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081302_从“数字劳工”的视角探析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使用行为_百度文 ...
DCW
179
数字通信世界
2023.03
1  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使用行为
1.1 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社交行为
2022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47亿人,较2021年12月新增1 785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6%。在移动互联网世界维持传统的社会关系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关联手机号码且拥有超12.6亿用户的作为一种实时通信工具,将人们现实中的社会关系复制到了互联网空间,通过拓展了人们的
交往空间,扩大了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规模[1]。社交账号现在已经可以代表一种身份认证,用户用自己的社交账号、手机号码注册移动游戏、音乐App 、购物App ,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与自己熟悉的用户甚至是陌生用户进行社会交往,建构起全新的社交网络与社交模式。移动互联网用户在一定程度上被迫使用社交媒体来参与交往、共享、创建和维持社会关系。
1.2 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自我表达行为
移动互联网技术极大地解放了我们长期被压抑的表达与参与欲望,自我表达意识的觉醒让网民自觉自愿地成为互联网产业的内容生产者与传播者。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平台记录生活和感想、参与热点事件与新闻的讨论,在这些行为当中就包含自我表达意愿,且社交媒体中他人对自我赞美与评论是构建自我认同的一种方式[2]。比如,新浪微博的用户随时随地、日夜兼程地书写着个人化的所思所想,评论或转发着不同的微博内容,在微博上他们可以畅所欲言,最大程度上满足自己的记录欲望和表达欲望。微博热搜凭借在热点新闻事件中的传播能力,在短时间内就能掀起事件传播的热潮,更是搭建了一个匿名又公开的平台,让用户可以尽情地完成自我表达,微博成为当代年轻人放飞自我的空间。
孙    闻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要:
如今,移动互联网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人们可以自由地穿梭在移动互联网世界里,并且在选择、使用媒介的时候掌握着相当大的主动权,而移动互联网平台是服务提供方,要把是否满足用户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准则。但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使用行为被商业化所遮蔽,这就意味着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使用与满足”中将技术视为满足人们需求的工具,人人都是“数字劳工”。
关键词:
用户行为;数字劳工;媒介素养doi:
10.3969/J.ISSN.1672-7274.2023.03.058中图分类号:
TP 393.09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23)03-0179-03Analyzing the use Behavior of Mobile Internet Us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Labor"
SUN Wen
(Xi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nyang 464000, China)
Abstract: Today, people's daily life is gradually transferred to the mobile internet world. People freely shuttle in the mobile internet world, thinking that they are honorable users and have considerable initiative in choosing and using media. Mobile internet platform is a service provider, and should take whether to meet the needs of users as the criterion to measure the communication effect. However, the use behavior of mobile internet users is obscured by commercialization, which means that the classic theory of "use and satisfaction" in communication studies regards technology as a tool to meet people's needs, and everyone is a "digital worker".
Key words: user behavior; digital labor; media literacy
作者简介:孙    闻(1994-),女,汉族,河南信阳人,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闻实务。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 G I T C W
180DIGITCW
2023.03
1.3 移动互联网用户休闲娱乐行为
斯麦兹从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劳动与劳动力再生产的角度提出了“垄断资本主义之下无休闲”的论断。移动互联网用户沉浸在技术创造的娱乐活动中不可自拔。在短视频平台上,用户利用背景音乐、滤镜美颜效果、潮流效果推荐等,制作精致的专业作品,满足了自身对“自我美丽形象”的追求。移动互联网公司不断地追求用户体验的提升。火爆全网的小游戏“羊了个羊”以类似消消乐的堆叠式消除游戏,用简单的画风、极简的游戏规则和故意设计的死局,激发玩家们的胜负欲,用户乐此不疲地点击、评论、转发,甚至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吐槽”“炫耀”,为通关感到兴奋快乐。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休闲娱乐行为无一不被纳入到商业资本运作之中,无限地延长平台的使用时间,自觉自愿地为行业资本贡献数据基数和内容产品[3]。
1.4 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获利行为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方式的
转变,数字劳动者发展潜力巨大。截至2022年7月,我国标注为数字职业的职业达97个。据快手发布的《2021年快手三农生态报告》显示,快手短视频创作平台上三农兴趣用户已超2.4亿人,三农短视频的日均播放量超过10亿。互联网市场生机在乡村迸发扩大,“互联网+乡村振兴”的新发展模式为乡村发展提供新动能[4]。在抖音拥有超2 000万粉丝的“蜀中桃子”是一个小学都没毕业的农村女性,利用短视频记
录乡村日常、与家人互动情景,短期内涨粉千万,拥有大体量粉丝基础后,团队抓住了流量,不仅开工厂自己做农产品,还开通了桃子的抖音及其他平台官方旗舰店,直播卖货,如今带货累计金额已上亿元。
2  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行为商品化的隐蔽性
2.1 用户行为的自主性隐蔽了“劳动本质”
自主性是指人在个人行为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人们可以独立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言行。在经典马克思主义学说中,资本占有者对劳工的剥削是建立在“强制”基础之上的,他们可以随意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或者增加工作强度,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赋予了用户极大的自由,可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自由地决定使用时间、自由地享受服务,用户的使用行为是自主自愿的,这种自主性遮蔽了“劳动本质”。人们因为社交、工作、娱乐等目的主动地参与到数据的汇集中或是内容的创作当中,但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用户的每一次操作都在为移动互联网平
台创造利润,用户对自己被商品化的行为缺乏基本的认识,对被技术创造出来的需求所控制这一事实缺乏思考。移动互联网平台升级和优化的背后是为了迎合用户兴趣,吸引用户主动使用,心甘情愿地为商业资本贡献价值。
2.2 用户行为的免费性隐蔽了“交换价值”
短视频app开发
用免费来积累用户体,换取用户对产品的依赖,免费似乎成为网络世界公认的营销策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部分的App 为用户提供低廉甚至是免费的服务和平台。的使用只需要花费少量的流量,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 也是如此。移动网络游戏也是免费玩,除非你购买皮肤或武器装备等。纵使某些视频软件或是音乐软件需要开通会员才能享受更优质的服务,相较于去电影院看电影和去音乐厅听音乐所付出的金钱来说,这种付费还是低廉的。但是,人们并不会去思考这些免费、便利的来源,也意识不到使用过程中,用户的隐私数据、用户休闲时间和用户的知识、经验、资本被商品化。庞大的用户体在流量经济时代意味着巨大的财富,用户每一次操作都是一种无偿劳动,持续不断地为移动互联网媒介创造价值,实现其商业资本的增值。
2.3 用户的情感需求隐蔽了“商品交易的本质”
女性学者Terranova 曾用意大利新左派学者提出的“非物质劳动”来分析数字劳动,她认为数字经济是“资本尝试从知识、文化和情感中创造货币经济试验的一部分,而我们以情感和满足为由的信息共享活动正是数字经济创造价值的基础。资本聚焦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情感劳动,显性或隐形地控制着用户在平台中的行为和情感表达,情感作为生产要素被巧妙地纳入到资本的增值过程中。
网易云音乐App 一系列活动堪称情感营销的教科书,无论是在杭州地铁投放的乐评广告,还是在郑州“连心里”街道用乐评打造一本《爱情词典》,无不轻松地抓住了用户心,创造了一种情感媒介,在增加用户
黏性的同时创造了网易云音乐425.9亿港元的市值,而这些乐评全部来自普通用户。微博成功地拉近了粉丝与明星之间的距离,在虚拟空间构建了明星、名人与粉丝之间的情感互动渠道,用户们为明星发生日祝福,为明星的作品转发推广,明星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分享给用户,殊不知这种情感互动已经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数字化资本,形成数字时代的“情感经济”[5]。
2.4 用户的“参与”隐蔽了“商业意识形态”
移动互联网平台商业意识形态打着民主、参与、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CW
181
数字通信世界
2023.03
从而遮蔽了互联网产业对“数字劳工”的不公与剥削的关注。相较于Web 1.0时代的单向传播,移动互联网媒介更加注重用户的参与,把用户作为共同开发者;例如,游戏公司开拓参与渠道,激发玩家在游戏社区中的参与感和认同感;百度百科的开放词条编辑功能、网易云音乐的音乐评论、知乎网站的评论,这种升级的本质是驱使用户主动参与,从而将用户的参与行为劳动化与商品化[6]。
3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媒介素养亟待提升
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素养是指用户面对移动互
联网媒介以及媒介中所传递的信息所表现出来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与思辨能力。
3.1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使用媒介时要注意个人
隐私保护
Facebook 成立之初的愿望是创造一个自由的网站,用户能掌握属于个人的每一次使用行为,真正实现“用户做主”。但是Fa c eb o ok 拥有巨大的流量以后,这种乌托邦式的设想也抵挡不住其他因素的干扰,一度陷入隐私泄露风波。“用户协议”是否真的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大数据下的算法推荐将你的个人信息、个人行为当作可以买卖的商品售卖给商家,让我们的个人隐私受到严重威胁。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样一个现实: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隐私的让渡已经不再局限于这种被动的让渡,它还涵盖了个体自主决定和选择的主动让渡。随着短视频App 的兴起,大量用户通过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主动公开自己的个人活动和个人信息,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或是收获名利,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绝对的隐私,但是我们需要寻一种平衡。作为用户来说,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和便利往往意味着个人隐私的让渡,我们要提高自己的信息安全意识,重视对自己的核心关键隐私和一些敏感个人信息保护。
3.2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要提高媒介思辨能力
在商业利益操纵下,移动互联网App 如抖音、快手
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操作简单,内容丰富,很容易让人上瘾着迷,特别是缺乏自制力的年轻人。现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逐渐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便利的操作让学龄前儿童都能熟练地使用短视频App 。2019年
和直播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然而用户是否使用这套系统是可以选择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致力于加强数字伦理教育,提高全民的媒介素养,提升网民的思辨能力,引导他们学会主动选择有效信息,过滤掉无用且“消耗性的信息”。
3.3 移动互联网时代要做好引导防止“用户”的异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少草根、俗人因为享受平台流量及机制的红利,一跃成为拥有百万、千万粉丝的网红。拥有两千万粉丝的蜀中桃子带动着荣县乡村产业的发展,一亿元买写字楼的抖音网红疯狂小杨哥,一天赚400万元的网红主播彩虹夫妇,这些普通的草根都是短视频平台的用户,巨大的收益让他们成为很多人追逐羡慕的对象。
新华网曾经做过一个关于“95后”就业观的调查,结果显示,想当主播或网红的人数高达54%,不需要刻苦学习、不需要专业素养,会耍宝卖萌就可以吸睛涨粉,网红们的“成功”可能会引导众多用户陷入流量的陷阱而无视更有价值的信息。流量的尽头不是低俗和恶俗,因此我们要注意加强对网络用户的引导,媒体对于短视频的网红博主的报道要客观公正,要引导用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4  结束语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们的使用行为都被转化为“劳动”。本文从“数字劳工”的角度研究移动互联网用户
的使用行为,聚焦用户个人行为,目的在于唤起移动互联网用户们自我意识的觉醒,理性地看待技术所带来便利、娱乐、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彩霞,李霞飞.从“用户”到“数字劳工”:社交媒体用户的传播政
治经济学研究[J].现代传播,2019(2):51-55.
[2] 吴鼎铭.网络“受众”的劳工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网络“受众”
的产业地位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7(6):124-137.
[3] 袁潇.数字劳工:移动游戏中青少年玩家的非物质劳动研究[J].当代传
播,2020(5):105-107.
[4] 邓佳怡,马昱宇.数字劳工视域下视频号用户行为研究[J].青年记
者,2021(22):47-48.
[5] 尹连根,刘运来.短视频平台的技术赋权与可见性劳动——基于传播政
治经济学考察[J].未来传播,2021(6):41-49,121.
[6] 卢家银.无奈的选择:数字时代隐私让渡的表现、原因与权衡[J].新闻
与写作,2022(1):14-21.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