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 (第三课时)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_百度文 ...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
凤翔县纸坊中学  张云芳
一、教材与学习任务分析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一课选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是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中第三课时内容。
第三节教材分为三部分,一是从整体上介绍了我国河流和湖泊的概况,以内外流区域的划分和河流水文特征的对比为重点;二以水能宝库、黄金水道、长江水患为重点介绍了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三是是重点介绍了黄河的泥沙产生的原因及治理问题。
长江的重点内容有三个,丰富的水能资源、黄金水道和水患的治理。源流概况的内容可通过长江水系图和相关图片说明,使学生对长江中上游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有了初步的感官认识。长江干流剖面图对长江为什么水能资源丰富以及水能资源的富集地段给出了直观的解释。黄金水道是主要通过长江航运图点明的。活动2即阐明了长江水患产生的原因,也为学生推理长江水患的集中发生地提供了基础,同时在学生对于解决长江水患问题得出答案的同时,受到协调人
地关系等观念的教育。
中国最长河流是什么河二、学习对象分析
学生在《第三节 河流》(前两课时 河湖状况和黄河)的学习内容中,已经对中国的河湖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学习河流的方法,并通过对环境问题和治理措施的探究,已具有更明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以上这些学习的储备为本节课学习的正常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将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和提炼,对已有能力的在培养和再升华。为了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中国政区图、长江水系图、沱沱河彩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流经地形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支流和湖泊。
2)对长江中上游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有初步的感官认识;
3)通过长江航运图认识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
4)通过有关图文资料的分析探讨,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有关长江的文字、图片资料,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有关图文资料等水文特征的分析,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角换位思考探究长江的开发利用,能初步提出长江开发利用的方向及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长江开发的案例,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的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学习重、难点
重点:
1.理解长江“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称号的含义。
2.长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
难点:
长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措施。
五、学习研究目标
1.通过利用长江河段的特征解决地理的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理解长江“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称号的含义,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本P56活动1学生的小组讨论探究,使学生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新性思维和大胆的设想。
3. 通过课本P56活动2学生的讨论比较探究,使学生懂得长江的水患根源及其综合治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受到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教育。
六、学习思路设计
本课的学习设计,是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对《地理课程标准》的解读,在学习目标的确立上,学习内容的组织、教法、学法的设计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学习目标的确立
1.着眼于夯实基础,使学生掌握长江的地理概况。
2.着眼于能力的培养,通过方法引导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称号的含义,懂得水患的治理,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着眼于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水能资源的富集地段、探究理解水患的产生的根源及应对措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学习内容的安排
根据学习目标的确立,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安排为长江概况、 “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洪涝灾害三方面来组织教学。
(三)学法和教法设计分析
1.教法
课件辅助教学法:教师在课前结合学生收集到的材料,将教学中的重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制作课件,让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扮演好帮、扶、引的角,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引导启发教学法:教师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探究问题,尽可能地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启发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达到学会方法、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情感提升的目的。
地理图像教学法: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掌握长江概况、
理解“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含义以及洪涝灾害的根治方面,都紧紧抓住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学法
收集资料法:课前通过各种途径如报刊、杂志、因特网等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搜素信息,探究问题,从而拓展学习空间。
合作探究法:全班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实际地理问题的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相互交流、讨论、探究,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习成果共同分享、在快乐中共同成长的目的。
角扮演法:在分析克服影响长江通航的障碍因素中,各小组分别自主选择“水利部长”“船长”“商人”“游客”的角,换位思考、这样的设计综合使用角扮演、小组活动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
七、学习内容结构
                  (一)长江概况
                              水能资源富集地及原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