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保健工作思路分析
预防保健工作思路分析
作者:徐海霞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3年第05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意义及服务现状,对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意义;现状;措施
        预防保健指为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防治疾病,医疗机构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即养生,指合理选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保健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技术和方法。简而言之,预防保健就是指所有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活动都是养身活动。而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把中医学用在预防保健服务上是对增进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1 我国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意义
        目前,在我国只有15%属于健康人,亚健康人超过10亿人。要建立全民健康社会,需要纠正重治轻防的问题,需要引导国民承担起维护自身健康状态的社会责任,大力发展以创造健康和预防疫病为中心的产业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包括中医、中药、健身、保健、足疗、健康饮食、体育、旅游和文化活动在内的健康产业和健康服务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利用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健康维护方面,中医不仅在几千年人类繁衍和医疗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医疗保健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医的辨证施治、系统调理、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医疗的最高境界。中药作为生物制药的几千年积累,也成为世界研究生物制药的宝库。目前人们对健康和预防保健的认识不断提高,人们呼唤质量更高、价格低廉、服务多样、方便快捷的预防保健服务,所以中医保健服务对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科技策略
        中医学科的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中医在预防保健、治未病方面的特优势。它和现代医学研究的切入点不一样,现代医学切入点主要从人体物质的分析来切入的,而中医药主要是从人体的信息规律入手研究的。研究这个,就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环境,所以在健康保
障方面是用整体调节的方法来调整人体状态的,使其保持在一种平衡的稳态。正因为中医是以人为中心的健康保障的体系,所以在治未病方面就有其先天的优势。从治未病来说,我们觉得中医药系统有非常多的特和优势。所以党中央、国务院在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当中提出了重大的举措,要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优势,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制定了《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同时提出了两个发展目标:到2011年要初步建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体系框架,到2015年初步建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我们的关键的科学问题就是对健康状态的把握,对健康状态进行测量和评估。中医理论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吸纳现代科技,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中医预防保健的理论体系是我们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健康状态信息的采集、存储、整合与动态检测的技术方法与产品研发等都是我们要做的工作。这些在十一五的计划当中都进行了全面部署,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围绕治未病部署了六方面的内容,国家中医药局2009年也启动了一批治未病科研项目,这些研究现在都有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个体人健康状态的分类框架,20多种疾病《KY3H个体人健康状态辨识规范》研究现在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
        总体来看已经形成了四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辨识方面,中医体质辨识已经列入了卫生部发布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信息存储整合方面,研制了健康状态智能信息系统;分析评估方面,研究了体质与易发疾病的风险干预方面,验证了多项适宜技术。这些方法现在已经在很多的医疗单位和亚健康中心应用。为了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建立了医、学、研、产相结合的研发机制,构建了治未病的科研联盟。目前的治未病研究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把研究和推广紧密结合,边研究、边推广,推广的模式也是多样化。我们现在的研究还处于一种非常初步的阶段,研究任务非常重,目前已经研发的技术和产品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熟化,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一些基本科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研究需要努力的地方。
        十二五治未病的科学研究方面主要有几点建议:加强治未病理论体系的系统继承与研究;积极运用系统科学原理结合中医整体观及先进科技手段;进行认知健康状态及其测量与评估;开展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模式及其对经济的贡献度评估;发展医产学研用联盟,积极培育科技转化机构。
        3 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思路
        3.1 建设服务提供体系
        中医医院要利用中医药人才与技术优势,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相关探索,制定服务和技术规范,加强人员培训,力争成为本区域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导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等其他卫生机构,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积极运用中医药知识与技术,提供相应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
        3.2 完善服务技术(产品)体系
        根据健身资格证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按照服务技术(产品)体系建设的要求,以传统中医学和养生学为主体,融合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丰富和发展各环节的服务技术方法及产品,并使各环节的服务技术方法及产品有机联系,构成体系。建立治未病科技创新机制,促进有关医疗卫生机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之间的合作,整合资源,建立治未病虚拟研究院、信息监测网络和系统等协作平台,形成治未病科研的新型组织模式,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3.3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中医保健服务队伍素质
        提供中医特预防保健服务的人员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或相应的中医预防保健职业任职资格。鼓励具有养生保健康复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执业医师提供中医保健服务,培养一批中医药基本功扎实、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医师队伍,培养一批具有养生保健康复基本知识、掌握中医特技术方法等中医治未病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在中医保健机构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保健服务知识普及教育,培养能规范运用中医特技术和方法的中医保健服务人员。
        4 结束语
        加强预防保健服务的宣传力度,充分认识预防保健服务的重要性,做到防治结合,防治并重,建立保健服务体系,建立专业技术队伍,从而更好的为人们及社会服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