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学生语用失误调查分析
非英语专业学生语用失误调查分析
作者:刘燕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4年第07
        本文为安康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语用失误研究》(编号AYQDRW201134)部分研究成果
        【摘 要】 调查结果表明,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整体较低,在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的各个层面均有体现。外语教学应重视语用理论的教学,重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重视语料的真实性,重视语用能力的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语用失误;语用能力
图书馆是什么梗
        一、前言
        “语用失误最初由Jenny Thomas1983)提出,认为只要说话人所感知的话语意义与说话人意欲表达的或认为应该为听话人所知的意义不同,这时就产生了语用失误。并把其分为
语用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指学习者所说的目的语不符合以该目的语为母语者的语言习惯,错误地把某一表达套用到目的语中;社交语用失误指因为不了解双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因此在语言形式的选择上导致失误,它与交际双方的身份、语域和话语熟悉程度有关。
        语用失误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中不同程度的都存在。虽然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其在学习、工作、社会交往等各方面中都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从而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它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对于语用能力的重视,缓解了这一问题,但在偏远地区的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地处遥远,信息相对闭塞,教师教学理念没有及时更新,侧重于教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加之学生语言基础差,外语学习功利化程度高,又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因此学生的语用能力较低,语用失误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本研究通过对一所西北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该类院校学生的语用能力如何,语用失误的具体表现和原因,进而提出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对策和方法。
        二、语用失误调查
        1、调查对象
        本研究从安康学院——一所西北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抽取了124名非英语专业本科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60名为一年级学生,64名为二年级学生。
        2、调查工具
        依据何自然(1988)《语用学概论》书中所附的英语语用能力调查问卷和冉永平(2006)《语用学:现象与分析》书中所附的英语语用能力调查表改编而成。共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20道情景选择题,要求学生在给定情境下选出符合情景要求的回答,每题1分,共计20分。第二部分为20道选择题。受试者根据自己在第一部分相应场景中的选择进行反馈:(1)大学英语课堂中讲过;(2)我在其他资料中看过;(3)根据自己的日常交际经验;(4)随便选得。这部分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语用知识的来源。
        三、调查结果
        对于收上来的调查问卷,首先借助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生语用能力测试成绩最高分14分,最低分5分,平均8.52分,标准差为2.795。这说明新升本院校学生的语用能力整体较低。接着将两组的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一年级组的平均成绩为8.53分,二年级组的平均成绩为8.50分,两组成绩的显著性差异值为sig=0.947>0.05,说明两组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之间没有正比例关系。
        四、语用失误的主要表现和原因
        通过分析问卷,发现学生的语用失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误用目的语表达方法,违反英语语言习惯
        比如在第19个表示感谢的场景中,麦克说:“Oh dear Tom thanks very much for your help”在对应答的选择中,31.25%的学生选择了“Never mind”“It’s my duty”。其实,这样的说法会引起老师的困惑和不快。正确的选择应该是“I am glad to be of help. ”在英语里,虽然never mindnot at all you are welcome don’t mention it 等同样表示不用谢
关系,但只有当说话人做错了某事、感到内疚并请求听话人原谅时,听话人才会说“Never mind”来安慰对方。学生之所以选错是套用了中文的思维角度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违反了英语本族人的语用习惯。
        2、套用母语表达法或结构
        学生语用失误的另一种常见表现就是用母语里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法来表达英语里同样的意思。比如在第六个场景中,售货员在接待顾客时,21.8%的学生选择了“What do you want“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at you want,这是因为在我国,售货员在接待顾客时会主动询问:请问想买点什么?但是在英语文化中,这样问就是非常不礼貌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Can I help you。再比如在电影院门口的场景中,小王看见史密斯先生正要去看电影,他应该如何打招呼。就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Are you going to the cinema Mr. Smith,这就是受到母语打招呼方式的影响。
        3、将汉英词语等同,造成失误
        比如在最后一个场景中,A问图书馆是否星期六开放,在对B的回答的选择中,近60%
的学生选择了“Of course”“Yes of course”,就是因为将英语的“Of course”与汉语的当然等同了,不理解“Of course”的含义还有这还用问吗?只有傻瓜才会问这样的问题!
        4、误用目的语社交方法,造成语用失误
        比如在打电话场景中,对于“Hello I’d like to speak to John Smith please.”的回答,有近40%的学生选择了“I’m John Smith.”“It’s me here.”这种失误主要是由于中西方在接打电话时的不同方式导致的。
        5、套用母语社交方式方法
        在一些场景中,学生由于忽视了中西方不同价值观念下社交举止方式上的差异,套用母语文化价值观念下的社交方式方法而导致语用失误的发生。比如在第11个场景中,A赞扬B的英语说的非常流利。由于中国人向来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所以很多的学生都选择了“No no my English is poor.”
        6、误解目的语社交环境
        在一些场景中,学生因为忽视了交际对象的身份或社会地位而导致了语用失误的发生。例如在叫出租车的场景中,很多学生只顾语言的礼貌而忽视了出租车司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选择了“Excuse me would you mind taking me to the airport。其实这里的礼貌既滑稽又没有必要。
        从以上学生的语用失误表现可以看出,学生语用失误的原因主要有:(1)语用意识不强;(2)语用知识匮乏;(3)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4)较少有机会接受语用能力培养的训练。
        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外语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将语用知识与语言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语用意识
        教师应加强语用理论的学习,并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同时也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语用理论和知识,如言语行为理论、礼貌原则等,帮助学生提升语用意识。
        2、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只有熟悉文化,才能正确应用语言。让学生应可能多的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历史、文学等,对比中西文化不同价值体系中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文化取向、社会规范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了解两种文化语用行为的差异和禁忌,避免出现语用失误。
        3、将语用规则与语法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语言形式的语用功能
        Hymes说过:不懂得语言的运用规则,语法规则将变得毫无用处。Hymes 1972306)所以要跳出传统的语法教学,进入到语法的语用层面,将语境作为语法教学的内容之一。比如讲解疑问句时,除了讲解提问的功能之外,还应告诉学生不同语言形式的疑问句还具有其他的语用功能,如建议、请求、提醒和责备等。
        4、将语用能力培养与课堂活动相结合,积极创设语境开展练习
        仅仅了解语用知识和语言的语用功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意识地开展语用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语用知识,将知识内化为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可以开展专项语用能力训练活动,如请求、道歉、邀请、感谢等,也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综合
性情景,如招聘会、超市购物、生日聚会、商务会谈等,促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语用知识。
        总之,新升本院校的学生普遍语用能力低下,加强该类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已是当务之急。只有提升语用意识,开展语用教学,强化语用训练,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帮助学生灵活应用语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Hymes D. H. 1972.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 In J.B. Pride & J. Holmes eds.), Sociolinguistic [C]. HarmondsworthPenguin.
        [2] ThomasJ.1983.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32.
        [3]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 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燕(1976-)女,陕西安康人,安康学院外语系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