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多音字组词和拼音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学习成绩
提高小学数学学习成绩需要的六个习惯
一、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认真审题是正确解题、准确计算的前提。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的现象较重,原因是一方面学生识字量少,理解水平低;另一方面是做题急于求成,不愿审题。因此,要引导孩子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同时,还要教审题方法,建立
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等,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
二、培养认真验算的习惯
在解题过程中,要培养认真验算的习惯,这是保证解题正确性的关键。要把验算作为解题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加强训练,严格要求和督促孩子做,要讲清什么叫验算以及验算的方法、意义等。
三、培养认真估算的习惯
估算是保障计算准确的快捷手段,但现在不少家长认为估算很少作为考试内容而不予重视,这是十分错
误的。教师要抓住各种时机,有意识的让孩子掌握估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一些和、差、积、商的规律。如204040,估算时将2040看作2000,把204040看作200040来估算,可用来检验计算的最高位是否正确,让孩子明白估算的重要性。
四、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较多,一些能力强的同学做的快、算的准,他们做完后便迫不及待的报出解题方法和结果。这使得一部分做题较慢的同学不假思索的照抄他们的结果,时间长了,这部分同学就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不良习惯。因此,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
五、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我的初中生活600字在学习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对概念、公式、定律等不要满足于会背诵,更要力求理解。质疑问难是一种可贵的学习品质,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刻苦钻研、勤于思考、主动进取。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请教,和同学展开讨论,不弄清问题决不罢休,当问题得到解决时,孩子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培养自己发现错误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中,必然会出现差错,对此,父母不能等闲视之。因为孩子出现差错的地方,正是掌握知
社区党建工作思路佐马仕识的薄弱点。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用自己学到的检验方法去出错误。在对比中把握问题的关键,力求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提高解题技巧。
提高小学数学做题效率的方法
一、提高数学解题速度和质量
1. 提高数字的书写速度和质量
有的刚进入小学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不错,上数学课回答问题说得头头是道,分析问题层次清楚。但是数学考试成绩总是不高,主要就是书写太差。一是速度慢;二是数字写不清楚,比如经常把0写成6,把5写成3,把4写成9。这种类型的孩子可以通过认真训练得以提高书写速度和质量。
训练方法:每天用五分钟时间,数字和数学符号+-1234567890=(算一组)。
训练要求:记时5分钟,能工整地写出多少组,有进步就给予表扬。
2. 加强口算练习
在小学一年级主要练习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看式子写答案。规定时间(如五分钟)记下孩子能完成多少个题目。
在小学二、三年级主要练习乘法和除法。方法同上。
在小学三、四年级练习一数乘两数的口算。每天写20个小题,如125= 186= 179=
这是十几乘以几。以后依次增加到二十几乘以几记下完成的时间和正确率。
美羊羊唱的歌此外,熟记一些常用数的互化关系。如常见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如圆周率1到9,16,25,36等。这主要在五六年级进行练习。
以上口算练习,是根据孩子数学学习的进度,逐步进行练习。
3.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对于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要扎实。如三角形的知识,孩子必须能熟练的掌握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三角形包括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会画三角形的高,熟练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已知底和
高求面积,或者已知面积和高求底等)。只有牢固的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
二、提高读题的速度和分析能力
1.让孩子在生活中运用和观察数学
有的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差,发散思维差。学习数学不会转弯,比如做一年级的题目,树上有5只鸟,飞来了3只,一共几只,孩子列式8-3=5,孩子不懂题目叫他做什么,猜数字一样,不知道推理。主要问题是孩子不理解题目的意思、像没开窍一样,又像不爱动脑筋的感觉(也许是他不知从哪里动脑)。
产生这样的问题,关键是孩子还没有弄清楚数学怎样学,也就是说学数学还处在记忆和模仿阶段。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在生活中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孩子对问题的思考兴趣,家长在生活中抓住机会给孩子设计这样的问题。
比如,当孩子要买东西时,让他自己买,并要他实地考察价格,回来估算需要多少钱,再给予奖励等方法。又比如在停车场,设计关于汽车数量的问题,如停车场原来停了25辆汽车,开走了7辆汽车,又开来12辆汽车,现在共有多少辆汽车?这样的机会很多,关键是我们做家长的要有这样的意识。
梁静茹 勇气2.学会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
有些孩子有这样的习惯,遇到稍有点绕弯子的题目就喊妈,这道题怎么做?家长说你认真思考过了吗?他说想过了,就是想不出来。家长过去给他一小点提示,他一下子又明白了。这种提示
只是那么一点点,按理他应该能想到,但孩子不愿意深入的动脑。
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在解题时,对题目的条件之间的关联挖掘不足,给予提示不是最好的办法,比较有效的办法是指导孩子深入分析题目的每一个条件。
在指导孩子解题时,首先请孩子分析这道题的条件有几个?其次要求孩子说说由这个题的条件能联想到什么?最后,再要求孩子说出:这道题要解决的是什么?
当孩子分析的不到位时,家长可以点拨一下。这样做的真正目的,是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解题习惯和解题策略,消除稍有点绕弯子的题目就喊妈的急躁心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