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教案
3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本课编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学习古诗不仅要学习古诗的内容,还要理解诗中蕴含的内涵。教学时,引导学生随文识记生字,理解字词意思。指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理解诗意,抓住诗句描写,展开想象,反复诵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理解诗意。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
2.随文识记“德、鹊、蝉”三个生字。背诵古诗词。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作背景是什么
朗读指导,想象画面。借助注释理解,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以读促悟,比较两种月夜美景的不同之处,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思考交流:出示月光图片,让学生思考古人写月夜时,寄托的情绪有什么不同。
(二)学法导读
1.学法提示:
(1)疏通字词,把握节奏。
(2)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诗句赏析,想象画面。
(4)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2.写作背景: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途经建德江时所作。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当时,诗人乘坐的船正停宿于建德江中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3.自主阅读:出示古诗《宿建德江》以及注释。
(1)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大意。
(2)标示不明白的地方,交流讨论。
4.走近作者:孟浩然
(1)主要作品:《春晓》《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名言佳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观看关于介绍诗人孟浩然的视频。
5.诗句理解:《宿建德江》
(1)出示前两句诗句以及诗意,让学生说说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绪。
(2)情感:①科举失利,仕途受挫。②羁旅之思,日暮添愁。
(3)出示后两句诗句以及诗意,思考:为什么在诗人眼里,天比树还低,月亮和人如此亲近?
(4)情感:融“愁”于诗,清淡着笔。
(5)整体感悟:融情于诗,衬托了诗人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抒发作者思念家
人、慨叹人生之情。
前两句诗句:日暮时分,触景生“愁”。
后两句诗句:“低”和“旷”、“近”和“清”相互依存、相互映衬。
(三)释词知意
1.自主朗读:
出示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让学生根据注释,旁批理解。(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别枝、茅店、社林、见)
2.走近作者:辛弃疾(1140-1207)
辛弃疾: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称号: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主要词作:《青玉案·元夕》《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3.要求提示:出示古诗题目《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思考:(1)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是?
(2)此诗词的季节是?圈画诗中描写的事物。
(3)朗读后,你体会到的情感是?
4.随诗识字:出示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师:朗读古诗,出生字并组词。(鹊、蝉)
5.重点生字指导:
(1)出示生字:鹊、蝉;
(2)认读重点字;
(3)明确重点字的笔画、部首、结构、造字;
(4)让学生观察字的笔画,进行书写指导;
鹊:“昔”上下有空隙;“鸟”略长于左部,横平。
蝉:“虫”小而偏上“单”最后一横要长。
(5)出示重点字的书写动画,教师示范写重点字;
(6)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重点字,教师巡视指导;
(7)辨字组词、成语积累等。
6.诗词解析:出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上阕以及诗句译义。
(1)想象画面:乡村夏夜、月明风清、丰收景象、无限喜悦。
(2)归纳理解:调动你的所有感官,品读词的上阕。
①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花。
②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③闻到的:稻花香。
想象一下,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和你身边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3)感悟画面:出示图片(明月、清风、稻花、惊鹊、鸣蝉、蛙声)声兼备、动静相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