料和事例,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并在上课时把典型材料引入教学。要主动
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运用先进教育教学思想武装自己。农村教育经费紧张,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订阅教学刊物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渠道。政治教师至少要自费订阅一份专业教学刊物,同校教师以及其他学校政治教师之间还可相互借阅刊物,共同学习交流。要打破封闭、各自为政的局面,广泛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如开展学科教研活动,组织集体备课、政治学科竞赛、优秀政治小论文评选等。
3.相机诱导,常教常新。政治课教师要搞活政治课教学,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变教师的单向灌输为师生的多向交流,变学生对基本政治概念、原理的死记硬背为理解应用。课上教师应注意精讲搜集来的时政热点、名言典故、自然社会等知识,多鼓励学生质疑讨论,从多角度甚至是新角度辩证地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时机,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发觉学生对某人某事有很高兴趣时,就即时给予点拨和启发。冲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充分运用“教学机智”诱导学生上好政治课。
参考文献:
[1]李纬坚.在农村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多发言[J].学园,2014(7).
[2]陈力.农村初中政治“高效课堂”刍议[J].课堂内外教研论坛,2013(6)如何查中考分数.
[3]谢永慧.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政治课的教学实效[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