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曲
欢乐即是永恒
贝多芬和《快乐颂》
把席勒的《快乐颂》谱成旋律,是我二十年来的愿望!----贝多芬
《快乐颂》出自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歌词则是取自德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席勒的同名诗作。
在贝多芬22岁时,当他读到席勒的这首长诗时,马上就被其磅礴气势和恢宏意境所吸引,心中就像有一支火把,照亮和温暖了整个胸膛。他顿时产生了将这首长诗加以谱曲,使之变成一部真正伟大的声乐作品的想法。
为了保持创作激情和状态,贝多芬先后搬了四次家,历时两年才完成。
《快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自由、和平之明灯,被经世传唱。
坚持的自信
柴可夫斯基和《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874年,柴可夫斯基将其完成之后,决定将这首自己颇为满意的曲子,作为一份答谢的礼物送给自己的良师益友鲁宾斯坦。但鲁宾斯坦将乐谱看了之后,紧锁着眉头,并说这部作品华而不实,缺乏创作性,结构散乱。柴可夫斯基一直都是一个坚信自己的作品价值的作曲家,坚决地说道:“我一个音符也不会改的。”
柴可夫斯基的自信不是盲目而毫无根据的。他一生都执着于内心深处想表达的情感,用音符来捕捉情感透露出来的动人旋律。《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它是真正的开朗情绪和乐观主义的深刻体现,是那一世纪欧洲音乐艺术史上最有天才的创作之一。
音乐创作必须具有民族特和时代特点------贺绿汀
1934年的春天,35岁的俄国钢琴家齐尔品来到了上海,开了一场钢琴作品独奏音乐会,他给当时的国立音专校长萧友梅写了一封信,希望筹划一个具有中国民族风格音乐的钢琴比赛。贺绿汀觉得一个外国人如此热心地发扬中国民族风格的音乐,非常感动,决定参加比赛。整
个夏天,他就泡在闷热的小阁楼里,夜以继日的创作,他一连写了3首钢琴曲,取名为《牧童短笛》《摇篮曲》和《往日思》。比赛当天,当音乐响起,贺绿汀立刻把人们带进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把人带回了可爱的家乡,山清水秀的南方田野,牛背上的牧童悠然自得吹着短笛,漫步在乡间的小路。
《牧童短笛》将中国传统乐器笛子的发音特点,与钢琴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齐尔品也将这首具有中国民族特的钢琴小曲介绍给了全世界。
在童话的窗外唱支歌
雅尼和《夜莺》
当我作曲时,我考虑的不是我在“作曲”。音乐是一种用来探索我内心世界的媒介。----雅尼
在安徒生的童话里,夜莺是一种能唱出美妙歌声的神奇鸟,很多音乐家都以《夜莺》为题目,创作过著名的音乐作品。其中最特别的一位音乐家,就是雅尼。
雅尼曾经在意大利海滨度假,每到傍晚的时候都会有一只小鸟飞到他的窗前歌唱。雅尼特别
想为这只小鸟谱一支曲子,可是当时他没有到合适的乐器来模仿小鸟的叫声。雅尼的一个朋友向他介绍了中国笛子,他兴奋的想,中国笛子模仿小鸟的鸣叫再合适不过了。于是,很快谱出了这首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情的《夜莺》。可以说,这是他特地为中国人作出的一首乐曲。它充满了中国古典音乐情调,同时又是现代电声音乐作品,体现了雅尼一贯的潇洒自如的创作特点。
人间四季都是歌
柴可夫斯基和《四季》
世界著名的钢琴家灵感全然不是漂亮地挥着手,而是如犍牛般竭尽全力工作的心理状态。-----柴可夫斯基
1875年,圣彼得堡一家叫做《小说家》的杂志社向柴可夫斯基邀稿,希望他在一年的时间里每月能为杂志写一首钢琴小品,内容主题为当月气候特征和俄罗斯民族的生活风俗。
环绕一生的旋律
亨德尔和《弥赛亚》
假使我的音乐只能使人愉快,那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使人高尚起来。-----亨德尔
亨德尔早年在英国很不得志,创作的音乐经常被对手批驳得体无完肤。1741年,詹宁斯是清唱剧《索罗》和《以列人在埃及》的作者。詹宁斯希望这部新剧本《弥赛亚》
由亨德尔写出音乐。手稿里的第一句话“鼓起你的勇气!”震醒了消沉的亨德尔。受此激发,亨德尔一鼓作气地读下去,越读越觉着剧中的歌词正是写给他的,亨德尔感觉浑身有一股力量在奔驰,一种强大的灵感袭遍了他的全身。随后的日子里,他守在自己的房间足不出户,奋笔疾书。整整3个星期,天天如此,他已经如醉如痴,完全沉溺在自己创造的美妙旋律里,连眼睛里都绽放出异样的光彩。
1742年,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751年,亨德尔双目失明,但是他仍然坚持亲自指挥演奏《弥赛亚》。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被他毕生艺术的结晶----清唱剧《弥赛亚》的美好旋律所环绕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