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复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完成下面练习。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
[2]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泣涕零如雨——涕:眼泪
B.相去复几许——去:离开
C.终日不成章——章:文章
D.盈盈一水间——间:中间
[3]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朗读古诗《游园不值》,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1]补充古诗。
[2]看拼音,写词语。
cāng tái(______)lián xī(______) chái fēi(_______)
[3]解释词语。
(1)应怜:____________________
(2)屐齿: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扣:____________________
(4)柴扉: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赏析。
(1)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_____________,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2)诗歌题目中的“值”是______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游园不值》是_____ (朝代)诗人_____ 所写,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构思奇巧,耐人寻味。诗中写得非常形象又充满哲理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___________
(4)与《游园不值》中的蕴含哲理的诗句一样,还有苏轼《题西林壁》中的__________,______ 。和杨万里《小池》中的 ________,______。
3. 理解阅读。
囚歌
①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②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③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1]第①节诗中,“人”指的是__________。“狗”指的是__________。
[2]第②节诗,讲了革命者的坚定选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节诗中,“地下的烈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节诗中“烧掉”和“永生”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精神?请用简短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理解。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
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把诗句补写完整。
[2]这两首诗的内容都写了:______,_______却不一样。选文《宿建德江》表达了诗人____,选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是__________的景。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宿牛头①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
沙头雨过茁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
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注释)①牛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茁”“满”二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内阅读。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吟”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骨/碎身/浑/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第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决心。
[4]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物”是____________,“志”是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外阅读。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②清气:清香的气味。③乾坤:天地。
[1]判断对错。
(1)“不要人夸好颜”中的“人”指的是王冕。(____)
(2)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这两句诗标示的节奏是正确的。(____)
[2]这首诗中写墨梅彩的诗句是“___________”。突出墨梅气味的诗句是“_________”。
[3]写出“不要人夸颜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誓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作背景是什么8. 同读下面这小令,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点明季节的词是______;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_______。
[2]小令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的情感。
[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并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由______代词人_____所写的一首词。“________” 是词牌名,______是词题。
[2]首词中“见”字的读音为_________, 它的意思与“_______”相同。
[3]这首词描写的是______季的景,从“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词语可以看得出来。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嗅觉和听觉描述了
丰收在望的喜悦。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词人对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的喜爱,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B.表达了词人旅途的忧愁孤寂、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独坐敬亭山
________________,孤云独去闲。
________________,只有敬亭山。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被世人誉为________。
[3]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闲:_____________
厌:___________
[4]读第1、2句诗,完成填空
(1)这两句诗运用了 ________ 的写法,烘托了诗人心灵的____________。
(2)想象画面,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第3、4句诗,完成填空。
(1)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诗人与_______之间的深厚感情。
(2)“只有”一词突出地表现了_______的思想感情。
11. 古诗阅读。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下面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阿(ā)谁 冢(zhuó)累累
B.狗窦(doù ) 雉(zhì)
C.松柏(bǎi) 舂(chūn)
D.羹(gēng) 贻(yí)
[2]下面关于这首诗中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冢(zhǒng):山顶。
B.舂(chōng):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C.贻(yí):送,赠送
D.雉:野鸡
[3]这是一首乐府诗,关于乐府诗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B.乐府初设于汉代,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