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
第7期总第233期
理论学刊
Theor y Jour na l
J ul.2013
N o.7Ser.N o.233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特征及区域比较
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王敏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我国创意产品正逐步向系列化、规模化、层次化方向发展,创意产业区域集聚特征尤为明显。我国五大创意产业区的发展模式存在三大共性,即建设创意城市、引导创意集和发展技术内生性创意企业。但是,由于各创意产业区文化基础、市场环境、发展机制和主导行业的差异也导致其发展水平的迥然各异。推动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从国家层面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大环境”,更需要清楚认识产业发展的区域性特征,做好区域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
(关键词]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区;创意产业集聚;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09(2013)07一0064—04
创意产业,亦称为文化创意产业、创意工业、创意经济,是崇尚创新与创造力,强调以文化创意投入与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它脱胎于文化产业,但又超越了文化产业,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具活力和成长潜力的行业。自从1998年英国首次在国家产业政策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概念以来,创意产业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成为众多国家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创意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时期异军突起,引起经济学界广泛关注,被誉为“危急中提振市场信心的‘强心剂’,培育经济增长亮点的‘孵化器’以及促进经济复苏发展的‘助推器”¨1|。为促进创意产业发展,自2006年以来地方性创意产业政策不断推出。2009年9月,《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求“到2020年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目标。创意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产业发展迎来崭新的时代机遇和政策机遇。在“昂首挺胸、大步向前”地支持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应时刻警惕各地区“一哄而上”的发展创意产业,最终陷入“规模扩大——同质化竞争加剧——产业过剩”的陷阱。因此,必须要先弄清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以64及各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资源条件与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的区域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实现创
意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综合考察了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并从区域层面比较分析各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特征及资源条件,试图探索符合区域特的创意产业发展路径。
一、我国创意产业总体特征
在全球经济进入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下,由创意产品、营销、服务构成的创意产业链迅速延伸、蓬勃发展,形成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全球。联合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创意产业占全球G D P的比重为7%,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远远高出全球G D P7%的增长速度。在创意经济的先行国家,创意产业表现出突出的产业强势。据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和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调研报告《中国动漫游戏及创意产业发展研究》表明,伴随创意经济的广泛传播,全球创意产业呈现空前繁荣的盛况,初步形成三大特产业带:一是以纽约、旧金山、硅谷为中心的北美创意产业带,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二是以伦敦、巴黎为中心的欧洲创意产业带,主要秉承传统创意思想;三是以日、韩、新等地区为中心的新兴创意产业带,主要依托传统东亚文化而兴起。
我国创意产业是东亚创意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起步晚,但在全球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带动影响下发展迅速。自2002年以独立产业形式出现以来,我国创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发展,
销售收入大幅攀升,创意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统计显示,2011年产业增加值为13479亿元,同比增长21.96%,高于同期G D P年均
增速4个百分点,占G D P比重也从2004年的1.94%增至2011年的2.85%,年平均增长23.35%。
从产业发展层次上看,我国创意产品开始脱离单一结构,逐渐向系列化、规模化、层次化方向发展。2011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中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信息服务等三大行业仍占据主体地位,分别占到产业总产值的27.9%、21.8%和20.3%,但会展、旅游休闲娱乐、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文化艺术等行业快速成长,占产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9.6%、化是其核心产业、配套产业、支持产业和衍生产业的融合与聚集发展过程,这不仅有助于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和完善创意产业链,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产品结构的多元化、系列化,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
从产业空间布局上看,我国创意产业呈现强烈的区域集化、板块化发展特征,已基本形成五大创意产业区,即以北京、天津、青岛、大连为代表的环渤海创意产业区、以上海、杭州、苏州、南京为代表的长三角创意产业区、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创意产业区,以成都、重庆、西安、昆明为代表的西部创意产业区和以长沙为代表的中部创意产业区(如表l 所示)。同时,在各创意产业区内又分布有不同能级的创意城市,形成以先行大中城市为核心,带动中
7.1%、5.4%、4.7%和3.2%。创意的商品化、产业小创意城市快速发展的态势。
表1我国主要创意产业区
创意产业集聚区域代表城市特创意行业
环渤海创意产业区北京、天津、青岛、大连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长三角创意产业区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广告策划、动漫
臻=角倒意产曲庆广州、深圳广告策划、影视、印刷、动漫、工业设计
西部创意产业区成都、重庆、昆明、西安旅游、影视、服装、网络动漫游戏
中部创意产业区长沙、武汉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动漫游戏
二、我国各创意产业区发展的共性特征
发展创意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市场等参与主体的有机协调与合作。宏观上需要培育良好的产业环境和建立完善的产业体系,微观上则主要在于提升创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纵观我国各主要创意产业区的发展历程,其发展模式呈现三大共性特征:
1.以区域经济、文化资源创新为源泉,建设主题鲜明、特突出的创意城市。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中,创意已成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基本动力。各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加以开发,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资源,成为各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因此,政策、市场、文化、人才和服务等内外在环境充分具备的城市或地区,纷纷提出打造“创意中心”、“设计之都”、“文化名城”等战略目标。例如,作为历朝古都的北京依托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提出建设“创意中心”
的发展战略;上海凭借优越的金融环境和外向型市场经济氛围,提出打造“国际创意中心”和“亚洲会展之都”的目标;深圳发达的工业设计、时尚设计使其成为“创意设计之都”;昆(明)大(理)丽(江)因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和谐的人文环境被赞誉为手工艺创意人的天堂;同时,西部的成都则充分开发其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致力于打造全国数字市和创意休闲城市;中部长沙富有创意的电视广播文化使其城市独具特。
2.以集发展为主导,形成分工明确,功能齐全的创意集聚区。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决定了创意企业具有强烈的空间地理集聚倾向,创意工业园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最主要的载体。我国各主要文化创意产业区具有较高的产业集聚度。譬如,北京已规划建成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中关村科技集聚区雍和园、怀柔影视基地、798艺术区等10大创意产业基地,分别从事文化娱乐、软件开发、影视创意、艺术设计等创意开发活动。上海规划建设了以8号桥、工业设计园为代表的48个创意园区;深圳建成以大芬油画产业基地、蛇口创意产业园为代表的18个创意园区;成都建成以三圣乡画意村为代表的13个创意园;长沙建成西街创意领地和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两大创意园区;等等。
3.以技术创意为核心,催生大量技术内生型创意企业。各主要创意产业区的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软件、动漫游戏、工业设计等技术创新行业。据初步统计,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动漫游戏、工业设计等以高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内生型创意企业约占我国创意企业总的63%,其从业人员约占全行业
65
的61%,成为我国创意产业最主要的构成。①
三、我国各创意产业区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创意产业与生俱来的具有城市集聚化趋势,其发展与区域经济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心J 。我国各区域的不均衡发展导致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征。从集区域看,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创意产业集发展层次更高,集化程度更强。从城市分布看,《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l 1)》公布的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的城市排名显示,创意城市主要分为四个集团,总体分布呈现“金字塔”结构: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和金融中心的上海拥有更强的实力优势,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居于“先锋地位”,企业数量超过5万个,就业人数超过百万,资产总额超过1.5万亿,营业收入均在5000亿元以上;广州、深圳、杭州、武汉、成都、天津、重庆、苏州、南京、青岛和济南等十一个城市紧随其后,处于稳步发展阶段,成为第二集团,企业数量均在l 万个以上,就业人数在20万人以上,资产总额在150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在500亿元以上;大连、福州、沈阳、合肥等17各省市创意产业也有较快的发展,企业数量在5000个以上,就业人数在10万人以上,资产总额在300亿元以上,营业收人在500亿元以上,正处于创意产业成长阶段,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成为第三集团;石家庄、乌鲁木齐、绍兴等30个城市创意产业相对薄弱,正处于萌芽和成长阶段,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见图1)。各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差异所致。因此,本文将从创意来源、市场环境、发展机制和主导行业四方面比较各区域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r 州、t W l ,制、散、
囊■、天津、t 裘、嚣槲、
■囊、青臣
舻姗姗亿戳坩叭删z 辰遗、硼、潮瑚E 、融、谢,一
/器嚣龋穗高带
盈薯豳墅五睑:l 苴‘厶■翌五
上
、
舻髓删6到黻啪亿觚、聃赫、啾、瞒、鞠、膏■、枷/黼。刿、舶、潮、鼬、嵌、麟、种、
娜
/熟黜:龇llEII 、,黜锶:奋
资料来源: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1.在创意来源方面,各创意产业区孕育新创意的文化基础存在显著差异。【31文化创意是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直接决定着该产业的存在和发展。文化创意产生源泉的差异影响着各地区创意产业的发
66
展模式。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科教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技术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区,基于技术创新思想积淀而形成的创新文化成为该创意区孕育新创意的沃土。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商业最发达的地区,其创意资源的产生离不开当地活跃的商业文化氛围。移民最为集中的珠三角地区则成为多种外来文化交融的“炼炉”,由此形成的移民文化成为其创意的重要来源。而中西部地区的新创意则更多根植于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其发展特性更加强调民族特和地域特,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封闭性特征,不利于跨地域的扩散和传播。相比而言,技术创新文化、商业文化、移民文化更具开放性,强调不同思想、观念、技术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有利于新创意、新技术和新思想的形成,促进现代科技创意产业的发展。
2.在市场环境方面,各创意产业区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度存在显著差异。市场环境是影响文化创意产业重要因素。Y usuf 和N abeshi m a(2005)研究发现,创意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开放和创新的经济环境。R i char d Fl or i da(2003)曾指出,宽容的市场环境是城市(区域)吸引创意阶层、产生创新、刺激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对外交流的前沿阵地,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因而,具有更为开放的市场环境。而中西部地区身居内陆,受到较强内陆观念的制约,市场开放度和市场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创意阶层的吸纳力相对较弱。
3.在发展机制方面,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主导力量呈现区域差异。根据国外经验,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种发展机制。前者是在政府强有力的干预和主导作用下,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各种产业资源的基础性作
用,并辅之于产业政策调节,这种模式作用力大,见
效快,但可能导致“一哄而上”、“盲目跟风”的产业激进发展。市场主导型发展机制是基于市场选择和市场机制作用下引导产业发展,这种模式见效慢,但
能更有效顺应市场需求变化,有利于资源向高效率领域配置。综合考察发现,环渤海地区和珠三角、长
①数据资料是根据中国创意产业100强样本行业分
布和2006年中国创意人行业分布数据计算所得。参阅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动漫游戏及创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内部资料),2007年6月,第5
页;(2007年度中国创意产业调查报告(企业篇)》,文化创意产业网,2007年12月2日。
一
烈
瓣一
三角地区创意产业发展和创意集的形成是遵循“先市场培育,后政府跟进规划确认”的路径,而中西部地区创意产业发展和创意集则主要是以政府规划为主,以政策引导产业发展。
4.在主导行业发展方面,各创意产业区发展的优势行业各不相同。根据行业分类,创意产业囊括了文化传媒、休闲娱乐和设计策划三大类的数十个行业,其中文化传媒类创意产业包括文化艺术、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广播电视电影、数字媒体、新闻出电子游戏、旅游观光、网络服务、时尚消费;设计策划类创意产业包括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时尚设计、软件设计、咨询策划、会展服务。受地区文化、教育、人才、市场需求、产业结构特征等因素影响,各创意产业区创意产业的主导行业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环渤海创意产业区的主要优势行业集中在文化传媒类行业,长三角和珠三角创意产业区的主要优势行业集中在设计策划类行业,而中西部创意产业区则主要集中在休闲娱乐类行业。
版、音像制作;休闲娱乐类创意产业包括休闲体育、五大创意产业区发展模式比较如表2所示:
表2五大创意产业区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比较
环渤海创意区长三角创意区珠三角创意区西部创意区中部创意区创意来源创新文化商业文化移民文化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市场环境市场化程度高市场化程度高市场化程度高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化程度低发展机制市场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市场主导型政策主导型政策主导型
集中在文化传媒
集中在设计策划集中在设计策划集中在休闲娱乐集中在休闲娱乐
主导行业类行业和设计类
类行业类行业类行业类行业和文化传
行业媒类行业
四、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
通过对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状况和五大创意产业区发展模式的考察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创意产业发展既存在共性特征,也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各地区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环境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是各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发展创意产业,必须要清楚认识到这种区域性特征,高度重视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产业发展环境的差异,结合区域特定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促进各种要素与创意的结合,实现向经济资源的转化。例如,对于文化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可考虑采用政府主导型发展机制,以政府力量推动地区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大都市地区,可以采取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在地区创意产业发展中的调节作用。
在重视区域性政策设计的同时,国家也要采取积极措施营造有利于创意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具体包括: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培育创意企业家和专门人才,通过人才“绿通道”引进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和环境的专业高端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以知识产权参与分配的新路径,营造有利于发挥各类人才智慧和才能的宽松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杜绝假冒伪劣创意产品,保障创意开发者的利益,对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构建支持创意产业的金融体系,多渠道解决融资瓶颈。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快创意专业孵化器和技术市场交易平台建设,为创意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技术条件。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引导政府采购向创意产品倾斜,通过利益补偿使创意企业创新有利可图。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文化产业建设,引导创意企业、专业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和相关机构等依据分工和合作关系集中,建立“文化创意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壮大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实力,使创意集聚区成为创意要素的“栖息地”。
参考文献:
[1]辜胜阻,王敏,刘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我国经济转
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6).
[2]A l l e n J.Scott.C ul t ur al--product s i ndust r i e s a nd ur b an
econom i c devel opm ent[J].U r ban A f f a i r s R evi ew,2004,
(4).
[3]Shahi d Y u s uf,K ao r u N abes hi m a.C r eat i ve I ndus t r i e S i n E a s t
A s ia[J].Cit ies。2005,(2).
作者简介:王敏(1987一),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发展。责任编辑:赵丽娜
6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