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一、基础训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亲故多劝余为长吏②豫章故郡,洪都新府③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④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①朋友;②旧的;③④都是“不久”。
答案:C
2.下列各组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国破亡之故事
B.都督阎公之雅望/登高作赋,是所望于公
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谏太宗十思疏》
解析:A.“故”都是“旧的”意思;B.声望/期望;C.才华出众的/盛大的;D.书、撰写/古代的一种文体。
答案:A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云无心以出岫
以:连词,表修饰关系
B.识盈虚之有数
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C.风斯在下矣
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
D.实迷途其未远
其:句中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
解析:C.斯:连词,则、就。
答案:C
4.下列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句中的“且”字相同,③④句中的“以”字不同
B.①②句中的“且”字相同,③④句中的“以”字相同
C.①②句中的“且”字不同,③④句中的“以”字不同
D.①②句中的“且”字不同,③④句中的“以”字相同
解析:①且,连词,表转折;②且,副词,姑且,暂且;③④句中的“以”均为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答案:D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园日涉以成趣
A.樯橹灰飞烟灭B.而后乃今将图南
C.襟三江而带五湖D.臣具以表闻
解析:A句中“灰”与例句中“日”都是名词作状语。B项中“南”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向南飞”;C
项中两个加点词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D项中“闻”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答案:A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此小大之辩也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汤之问棘也是已D.愿陛下矜悯愚诚
解析:A.“辩”通“辨”;B.“闵”通“悯”;C.“已”通“矣”。
答案:D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 )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悦亲戚之情话
C.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解析:A.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B.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的成员。D.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答案:C
8.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
例句:乐夫天命复奚疑
A.农人告余以春及B.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C.此小大之辩也D.遂见用于小邑
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判断句;D项为被动句。
新组词语答案:B
9.名句默写。
(1)北冥有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
(2)祖母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上出重霄;____________,下临无地。鹤汀凫渚,____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_______。
(4)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5)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___。
(6)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_。
(7)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9)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
(10)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斯已矣。
答案:(1)其名为鲲鲲之大其名为鹏鹏之背其翼若垂天之云 (2)悯臣孤弱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层峦耸翠飞阁流丹穷岛屿之萦回即冈峦之体势 (4)泉涓涓而始流 (5)抚孤松而盘桓 (6)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 (7)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8)潦水尽而寒潭清 (9)秋水共长天一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 (10)辩乎荣辱之境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况且水蓄积得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2)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耀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罢了。
(3)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界,他们还凭借什么呢?
(4)回归家园吧,田园将要荒芜为什么不回家?既然让内心被形体役使,为什么还失意伤感独自愁悲?
(5)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于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①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侯方域《马伶传》)
【注】①分宜:严嵩是分宜人,当时的人称呼严嵩为严分宜。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问:探访
B.今日幸为开宴幸:幸运
C.华林部过马伶曰过:拜访
D.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易李伶易:轻视,引申为胜过
解析:B.幸:希望。
答案:B
1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解析:B.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A.①连词,表因果关系,“因
而”;②连词,表转折,“却”。C.①介词,“在”;②介词,表被动,“被”。D.①副词,强调出乎意料,“竟然”;②副词,表判断,“就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