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天地
人工智能应用于金融监管领域的途径探索
武宝贵 三亚学院财经学院
摘要: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均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上述背景下,各种金融科技的不断研发,使得金融行业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监管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AI技术近年来所取得的关键性突破,人工智能技术无疑为金融监管领域
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鉴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人工智能应用于金融监管领域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人工智能应用于金融监管领域
的途径,旨在希望通过本研究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为金融监管领域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金融监管;人工智能;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7-0273-02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经济已经全面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时期,金融领域对应的基础框架、生态体系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化、精细化、技术化的运营模式已经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去中心化金融信任体系、共享金融服务模式已经成为金融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特点,金融监管作为有效保障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所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也在进一步增大。当前刷脸支付、智能客服、智能投顾等各种新兴金融业务的发展,要求金融监管也迫切需要做出对应的改变,基于各种新兴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金融监管的效率与质量[1]。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未来信息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其能够与当前各种智能金融服务进行有效的整合,在提升监管水平的同时,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因此,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金融监管领域就成为金融行业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一、人工智能在金融监管领域应用的优势
(一)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信息化时代,金融交易变得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复杂,再加上金融大数据本身的影响,传统金融监管方式开始暴露出诸多弊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人工智能能够针对海量的金融数据实施处理,通过机器深度学习、挖掘潜在联系,能够针对相关金融数据进行有效的监管。从金融监管的层面进行分析,金融风险防空预警是重中之重,而信息化时代的金融领域风险极为复杂,具有传染性、隐蔽性以及突发性等诸多特征,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实时收集、整理、共享相关的信息数据,针对各个金融机构高风险交易、违规操作等实施动态的监管[2]。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够针对风险估量
、风险场景等相关指标实施动态的监管,只要存在相关的风险征兆,即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主动预警,且能过全面实现持续追踪、机构评价以及处罚定量等业务,金融监管水平自然得以显著提升。
(二)实现监管成本控制
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中,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需要大量的实践针对监管对象各项业务操作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全面的监管。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应用,使得金融监管在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进一步增大,但其本身的准确性仍旧不够理想。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整个金融监管流程能够实现完全自动化、智能化的目标,成本自然能够得以有效的控制。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有效解决监管者激励约束方面的问题,其能够动态、自动、即时针对被监管者开展监管,防治因为激励约束不足引发监管缺失现象,有效保障监管的效率与质量[3]。二、人工智能应用于金融监管领域的措施与建议
(一)基于大数据整合构建数据生态圈
大数据技术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效支撑,对金融监管的影响重大。为有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必须要针对当前大数据资源进行深入的整合,同时进行科学规划、标签、清洗,以此来构建共建共享、安全可控的数据生态圈,以此来保障金融监管的科学性、规范性。具体来说,基于大数据整合构建数据生态圈,应当从以下两点着手:一方面,加强金融业数据应用。作为信息数据密集型产业,
当前金融业的信息数据量极为庞大,同时数据格式方面较为规范,而极为频繁的交易,导致交易密度极高[4]。从现阶段的银行数据管理来看,其主要是通过在线数据仓库、数据库向以Hadoop为主要数据的高速并行云计算与海量数据储存进行过渡,基于智能接口来针对各种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有效的兼容。为进一步提升上述信息数据的有效应用,应当针对上述金融数据实施标签、清晰,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跨领域、跨区域、跨机构的信息数据,以便于人工智能进行深度学习。为保障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金融监管方面的效率,还需要全面提升神经网络模型当中的大规模并行、分布式存储和处理、自组织、自适应和自学能力,基于改变学习系数、增加动量以及分层遗传算法等针对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全面的优化,在反复训练神经网络的过程中,保障神经网络收敛效率的显著提升,有序推进深度学习能够全面覆盖金融监管领域。另一方面,加大各个公共机构数据资源方面的规范应用。基于安全可控的原则,政府相关机构及拥有金融数据的行业协会应当适当开放部分公共数据资源,在金融行业内建立完善、安全的数据生态系统。众所周知,构建数据标准是有效推动系统交互操作、数据共享的先决条件,这就需要针对人工智能金融监管建立针对性的数据标准。针对特定行业来说,如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企业公司信息等,行业协会、监管机构可以尝试共同制定统一的标准,保障相关数据的共建共享。除此之外,还必须要完善数据脱敏方面的规范、标准,使得人工智能技术在整理、加工、使用数据的安全性。
穿越之我是太皇太后(二)建立健全人工智能金融监管法律法规
五影的实力
“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金融行业诸多领域均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商业银行数据库的进一步拓展,广大客户的私密信息资料逐渐进入到银行信息系统,对隐私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相较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当前的立法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就导致互联网金融本身面临一定程度的法律风险。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充分围绕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建立健全人工智能金融监管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我们可以尝试吸收借鉴国外经验,通过个人信息保护调理,针对实体法、程序法进行有效的整合,有效兼顾政府信息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首先,针对当前互联网金融中的法律漏洞进行查漏补缺,避免漏洞造成风险进一步扩大;其次,为全面保护个人用户的隐私资料,应当及时明确个人信息保密相关的具体标准;最后,建立健全国家对用户信息实施监管的流程,并向社会进行公开。基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使得人工智能金融监管的开展有法可依。
(三)提高人工智能技术风险防控水平
安全历来是金融行业有序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于人工智能技术金融监管来说,同样需要将安全作为基本原则。对于人工智能金融监管系统设计,在尽可能保障安全性的同时,需要建立对应的应急
现代经济信息
预案,在完全保障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才能够投入应用。与此同时,为有效避免系统设计层面存在的问题,不仅需要进行系统的白盒测试,同时还需要开展大量特殊值、边界值的黑盒测试。为有效防治人
铁路专业好就业吗工智能技术因为深度学习不足引发各种安全风险,必须要系统分析深度学习框架及依赖的各类软件漏洞,在封堵漏洞的同时,有效推进深度学习。除此之外,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监管领域的特殊应用,必须要建立针对性的安全防控措施:一方面,金融交易安全风险防范。对于人脸识别类型的金融行为,由于其会面临长相类似的个人,应当尝试融入指纹识别及更多项目的生物识别;为有效避免无人柜台当中的金融欺诈,实时引入人脸识别;为避免生物特征的伪造,可以尝试采集人体活动数据,开展活体测验。对于异地登陆的网络用户,不仅需要进行人脸识别、活体监测、指纹识别,还需要通过IP地质、GPS定位等相关指标开展综合判定,以此来保障金融监管的风险防控水平。另一方面,金融欺诈现象风险防范。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交易时间,同样需要进行人工智能监管,针对金融欺诈行为实施多元化的防范。从业务角度来看,由于薅羊毛的欺诈行为有别于正常用户的行为模式,会引起业务事件在某些颗粒度的时间或空间上分布异常,比如用户行为信息频发、使用网络及设备终端异常等。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绘画欺诈网络图谱并提取特征,对薅羊毛行为图谱进行层层筛查,及时发现并立即制止,以此来针对薅羊毛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5]。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监管领域的应用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想要一蹴而就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我们全面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动态、金融行业发展趋势,通过基于大数据整合构建数据生态圈、建立健全人工智能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以及提高人工智能技术风险防控水平,将人工智能
技术渗透到金融监管的各个环节,才能够保障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进一步提升金融监管的效率、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臻,吴锐.金融衍生品市场自动化交易监管及国际借鉴[J].财会月刊,2019(13):165-171.
[2]沈志勇.强监管下数据智能如何赋能金融科技[J].科技与金融,2019(6):13-16.
[4]刘江涛,罗航,王蕊.防范金融科技风险的二维逻辑——基于监管科技与科技驱动型监管视角[J].金融发展研究,2019(5):22-27.
[5]严志娟.浅析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信息化建设与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8(20):30-31.
困境,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就会受阻,同时影响了银行在用户心目中的口碑和信誉。本文认为完善个人理财业务信息披露机制建设的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实现:一方面,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同时,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信息披露工作,提高相关业务的透明度,做好售后工作和跟踪、评估服务。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考虑与保险公司或者证券公司构建一个共同的客户数据库,实现不同金融主体上的资料共享,不但对个人理财业务信息披露机制建设工作有重要意义,同时推动了个人理财业务更加深层次发展。
四、结语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相关的产品也不断增多。目前其正由单一的产品转向综合理财服务。很多商业银行都积极打造个人理财业务品牌,部分品牌已经被公众所认可。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仍存在诸多不足,这既有政策与法规等方面的因素,也有市场环境方面的因素。商业银行必须积极转变思想,更新理念,树立起客户为核心、重视服务的理念,制定出更科学的营销策略,不断加强创新,健全服务体系,创建起一支专业的理财队伍,从而持续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个人理财业务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从武.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1):123-124.
[2]赵草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学习,2019(11):203-204.
生态圈,用强强联合的形式来进行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让互联网金融规范化,制度化,稳健化。比如,银行可以与支付、支付宝等这些占据移动支付80%份额的金融巨头共同打造公民诚信体系,将用户的金融行为纳入信用评级之中,把那些不遵守契约精神的用户纳入诚信黑名单,提高其大宗商品如购房、买车等分期付款之金融消费门槛[3]。银行也可以在、支付宝
闽南歌大全等平台开辟业务办理窗口,利用这些移动金融平台的普及率,来达到方便用户之目的,比如在线转账、信用卡在线还款,金融产品在线购买等,这样银行能够借此提升业务交易量,提振银行运营活力,让互联网金融这块蛋糕越做越大。
(三)加强大数据分析,实现数字化精准营销推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口红利推动经济增长的动能逐步减弱,各行各业已经从增量用户竞争阶段发展成为存量用户竞争。金融领域中各大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用户争夺,关键在于维护好老用户体这个“基本盘”,让其品牌忠诚度不可撼动,然后利用大数据分析目标用户的消心理诉求,来制定精准的市场营销策略,来加强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的传播,提高其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4]。比如,在吸引80、90后这受互联网文化侵染较深的青年一代时,就需要结合大数据来准确把握他们的日常消费习惯和金融理财方式,通过自身金融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定位的判断,决定其是走高端路线、中产路线还是亲民路线,然后在各自对应的传播平台上推广,让其产生品牌认同感。
四、结语
总之,商业银行在转型过程中要将自身的优势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在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中,展现其激发经济活力,维护人民利益的责任使命。
参考文献:
[1]闫慧敏,赵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对策探析[J].北方金融,2017(10):22-25.衡阳县中考成绩查询
寄生虫剧情[2]张向东.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1):322.
[3]贺健健,王姣姣.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2018,No.504(8):167-170.
[4]陈莹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策略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0):231.
作者简介:刘 涓(1981-),女,汉族,湖南湘阴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金融学、商业银行、高职教育研究。
上接(第271页) 上接(第272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