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识记 | 理解 | |||
科技成就 |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 四方面科技成就的背景、影响 | 收集,归纳总结、整合知识。 问题探究、比较分析、材料研究。 归纳科技成就讲解过程中的影响,得出结论。 | 建国近六十年来,在中共领导下我国科技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一些科技研究成果已经跻身世界前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通过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增强学生“科教兴国”的意识。 通过对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的介绍,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 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
科技发展的影响 | 综合国力得到了提高、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 科学技术的反作用是巨大的,因此要坚持科教兴国。 |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国后科技成就、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难点: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方法】
1、采用设置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采用比较法,通过比较建国前后我国科技方面的变化,揭示新中国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原因。
3、师生共同准备课前材料,让学生从准备的过程中,体会新中国以来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4、采用互问法小结、巩固本课内容。
【教学资源】
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课本。
学生课下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分成四组同学,分别从原子能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四个方面查建国后的成就资料,由一人汇总演示、一人总结发言。)
【板书设计】
中国两弹之父是谁第29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 科技成就
1、 原子能
a成就:、、导弹核武器、核电站
b背景:美苏核垄断
c影响:巩固国防、能源利用、综合国力
2、 生物技术
a成就:杂交水稻(袁隆平)
b背景:地少人多
c影响:解决吃饭问题
3、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
a成就:银河一号、三号、神威号巨型计算机
b背景:国际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c影响:国家工业生产 人们的日常生活
4、 航天技术
a成就:长征一号、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
b背景:苏联、美国空间技术发展迅速
c影响: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 科技成就原因和影响
(一)原因:1社会主义发展2经济发展3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影响:“科教兴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前两节内容——出示图片和材料。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电子计算机:美国第一台计算机;生物技术、遗传工程:克隆羊多利;空间技术、航天技术;苏联的东方一号、11号载人上天;原子能:美国第一颗在日本爆炸成功。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回顾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后世界上主要的科技成就,这节课我们把目光转向同时期的中国。在课下,我们四个小组的同学已经从电子计算机、生物技术、航天技术、原子能等四个方面查到很多有关科技成就的资料,下面我们就一起分享这些成果。
讲授新课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回顾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后世界上主要的科技成就,这节课我们把目光转向同时期的中国。在课下,我们四个小组的同学已经从电子计算机、生物技术、航天技术、原子能等四个方面查到很多有关科技成就的资料,下面我们就一起分享这些成果。
讲授新课
一、科技成就
设计思路:请同学们用多媒体展示自己课下的准备,从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电子
计算机技术等四方面说明建国后的科技成就的相关知识。每一部分都用图片和材料说明三个内容:成就、背景、影响或作用。通过让学生课下准备的方式,促进学生得到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真正实现让学生自主学习。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创设情景,从而得到价值体验。
(一)原子能方面
请第一小组同学们出示有关原子能的资料。一名同学讲解。
生:首先看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的景象。
图片讲解:1966年10月27日,北京时间9:00正,随着指挥员一声“发射”口令,顷刻间核导弹腾空而起,按预定程序准确飞向靶区。9:09分14秒,核弹头在靶心上空距地面569米的高度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接到报告高兴地说;“谁说我们中国人搞不成导弹核武器,现在不是搞出来了吗!”
10月27日的这一声巨响,表明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准中程导弹核武器,也取得了核弹头研制定型的完整经验,对加快战略导弹核武器的研制速度,增强国防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接到报告高兴地说;“谁说我们中国人搞不成导弹核武器,现在不是搞出来了吗!”
10月27日的这一声巨响,表明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准中程导弹核武器,也取得了核弹头研制定型的完整经验,对加快战略导弹核武器的研制速度,增强国防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看到的这两位老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和钱学森。
还有很多科学家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一起阅读下面的这几则材料。(课件展示)
材料一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的知识献给祖国。——邓稼先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的一切都在作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钱学森
材料二 在建国初期我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中国用最少的研究经费、最短的时间创造了奇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那些创造了如此辉煌成就的功臣们却一直默默无闻:王淦昌,当时参与研制核武器的科学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此前,他因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而轰动世界,到研究所报到后,由于保密需要,化名“王京”,而王淦昌这个名字从此消失17年之久;在“两弹一星”科研刚刚起步时,苏联撤走了专家,是邓稼先带着一批从全国各地调来的大学毕业生,在京城北郊的灰楼里,用4台手摇计算机运算,开始了艰辛的攻关;还有钱学森、周光召、朱光亚、钱三强、赵九章、姚桐斌、郭永怀、钱骥、于敏、王大珩、王希季、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妮、屠守锷、黄纬禄、彭桓武、程开甲、陈能宽等。1999年,党
和政府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当时,他们中已有7位科学家去世了。
生总结:我们的材料主要就是从原子能成就和这时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两方面入手。老一辈科学家那种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探究] 结合我们了解的历史知识,分析研究原子能的原因。
师:一组同学准备得非常充分。请大家阅读课本提供的材料,思考:二战即将结束时,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了两颗,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什么建国初期我国还要研究原子能?
生答(略)
师:新中国建立之初,美国、苏联都对我国进行核威慑,为了打破核威胁我国决定发展原子能科学。这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提高的反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