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没有创新,文化就会萎缩,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而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有()红飘带之歌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②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③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④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①③④正确阐明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基础,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源于社会实践。②观点表述不正确。故选B。
答案:B
2.首届“创造新的文化遗产”论坛指出,“我们应站在文化继承和创新的高度上审视历史和未来,力争在实践中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为后人创造出更多‘新’的文化遗产。如《亮剑》《闯关东》《士兵突击》《中国地》等原创作品的热播就突出了‘新’”。这里突出强调“新”,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可以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内在动力③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④离开了文化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②④说法错误;之所以要强调“新”,是因为文化创新具有巨大作用,所以选①③。
答案:C
3.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的作者沈荛尹为了再现历史,甚至历时六年重走长征路;在连环画《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再版后记中,作者之一华这样总结:“闭门造车、冥思苦想是画不出有生活气息的作品的。”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感染力在于创作者的精益求精
C.优秀的文化作品只能来自于生产实践
D.文化作品中只有源于社会实践,才有感染力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重点是文化创作的来源,为了进行文化创作,作者重走长征路,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历史,体会历史,依此作为文化创作的依据。A项介绍的是文化影响的途径,和题干主旨不一致;文化的感染力在于它源于社会生活的实践,所以B项说法是错误的。C项的主题也是要介绍文化创作的源泉,但是将范围缩小了,文化创作的源泉是社会实践不仅是生产实践,还包括生活实践,所以C项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答案:D
4.“给力”的词义是对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的感叹或者祈望,它原是少数网友用语,现在成了社会热语,还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中。“给力”成了热语表明() A.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B.文化创新的来源是作者的灵感
C.文化创新的途径是推陈出新
D.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需要
解析:“给力”成了热语,说明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需要,所以D项符合题意。A 项说明社会发展问题,与题意无关;B项表述错误,文化创新的来源是社会实践;C项是文化创新的途径与题意无关。
答案:D
5.岭南文化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自我更新,它在原有特质的基础上,又不断有新的内涵发出来,又有新的因子在萌芽,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岭南文化”。这说明()
①新岭南文化是社会实践发展的产物②新岭南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③新岭南文化对广东社会的发展具有反作用④新岭南文化是对旧岭南文化的否定和摒弃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④D.①②
解析:新岭南文化是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是社会实践发展的产物;在形成的过程中,在原有的特质基础上萌发出来,体现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也体现了它与时俱进的特点,①②符合题意;材枓不能体现新岭南文化对广东社会发展的作用,③与题意不符;④错在“摒弃”。故选D。
答案:D
6.(2012·济宁模拟)“农民工版《春天里》为何走红”?网友认为“歌曲折射中国人的梦想和现实”、“奋斗改变命运的精神让人感动”,文化学者认为他们展现了中国最真挚、
最坦诚的灵魂,凸显了中国“沉默的大多数”的普通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美好的梦想。上述文化现象启示我们()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②文化创新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众,满足人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③只有草根文化才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④文化创新必须以网络等大众媒体为依托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能力,通过“歌曲折射中国人的梦想和现实”、“奋斗改变命运的精神让人感动”,凸显了中国“沉默的大多数”的普通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美好的梦想可以看出①②适合题意;③是错误的;④没有体现。
答案:C
7.(2012·皖南八校联考)“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梁齐作后尘”。杜甫提倡文学创作要努力学习屈原、宋玉的作品。不要步齐、梁恃风一味讲究词藻华丽的后尘,这说明把握文化发展要注意()
①文化的独立性②文化的传承性③文化的创新性④文化的时代性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清词丽句必为邻”强调文化继承性,“恐与齐梁作后尘”强调文化要创新。所以选②③。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温大城市学院有个“袜子王”,便是该院国贸专业的22岁学生
张海涛。张海涛是诸暨人,家里经营规模不小的袜厂。大二的时候,
他运用所学营销知识,注册网店通过网络销售来叫卖袜子,生意十
分红火,但因其经常请长假回乡打理,耽误学业不说,学校方面也十分不满。创业?学业?张海涛陷入迷茫……对此,很多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甲:对于大学生而言,学校不仅传授知识,培养综合素质,还能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否则,为什么有那么多事业成功人士重返校园“充电”呢?还是学业重要。
乙:学业的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就业吗?现在就业形势这么严峻,好不容易他的网店这
么红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诸看法的认识。
解析:本题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学业与创业的关系,重学业就是要重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重创业就是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而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答案:甲的观点强调学业重要,认识到学业对创业的促进作用,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重要反作用,回校“充电”体现于此。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在学校里,青年学生主动去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知识水平的进步和自身素养的提高。
乙的观点强调就业的重要性。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而文化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指导社会实践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创业,能为自己的精神生活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也可以在创业中实践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发展知识。但是,把学业的最终目的只看成是就业并不恰当,人应该要有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追求,争做“四有”公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