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知识梳理
一、造纸术的发明
1、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缺点:质量差、产量低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1)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3、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二、医学: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末年)
1、张仲景(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
2、华 佗:(1)擅长外科手术、针灸(2)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三、史学:历史巨著《史记》
1、作者:司马迁
2、主要内容:《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3、地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评价《史记》:
(1)史学成就:《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2)文学成就:《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四、宗教:道教和佛教
1、道教:东汉后期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佛教:张骞通西域后,传入;
教义:(1)要求人们忍耐、顺从。 (2)主张众生平等
★★结合当时社会情况,说说百姓信奉佛教的原因? 佛教教义,使其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加之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这推动了佛教在中国传播。
★★我国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
(1)国家统一;(2)经济发展;(3)各民族共同创造;(4)中外交往頻繁。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古代名人与其成就的搭配中,不正确的是( )
A.东汉蔡伦一一发明了造纸术,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B.西汉司马迁一一写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C.东晋王羲之一一创作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被誉为“书圣”
D.战国后期李冰一一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解答】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提高了质量,降低了成本,使纸得以广泛使用。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不是发明了造纸术。
故选:A。
2.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蔡伦上榜并排在第七位的理由是( )
A.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对农学发展影响深远
B.为人们提供便利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和文化的传播
C.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为世界医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D.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分析】本题考查纸的发明与改进。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经验,于 105 年,改进了造纸术。
【解答】我国在西汉时期,人们就已经懂得了造纸的方法。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故选:B。
3.在我国东汉时期,有一位科学家创制了一种仪器,能测验地震的发生。这位科学家是( )
A.蔡伦 B.张衡 C.华佗 D.张仲景
【分析】本题考查东汉时期的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解答】地动仪是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测量地震的仪器,地动仪由青铜铸成,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这比起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一千多年,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故这位科学家是张衡。
故选:B。
4.在秦律竹简中发现的“盗徙封”(私自移动田界)处罪的规定,这反映了秦朝( )
A.保护土地私有 B.残酷的刑法
C.实行土地国家所有制 D.加强中央集权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土地制度。秦朝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土地制度。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后确立封建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盗徙封”(私自移动田界)处罪的规定反映了国家保护土地私有。
故选:A。
5.奠定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对在中国和东方数学发展有重大作用的数学名著是( )
A.《黄帝内经》 B.《周髀算经》 C.《九章算术》 D.《甘石星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九章算术》的相关史实。《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解答】《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是一部数学名著,总结了周秦到汉代以来的数学成就,书中记载了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田亩面积和谷仓容积的计算方法,还总结出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对在中国和东方数学发展有重大作用。
故选:C。
6.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写道:“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这反映了张仲景( )
A.批判不研究学习的势利之徒
B.勤学好问治学严谨
C.首先提出了“治未病”理论
D.对症医术高超
【分析】本题考查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分析。
【解答】由材料“……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可知,这反映了张仲景批判不研究学习的势利之徒。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人尊称他为“医圣”。
故选:A。
7.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在参观陕西临潼的一处古代文化遗址时赞叹:“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不算真正到过中国。”话中省略的是指( )
A.都江堰 B.秦始皇兵马俑历史上庚子年灾难
C.云冈石窟 D.万里长城
【分析】本题考查秦始皇陵兵马俑。
【解答】本题关键词是“陕西临潼的古代文化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正是在陕西西安临潼,这些兵马俑表形丰富、神态逼真、生动传神、形象地展示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的璀璨明珠。都江堰在四川、云冈石窟在山西大同。万里长城在北京。B符合题意。
故选:B。
8.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随后的几百年里,伊斯兰教、摩尼教、景教、袄教、犹太教、基督教等各种域外宗教涌入中国,对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思想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了( )
A.丝绸之路增进文化交流 B.政府奉行开明
C.儒家思想失去主导地位 D.政权分立导致思想混乱
【分析】本题考查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题干关键信息“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随后的几百年里,伊斯兰教、摩尼教、景教、袄教、犹太教、基督教等各种域外宗教涌入中国,对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思想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世纪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随后的几百年里,伊斯兰教、摩尼教、景教、袄教、犹太教、基督教等各种域外宗教通过丝绸之路涌入中国,丝绸之路增进文化交流,对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思想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A符合题意。
故选:A。
9.下列叙述与史实相符合的是( )
A.秦朝时有人在纸上绘画
B.东汉时有人阅读《史记》
C.秦朝时有人信奉道教
D.西汉时有人阅读《伤寒杂病论》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西汉时期的司马迁著有《史记》。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我国的纸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A不正确;《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的作品,B正确;道教兴起于汉朝,C不正确;《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的作品,D不正确。
故选:B。
10.汉代王充在《论衡•书解篇》中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是( )
A.在表述商鞅变法的目的
B.在描述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C.在评论商鞅变法的影响
D.在描述商鞅变法的经过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解答】汉代王充在《论衡•书解篇》中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是论述商鞅变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编制户籍,实行连坐法。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交流和发展,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C符合题意。
故选:C。
11.以下历史人物中,开创了汉赋写作的基本模式,被誉为“赋圣”的是( )
A.王褒 B.扬雄 C.司马相如 D.陈子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司马相如的有关内容。
【解答】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故选:C。
12.历史时间的表述方式有多样性,下列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表述正确的是( )
A.庚子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B.乾隆四十年,指的是乾隆皇帝四十岁的那一年
C.民国十四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D.公元前209年是公元前二世纪早期
【分析】本题考查纪年方法和年代换算,知道1900年是农历庚子年。
【解答】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惫、奥八国组织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0年是农历庚子年,A表述正确。乾隆四十年,指的是乾隆皇帝登上皇位四十年;民国十四年是1925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是1926年,C表述错误;公元前209年是公元前二世纪晚期,D表述错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