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苏州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第29卷第3期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V ol.29,No.3 2018年9月Journal of Suzhou V ocational University Sep.,2018
DOI:10.16219/jki.szxbzk.2018.03.011
产教融合背景下苏州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卜树坡,刘 勇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江苏 苏州  215104)
摘  要: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产教深度融合为主要着力点。苏州作为我国改革开
放的高地和新江苏建设的先行军排头兵,高职院校应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文
章针对目前苏州高职院校热门专业重复设置、新办专业盲目建设、部分专业已与产业发展需
求明显不适应等问题,提出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新办专业准入制度、完善专业预警和
退出机制等调整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产教融合;苏州市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475(2018)03-0057-04
Research on the Dynamic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Professional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Suzhou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BU Shupo,LIU Yong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Su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Suzhou 215104,China) Abstract:To deepen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we must focus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As the highland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pioneer of new Jiangsu construction,Suzhou's reg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In view of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hot professional duplication,the blind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specialties,and the obvious inadaptation to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in Suzhou,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djustment strategies of establishing a professional dynamic adjustment mechanism,strict new professional admittance system, and of perfecting the professional early warning and exit mechanism.
Keywords:vocational colleges;specialty setting;dynamic adjustment;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Suzhou
2017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不断调整优化专业设置,要“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2015年,教育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高
收稿日期:2018-04-20;修回日期:2018-05-22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ZZZ21)
作者简介:卜树坡(1963—),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引文格式:卜树坡,刘勇.产教融合背景下苏州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8,29(3):57-60.
第29卷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文件,进一步明确“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三级”。这些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为苏州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
1  苏州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现状
1.1  苏州经济总体发展概况
苏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经济发展呈现基础稳、结构优、动能强、质态好的全新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处于江苏省乃至全国前列,产业结构与省内相比更具均衡性。近五年苏州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总体情况,见表1。
1.2  苏州工业化阶段判断
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是利用人均GDP 、三大产业结构、赛尔奎因—钱纳里标准模式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阶段。根据灰系统理论,利用赛尔奎因—钱纳里判别方法,对苏州产业演变与工业化发展阶段进行判断,揭示苏州地区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人均GDP 与三大产业结构的内在关系。依据苏州特征值数据,目前苏州已全面进入工业化后期,见表2。
1.3  苏州产业结构现状
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苏州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与《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苏州正在构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三大高端产业集”,即现代服务业集(包括金融、现代商贸和商务、文化产业等六大领域)、高端制造业集(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六大产业)、现代都市农业集(包括休闲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科贸),并积极推动三大高端产业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1]。
苏州正处于加速发展关键时期,三大产业呈现出“三、二、一”的高级发展态势,见表3。从表3数据看
年份GDP/亿GDP 增长率
/%
人均GDP/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进出口/亿美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01313 015.709.8123 037  6 001.94  3 662.24  3 093.48  1 331.0341 14321 578201413 760.898.0129 771  6 230.67  4 099.83  3 113.06  1 443.8246 67723 560201514 504.077.5136 625  6 124.43  4 461.62  3 053.50  1 560.7650 39025 580201615 475.097.5145 556  5 648.49  4 936.79  2 737.58  1 7
30.0454 34127 6912017
17 319.51
7.1
162 113
5 629.59
5 442.82
3 160.79
1 908.10
58 806
29 977
数据来源:根据近五年《苏州市统计年鉴》统计和整理。
表1  近五年苏州经济发展概况
判断标准评价指标前工业
化阶段工业化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苏州特征值阶段水平前期中期后期经济收入人均GDP/美元-<1500
1 500-3 000
3 000-10 000
>10 00024 000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A>I A>20%,且A<I A<20%,且I>S A<10%,且I<S A<10%,且I<S 1.3∶47.5∶51.2
工业化后期空间结构城镇化率水平/%30%以下
30%-50%50%-60%60%-75%75%以上
76.1%工业化后期就业结构
农业劳动力比重/%
-80%-60%
32%-20%
20%-15%
-3.4%
工业化后期
说明:A 代表第一产业;I 代表第二产业;S 代表第三产业。按2017年美元对人民币平均汇率计算。
数据来源:根据近五年《苏州市统计年鉴》统计和整理。
表2  2017年苏州工业化阶段判断
年份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GDP/美元
工业化发展阶段20131.551.946.618 215第二阶段中期20141.550.148.419 211第二阶段中期
20151.548.649.920 227后期20161.447.551.121 549后期2017
1.3
47.5
51.2
24 000
后期
数据来源:根据近五年《苏州市统计年鉴》统计和整理。
表3  近五年苏州工业化发展阶段
2018年第3期
出,2013年、2014年苏州人均GDP 已超过1万美元,但第三产业比重低于第二产业,按照赛尔奎因-钱纳里判别方法,依然处于工业化第二阶段中期[2]。
表3与表4对比发现,到2015年苏州三大产业结构占比1.5∶48.6∶49.9,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人均GDP 超过2万美元,呈现出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十分相近的“三、二、一”产业结构形态,农业的智能
化、工业的高端化、服务业的信息化,步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3]。
2  苏州高职教育发展现状
2.1  总体概况
当前,苏州区域拥有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17所高职院校,每年省内招生数量约3万人。教育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文件,进一步明确“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三级”,其中专业大类19个不变;专业类由78个调整为99个;专业由1 170个调减为747个,专业方向为749个。2016年、2017年教育部组织研究确定了增补专业分别为13个、6个。苏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总数已达171个,覆盖了《专业目录》中17个一级专业大类、53个二级专业类、162个专业三级,其中电子信息、财经商贸、装备制造、旅游、文化艺术专业大类居多。
2.2  办学定位
近年来,苏州高职院校紧密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重点和产业人才的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共建实训平台等多种举措,明确办学定位。2017年,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共计22所,苏州区域占3所,即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主动适应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围绕主攻智能制造产业,突出产教融合特,主谋高职教育本的办学思路,学校现有专业35个,智能制造类专业占比51.4%,专业领域高度集中,发展优势突显。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足苏南,服务三农,紧扣特,争创一流”的办学思路,致力于打造“江南农耕文化弘扬者、园艺职业教育开拓者、苏州园林技艺传承者、智慧农业建设领跑者、国际职业农民培育和输出的探路者”这五张名片,现有涉农专业7个。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为地方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服务,立足于传统与现代结合,致力于苏州传统文化、民间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设置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系列的相关专业18个。2.3  存在问题
高职热门专业
苏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一是办学基础条件不足,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不充足,但为了占市场、抢生源,学校盲目开设新办专业,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现有17所高职院校中,开设智能制造专业14所、电子信息专业10所、机器人专业9所。二是重复设置当下热门专业,导致供给侧与
需求侧不平衡,学生就业竞争压力大,也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如开设文化传媒专业13所、旅游管理专业13所、物联网专业10所。三是部分专业已明显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招生就业“两不旺”,学生对口就业率低,但由于利益关系,学校未能及时退出和淘汰。如开设会计专业15所、工商管理专业13所、应用电子专业12所。四是存在产教融合不深、校企合作不利的瓶颈问题,企业的人才培养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企业参加专业建设积极性不高。
3  苏州高职院校专业调整策略
3.1  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高职院校专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以及毕业生就业,它体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程度[4]。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国家政策、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进行专业设置,
发达国家产业类型1959年1989年1998年美国
农业4.02.31.5工业44.930.129.7服务业51.264.069.0日本农业17.93.02.08工业32.837.932.7服务业
49.3
57.3
64.5
表4 美国、日本三大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卜树坡等:产教融合背景下苏州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第29卷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建立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五位一体”体制机制,发挥政府统筹规划、企业为重要主体、人才培养改革为主线、行业协调指导、社会组织供需对接等作用,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苏州“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集、高端制造业集、现代都市农业集,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将依据区域科技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处于动态调整过程中,始终坚持调整与改造、增设与淘汰原则,通过不断地调整优化,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专业设置应满足苏州“三大高端产业集”职业岗位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要立足于自身实际,依托专业优势、行业背景,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逐步形成以办学特为主线的专业,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5]。
3.2  执行新办专业准入制度
高职院校新办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相关专业发展的趋势与走向,因此,要审慎行事。新办专业
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要以相关的专业为依托,要以稳定的产业人才需求为支撑,优先发展苏州“三大高端产业集”相关的专业或专业集。要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建设相应的实验实训基地,加大实验仪器设备投入。要对省内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状况、产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和统计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方案,邀请行业、企业、职教专家进行科学严格论证。新办专业应先开设专业方向,至少有一届毕业生,通过三年以上实践探索后,才能申报新专业。高职院校及其主管部门必须严格审批程序,层层把关,成熟一个批复一个。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专业的健康发展。
3.3  完善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
1) 省级层面。据课题组调查,一方面,近几年苏州IT产业迅猛发展,高技能人才缺口严重,很多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人。另一方面,大学生又面临就业压力,不到适合自己专业岗位的工作。说明高职院校专业重复设置过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派不上用场;还有培养的人才质量差,企业不愿意要。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严格把关,建立专业预警、减少招生、停止招生甚至撤销专业的调整机制,改变审批不严导致专业设置“一窝蜂”现象,引导高职院校发展特专业,告别千校一面的局面[6]。借鉴上海市的做法,强化就业导向和招生计划调控引导作用,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就业率持续偏低专业的预警与退出机制,引导学校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优化,对就业率过低的专业及时减招、限招、停招。
2) 学校层面。苏州高职院校应建立适合自身实际的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将招生计划、就业情况与专业动态调整作为主要指标,积极主动应对产业需求。针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小于75%、连续三年第一志愿报名率小于25%、第一志愿报名率小于25%、连续三年校内专业评估排名后三位,只要出现四条之一,建议实行校内专业预警;针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小于70%、连续三年第一志愿报名率小于20%、第一志愿报名率小于20%、连续三年校内专业评估排名末位,只要出现四条之一,实行停止招生;针对连续三年列入预警名单的专业,应及时停止相关专业的招生。
参考文献:
[1] 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 2016-03-10]( 2018-02-10).http://v/
xxgk/ghjh/gmjjhshfzgh/.
[2] 马凤鸣.产业结构转换与城市化[J].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3):278-282.
[3] 苏晓云.关于建立高校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的思考[J].石油教育,2015(1):51-54.
[4] 郭腾飞.北京产业结构演变与发展阶段的灰关联判断[J].地理科学进展,2010(2):193-198.
[5] 陈勇强.江西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性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409-1412.
[6] 卜树坡.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苏州高职院校专业动态建设机制研究[J].职教通讯,2017(23):32-35.
(责任编辑:李  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