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参与式—林业扶贫的新途径
李维长,中国林业科学院,北京颐和园后,100091
陈宏玲,湖北省林业局,武汉,430079
林业科技管理2001年第3期
于1978年召开的第八届世界林业大会(主题为“森林为人民”)以后,林业的焦点已经从传统的生产性林业转移到以农村综合发展为主的林业活动上。以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采取林业与农村社会和经济综合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社区林业为其林业发展战略,注意吸收当地社区和广大农民参加林业活动。社区林业作为林业发展的一个分支,作为当代林业发展的新兴力量,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可以说,社区林业的出现,是近30年来国际林业界的最大事件,是林业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等,开始资助发展中国家开展社区林业项目。由湖北省鹤峰县执行的“社区林业扶贫示范项目”,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我国的第一个,也是惟一的社区林
业扶贫项目。
由于“社区林业扶贫示范项目”采用了社区林业的理论,并自始至终坚持“农民自主参与、建立培训网络、注重推广示范”的建设思路,使项目区农民的思想观念、综合素质、自我脱贫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多样化作物种植是该项目的特点之一,经过与农民的共同讨论,该项目选择了7个品种作为项目的规划品种,其中既有种植在房前屋后、能在短期内见效的经济林品种,亦有中期收获的经济作物,更有种植在高山自留山上、生产工业用材的长周期树种,从而保证了项目农户能够在各个时间段上均有收益。在项目实施的3年期间,共种植7个规划品种245公顷。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已从项目启动前的790元提高到目前的1 500元以上。
一、 参与式决策:激发了贫困农民自我脱贫的积极性
自主性和参与性是社区林业的核心特征和基本原则,鹤峰县社区林业扶贫示范项目始终把参与式方法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该项目在启动之前,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农村快速评估、矩阵排序表等方法,对项目乡进行了参与式乡村社会经济本底调查,这是项目取得成效最关健的第一步。调查中,项目办非常注重参与性。首先是注重多学科人员的参与,由参与式农
村评估调查专家、项目办公室管理人员和项目乡的基层人员组成调查组,其次是部门参与,参加调查的单位有县林业局、项目乡政府、项目乡林业工作站、项目乡扶贫办、项目乡妇联等。调查工作还注重农民的参与。农民代表在调查组中占70%。调查中通过召开村民大会、体访谈、问卷调查等办法,让农民自始至终参加。妇女参与调查工作亦得到充分的重视,县乡两级妇联同时参加了此次调查,调查组成员中妇女占30%,在调查中召开了4次妇女体会议。调查组深入到项目区,在进行调查的同时,还向农户宣传项目的目的、意义、目标及基本要求,了解项目区农民的思想状况、现有能力、对项目的期望和需求。乡村本底调查后,在项目办的鼓励下,农民根据各自的实际,以及市场行情和项目目标等情况,参与了土地利用规划和树种选择等,由于采取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决策过程,将尊重农民意愿和项目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有 1 450 个贫困农户家庭自主自愿加入到了项目建设之中。在项目执行的整个过程中,贫困农民自始至终保持着高度的积极性,他们接受新知识、新观念的欲望十分强烈,通过实施项目而脱贫致富的愿望十分迫切,这样就从根本上实现了“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为项目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众基础。
二、参与式培训:帮助农民掌握技能和提高素质
鹤峰县社区林业扶贫项目根据农民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把培训分为4个层次:技术员培训、农民技术员培训、农民集中培训和农民现场培训,分别按照不同的培训要求相应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对农民技术员不仅要求掌握一定的理论,更要求具备过硬的操作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有小学以上文化、接受能力较好的农民,进行集中授课培训;对所有农民、重点是文化低的农民采取现场培训的方法,保证了整个项目区的农民都能得到技术帮助。 农民集中培训因为涉及的对象比较多,因此,一般到每个村举办。培训由项目办成员或当地具有丰富经验的“土专家”授课,农民技术员有时也担任授课。农民集中培训的内容与农民技术员培训内容一样,只是理论程度比较浅。在这种培训中尤其注重实践,每次培训时课堂讲解时间少,主要精力用在田间实习上。为了搞好嫁接和修剪的实习,项目办成员自制了100把嫁接刀,购买了60把枝剪和10把手锯。在修剪的实习过程中,为了不破坏果树,一般先让受培训者用粉笔在下剪处作记号,通过技术员验收后,方可下剪。农民现场培训结合到户指导进行。项目技术人员或农民技术员到某个农户家指导时,召集他家邻近的农户都来参加。培训的时间和内容是根据生产季节而定的,一般在田间边示范操作,边讲解较简单的知识。并让到场的每个人实际操作,直到基本合格为止。这种方法能使绝大多数的农民掌握到技术,深受农民欢迎。在培训过程中,还注意加强宣传引导,以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增强
贫困农户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和环保意识。由于项目区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项目之前很少接受过技术培训,为了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现场培训成为培训的主要形式。对现场培训则根据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召集农民集中在生产田间一边讲解一边操作示范,或者到每个农户田间实地指导,或者技术员到村到户培训,也有联络员或农民技术员到户指导。
农民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 从对周围环境的反复认识中,积累了丰富的乡土知识和许多利用当地资源、解决当地问题的好方法和好经验,并世代相传,这是农民众的基本能力和传统习惯。乡土知识作为乡村社区的基本成分保存了下来并得以不断发展。项目区的农民十分珍惜每一分土地,他们自古以来就有间作的习惯,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哪一种作物与哪一种作物或植物间作最合适,产生的效益最佳。项目办在技术培训中,特别注意将乡土知识与现代混农林业技术相结合,向农民传授了最佳物种配置和间作方式。
项目乡芦坪村二组龙佑清参加过多次项目培训后,掌握了过硬的嫁接技术,他将自家房前屋后栽植多年没有结果的板粟、梨子等果树全部进行了高位嫁接,嫁接成活率到达85%,如今房前屋后果实累累。官屋村三组宁和平在自家柚子树上嫁接柑桔,实现一树双果。洞长湾村
三组覃遵君种了3亩薇菜、2亩银杏、3亩板粟、2亩魔芋,其中魔芋长得非常好。通过技术培训,他懂得了果树嫁接技术,魔芋病虫害防治及管理技术,还学习了薇菜的栽培及管理技术。他把自己学到的技术用到实践中,自己把银杏全部嫁接并且很成功。他今年薇菜收入1 000多元,魔芋收入也很理想。今年,他把这些钱用于再生产的投资,种上了8 000筒香菇,收入非常可观,他现在己买了摩托车,每次看见项目办成员和联络员,他总是高兴地说:“是社区林业项目带给了我一切”。
过去,在项目区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果树修剪时搬着树梢或枝条劈头一刀,这样不仅没有起到修剪作用,相反因“打痕”过大,抽生过多陡长枝,消耗了树体营养,导致不结果;还有一种较常见的现象就是种魔芋采取自生自灭,即从魔芋种下地以后,每年只收长大的魔芋,小魔芋从不起挖和翻种,实际上小种芋腐烂掉绝大部分,根本谈不上产量大小,只是满足了农民的自给。通过项目的多次技术培训,这些现象已经基本杜绝。村农民向相凡家有很多板栗树,以前,只长树不结果。1998年他学了修剪技术后,马上买了一把枝剪,把自己学到的技术用到树上。1999年通过修剪的板栗全结果了,他非常高兴,带着一大包板栗到项目办非要谢师不可。
项目实施的3年间,共举办了技术培训班41期,培训农民技术员692人次;集中培训1 612人次,农民现场培训24 560人次。项目的技术培训使项目区农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技术的热情,而且增强了科技意识,他们主动请教,积极钻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一大批通过培训的农民技术员已经成为项目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他们不仅有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还扎实地掌握了2个以上品种的栽培和管理技术,成为当地的“研究员”、“试验家”,为带动其他农民学好本领、共同致富起到了示范作用。
三、参与式农民自助组织:促进项目可持续性发展
农民自助组织是广泛开展参与式农民培训的一个有效纽带,是农民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管理,从而提高农民自我脱贫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项目区,农民自助组织的主要成员是农民技术员,它是一个由农民自愿组合的非政府组织。在项目办公室的指导下,农民自助组织经常围绕项目培训目标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如技术培训、经验交流、操作比赛等等。一般,在农民自助组织中,每个成员有明确分工,一个成员帮扶5个以上其它农户。这批人(主要是农民技术员)的文化基础素质较好,头脑灵活,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理论性较强、掌握难度较大的一些培训内容往往是由他们首先参加项目上的国内和国际专家进行的培训指导,然
后再由这些“带头人”向帮扶对象传播项目信息并进行指导。农民自助组织在开展活动时,常常把农民多年实践经验收集起来,加以整理推广,与专家课堂培训相互补充,其效果往往更胜于专家进行的课堂培训;农民技术员通过操作比赛激发出来的求知热情和取得的效果,也常常超过常规的培训。
除了技术培训之外,每一个自助组织都有其结合本地实际的宗旨和管理制度,从而有效地促进了项目的执行。由于这些管理制度的制订和修改都由每个成员共同参与讨论完成,因此具有广泛的众基础和民主性,执行起来比较容易。这一作法是农民自主参与项目的一个重要形式,它集中体现了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优越性。
好项目致富四、执行参与式:结出丰硕成果
该项目在鹤峰县引起强列反响,也带给该县执政机关许多疑问:为什么社区林业项目如此受农民欢迎?比任何项目都发展迅速、见效明显?归根结蒂,该项目运用了参与式。参与式让农民自主参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因此,他们的积极性高,田间管理细致,能真正从项目上获得收入,看到希望。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将混农林业(agroforestry)作为技术支撑。项目办根据项目区山高坡陡、农户居住分散,农民又很贫困的现状,制定了“以庭园发展为基础,逐步辐射大田和远山”的发展方针,采取了以村民的房前屋后的坡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为主要的规划品种种植区,这样做尽管出现项目区的地块相对分散和规模较小的现象,但由于便于农民利用零碎的时间经营,且尤其适合妇女种植和经营管理,所以深受农民的欢迎。目前,每个项目户的房前屋后都栽上了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规模从2~10亩不等,每户种植的品种都在2个以上。栽种的模式是复合经营,间作模式主要有3种,即经济林套种经济作物、经济林套种农作物、农作物套种经济作物。对几年来作物生长的调查结果表明,这几种模式混农林效果良好,有效地解决了发展经济作物和粮食生产的土地矛盾,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率,许多项目户通过经济作物(主要是魔芋和薇菜)种植,在很短的时期内就获得了经济收入。同时,还根据农户房前屋后的现状,把庭园美化和增收联系起来,与农民共同制定出逐步将经济效益不高的树种换成值钱树种的较长远规划,这些想法农民都乐意接受。按照这种规划实施项目,有利于项目的集约化管理,保证了成功率,见效也快,同时,促进了农户庭院美化和环境改善,最终达到农民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早日脱贫的目的。
五、小结
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程,这场攻坚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很多方面共同不懈地努力。“鹤峰社区林业扶贫示范项目”的成功之核心就是通过开展农民参与式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强自我脱贫能力,从而实现项目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通过对扶贫区农民进行参与式培训,我们体会到,要切实做好扶贫工作,必须始终把握好以下两点:
第一,必须变输血为造血,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提高其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我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无数事例说明,单纯的资金的注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只有在必要的物资援助的同时,侧重引导贫困农民更新其观念、丰富其知识、提高其技能、增强其素质,组织他们开展互助,帮助他们加强管理,才能使他们最终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
第二,必须建立健全技术服务网络,确保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技术作支持,实现扶贫项目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此必须逐级进行技术服务,实现技术的层层传递和不断自我发展的目的,最终保障贫困农民获得收益,从而保护其积极性。同时,在推广技术过程中,应当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使之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通过典型实现技术的层层传递和不断扩散与辐射,最终达到农户自己熟练地掌握生产技术、不断自我发展之目的,广大农户能切切实实地体会科技的力量,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自觉自愿地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我国目前在西部地区实施的退耕还林(草)工程,涉及到一个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的问题,如何引导农民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工程建设之中的问题,那么鹤峰“社区林业扶贫示范项目”的成功做法,对退耕还林(草)工程将起到重要的借鉴意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